曹華球 閃米特
從珠江源開始,順著南盤江一路往下,本文作者完成了云南段的漂流,即從八大河鄉(xiāng)進入萬峰湖的靜水區(qū),從而也進入了廣西境內(nèi)。這一段,作者主要漂流在紅水河上,沿途的風景宛若一幅徐徐展開的水墨山水畫,沿岸的漁民殷勤好客,無私地提供各種幫助,讓作者深受震撼——即使在旅途中多次遭遇惡劣天氣,作者的心里也感覺溫暖。在作者看來,在這段行程中,這些淳樸的人“才是最美的風景……”
從珠江源出發(fā),漂流了21天后,我進入了廣西境內(nèi),隨后沿著南盤江進入紅水河段。一個人的漂流有些枯燥,也有點寂寥,但沿途遇到善良的漁民,總會給我?guī)碜钫鎸嵉母袆印ρ赝灸切邀愋忝赖娘L景,我總是懷著一顆敬畏的心,而對那些淳樸的漁民,我同樣抱以真摯的尊敬。
這段流域的風景,如同一張展開的巨型水墨山水畫,在煙霧繚繞間讓人心曠神怡。壞天氣仍然時不時會降臨,但沒有造成大麻煩。在天峨,一幫艇友趕來,陪著我漂了一段,一行人漂流在景色優(yōu)美的江面上,說說笑笑,倒也輕松自在。
相比云南段的行程,廣西這一段要輕松一些,我也得以好好飽覽沿途的風景,那些山水與人文帶給我的慨嘆和感動,可以說是我人生途中不可忘卻的美。
1
八大河→萬峰湖→天生橋
漁民大哥自稱“天下第二刀”,宰魚速度無人能及。我問“第一刀”是誰?他說:“不知道呢,我只是不敢自稱‘第一刀’,哈哈。”
過了八大河鄉(xiāng)不久,我就進入了萬峰湖的靜水區(qū)。萬峰湖是天生橋高壩電站建成后,攔截南盤江蓄水而形成的人工湖。從這里開始,有100多公里的靜水,全憑我劃動雙槳悠閑地前進。
此時,我的思緒也隨著水面平靜下來。在4月10日黃昏時分,我到達了多伊河河口,并在河口對岸的小草坡安營扎寨。我發(fā)現(xiàn)這里漁民捕魚的方式與南盤江上游不同。漁民不再電魚,而是在靠近江邊的地方下網(wǎng),5~6米長的小漁船上,通常是夫妻檔搭配,女人負責控艇,男人負責放網(wǎng)、收網(wǎng)。下網(wǎng)后,還要多一個步驟——嚇魚。他們會操起一根比拳頭略粗、比人稍高的竹竿,在漁網(wǎng)附近用力敲打水面,發(fā)出巨響,魚受到驚嚇后,便會失去方向,慌不擇路地鉆到漁網(wǎng)中。
次日,我從多伊河河口出發(fā),劃了不到一里路,河道就出現(xiàn)了瀑布式的跌水激流,我知道繼續(xù)劃艇進入多伊河已經(jīng)不現(xiàn)實,便拆艇打包,沿著山路行走了大半日,返回到南盤江萬峰湖這一段,到江邊專門為釣魚客提供吃住的魚排上借宿。
第二天一早出發(fā),萬峰湖被薄霧籠罩,劃艇其間,仿佛穿梭在一幅朦朧的水墨畫中,這縹緲靈秀的感覺讓我沉醉。但太陽散去后我才發(fā)現(xiàn),從浪吉到巴桑村碼頭途中,兩岸的魚排越來越多,水越來越臟,腥臭味也越來越濃。直到過了巴桑碼頭,河道拐了個彎之后,魚排才逐漸減少,湖水才漸漸干凈起來。
4月12日晚,我借宿在一戶熱情的漁民家中,男主人張大哥拿著菜刀宰魚的模樣瀟灑流暢,他自稱是“天下第二刀”,宰魚速度無人能及。我問“第一刀”是誰?他說:“不知道呢,我只是不敢自稱‘第一刀’,哈哈?!背燥堥g,我提出疑問:為什么就一江之隔,對岸的貴州全是布依族人,廣西這邊就全是壯族人?張大哥告訴我:“原來根本就沒有布依族、壯族之分,我們這一段的兩岸居民其實就是同一個民族,只是順應行政區(qū)域的劃分罷了。”
翌日,我告別了熱情的張大哥夫婦,迎著晨光向天生橋出發(fā)。努力地劃了一天,終于在天黑之前到達天生橋碼頭,萬峰湖的靜水漂流段至此結束。靜水劃行比較累人,所以我在天生橋停留了2天,一邊休息,一邊整理這些天的記錄。
2
天生橋→拉達→巖旁→八渡→尾溝→壩潮
邀請我吃飯的漁民大哥有3間小竹屋,竹屋旁還種了一排芭蕉。往外看去,是一片稻田,水稻已經(jīng)收割,留著一巴掌高的桿,頗有些田園生活的感覺。
4月16日出發(fā),下水點的水清澈干凈,還有很多田螺,如果不是因為趕路,我肯定會抓些田螺來飽餐一頓。上游不遠處就是天生橋電站,大量水流從電站閘門傾瀉而出,突然就有了激流的感覺,我略帶興奮地順著這股激流漂了一陣,直到出現(xiàn)逆風的時候,才開始努力劃艇。岸邊有一對漁民夫婦好奇地打量我,于是我劃艇過去打招呼,我說我是劃艇的,從珠江源頭一路漂下來。他們點點頭說:“剛下水吧?”我說珠江源頭在云南呢,他們又說:“從云南到這里,要不要半個小時?”我只好無奈笑笑,道別后繼續(xù)前行。一直到傍晚 6 點,在江邊找了個地方扎營。
翌日清晨出發(fā),中午時分奮力劃到了平班水壩。到此,繼萬峰湖之后,第二段40多公里的靜水——平班湖面也終于結束了。翻過大壩之后,久違的流水出現(xiàn),我?guī)е魂嚫屑ぶ槔^續(xù)漂流??煲旌跁r,江邊一位漁民熱切地招呼我:“天黑了,還劃什么劃啊,趕緊跟我吃飯去吧!”我正愁沒合適的地方露營呢,漁民大哥的邀請真是及時雨,遂欣然前往。他的住處是3間小竹屋,竹屋旁還種了一排芭蕉。往外看去,是一片稻田,水稻已經(jīng)收割,留著一巴掌高的桿。稻田前方又是一片鳳尾竹林,中間一條小土路可以通向南盤江。竹屋周圍,還有一片桃李果園和柚子樹相環(huán)繞。如此美妙的莊園,讓我不由得感嘆:“這才是真正的田園生活!”
這位漁民大哥在江邊過著自給自足的原生態(tài)生活,偶爾才回老家去看看家人。他看著大口吃飯的我說:“我現(xiàn)在吃的米和菜都是自己種的,院子里還沒成熟的桃李也是自己種的,想吃雞肉就自己養(yǎng)雞,想吃臘肉就自己養(yǎng)豬,我還用自己種的甘蔗釀了點酒……”從他的表情里,我看得出他很知足。
第二天,我從平班壩往下漂流。這里的海拔已經(jīng)從源頭曲靖沾益的1800多米下降到400多米,河道平緩,已經(jīng)沒有因為水壩攔截而出現(xiàn)的斷流情況了。晚上抵達八渡鎮(zhèn),住了平生最差的一間客棧,吃了平生最難吃的地溝油,過了因水資源稀缺而無法沖廁所的艱難一日,天還沒亮就飛也似地逃離了這個鬼地方。
接下來的行程,像是枯燥和空曠聯(lián)合演奏的樂章,靜水順風劃行了18公里,到達南盤江和北盤江的交匯處——壩潮,至此南盤江結束,進入紅水河。
3
壩潮→帽雄匪→紅水河鎮(zhèn)→龍灘→天峨
紅水河鎮(zhèn)景色瑰麗,被稱為“高原上的千島湖”。因為兩岸的山巒常?;\罩在云霧繚繞中,只露出山尖,確實有點像島嶼的模樣。
4月21日傍晚,我坐在帳篷里喝茶,安靜地凝望夕陽與群山。夕陽像是一顆破了皮的巨型橘子,汁水一滴一滴染紅了大地,也染紅了我沉淀下來的心。正當我感嘆之際,一艘小船劃了過來。問我吃飯了沒,叫我到他魚排那里一起吃。我把裝備收拾好之后,跟著他來到了魚排,一頓魚肉大餐讓我滿足無比。聽漁民大哥說,這一帶很多人都沒讀過書,所以文盲比較多,很多人都只知道自己村、隔壁村,還有他們所在的鄉(xiāng),就算是把他們所在的市名說出來,恐怕也只能得到一絲茫然的眼神。
剛吃完晚飯,就下起了雨,我擔心山體滑坡,急忙跑回營地觀察。為了保證安全,我爬到帳篷正上方的斜坡上,把一些裸露、松動的石塊推開,以免石頭在夜里會滾落下來砸中帳篷。我還把裝備都打包好了,如果雨太大,就可以快速逃到江邊的艇上,避免山體崩塌的危險。這一夜,我并沒有深度睡眠,好在直到午夜,雨都沒有繼續(xù)變大的趨勢,我才稍微安心,一覺睡到天亮。
翌日,在微微的逆風之下,我一口氣從早上劃到晚上 7 點,不過我連午飯都沒吃,才劃了 35 公里。天快黑了,距離預定目的地紅水河鎮(zhèn)還有5公里,我決定上岸徒步前往。剛靠岸,被身后一條漁船上的人喊住,得知我的境況之后,船主決定拉我到鎮(zhèn)上去。他說岸上的土路自改道后就荒廢了,沒有維護,道路凹凸不平,全是泥濘,又長滿了草,人根本走不通。我連連道謝,他卻說:“我開船經(jīng)過,順路看見有需要幫忙的人而已,舉手之勞,不必客氣。”
紅水河鎮(zhèn)是個山城,從碼頭進城要一直爬坡,不過這里的客棧不錯,我決定在此休整一日。我本想請船夫夫妻二人吃晚飯,以感謝他們的幫助,可他們死活不肯,也許他們覺得接受了我的邀請,對我的幫助就不純潔了……
紅水河鎮(zhèn)景色瑰麗,被稱為“高原上的千島湖”。因為兩岸的山巒常?;\罩在云霧繚繞中,只露出山尖,確實有點像島嶼的模樣,但其實只是龍灘水壩截流后,江面升高引起的視覺效果罷了。江面在這里變成了好幾百米寬,又有個 90 度的拐彎,于是從河道拐彎處看過去,后面的群山就像是湖中島嶼一般。
稍作休息后,我在一片毛毛細雨中從洪水鎮(zhèn)經(jīng)過龍灘,來到了如同山水畫一般的天峨。
4
天峨→吾隘→長樂→坡圩→六洪→巖灘→燈排村→大化→白龍灘
我們來到六洪村對面的一個松樹小島露營。去六洪村買補給品時,我們被好客的覃老伯盛情邀約到了他家吃飯,吃罷,他執(zhí)意不肯收錢……
在開始漂流之前,我跟一群廣西水友有一個約定,從天峨開始,接下來的一段行程他們會伴我一起前行。在一個人寂寞地漂流了這么多天之后,終于見到一幫志同道合的皮劃艇愛好者,我激動得說話都結巴了。
大部隊集結后,我們選擇在天峨江邊公園下水。暴雨剛過,天空依然掛滿云彩,煙霧朦朧中的紅水河碧波蕩漾,讓人心情愉悅。這一段水流很快,才下午2點,我們就到達了26公里開外的預定靠岸點吾隘鎮(zhèn)。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客棧,卻發(fā)現(xiàn)一行7人只能擠在兩間屋子里,睡覺的地方根本不夠,沒辦法,只好把床墊拉下來,鋪在地上一分為二使用。更慘的是,沖涼房的淋浴頭不能使用,水龍頭也壞了,端口處總是有滲漏,只能用一條水管將就沖涼。晚上,因為下雨而有些降溫,我們一邊哆嗦著,一邊懲戒般洗完了澡,一群人聊了聊,便悉數(shù)睡下。
原計劃第二天漂流37公里到隘洞鎮(zhèn),但由于水流速度相當理想,而且順風,所以才下午 3 點過就到達了目的地,我們決定繼續(xù)前進,再漂 12 公里,到達長樂鎮(zhèn)。
長樂鎮(zhèn)上的旅館比吾隘鎮(zhèn)的那家要好些,但廁所味道實在過于強烈,再三權衡之下,我們決定還是在碼頭搭帳篷。吃飽飯后,我們打算用江水煮紫菜湯,水剛燒開,同行的一人忙說這水不能喝,旁邊民房的下水道全往江里排,大家聽了頓時沒了胃口,只好去買純凈水煮湯了。
第二天吃過早飯,我們便下水了。這片地區(qū)由于沒有被開發(fā),風景一派安靜祥和。劃到將近午時,看到江邊亂石中有一道道山田,石塊間竟也長滿了莊稼。一行人到江對面的桑蠶小村休息,順便吃點干糧當午餐。然后,順風順水地前進了34公里,到達坡圩村。我們在坡圩漁碼頭的水泥地上扎營,當晚卻遭受了雨水的考驗,部分人的帳篷進水嚴重,把睡袋泡了,整夜都無法入眠,跟討厭的雨一直糾纏到天亮。不過,大雨也有一定的好處,天空被洗刷得干凈明朗。
接下來的一天,我們劃行了28公里,來到六洪村對面的一個松樹小島露營。去六洪村買補給品時,我們被好客的覃老伯盛情邀約到了他家吃飯。據(jù)說這里是長壽村,覃老伯已經(jīng)75歲,他說自己的母親活到103歲才過世。老伯把珍藏的臘肉拿出來給我們吃,不知是因為座位不夠還是菜不夠,他家里人都沒有跟我們一起吃飯,只有老伯一個人作陪。吃完飯,老伯執(zhí)意不肯收費,但我們還是留下了一點錢,以表達心意。
再往后的行程相對輕松,從六洪到巖灘水壩,再到燈排村。隨后,一部分艇友離去,剩下的人一路劃到大化縣。這里算是我這45天來難得遇見的繁華地,當夜逛了夜市,一行人開心地一路吃過去,吃了大半條街,才滿足地回旅館休息。5月5日再次下水,歷經(jīng)無數(shù)拐彎、漩渦、逆風等考驗,好不容易才到達白龍灘。在白龍灘,我決定停留一天,再作一輪休整和思考。我的“珠江漂流考察記”之廣西段,其實還有很長一段,但我決定在這里作一個總結。珠江之行,讓我變成了一頭迷戀故事的驢,那些居住在沿岸人們的講述,久久縈繞在我的耳邊,至今也不曾散去。當他們講述生存的無奈與不公時,我堅持無神論,因為這些善良淳樸的人們絲毫沒得到上天眷顧;當體驗到自然的曼妙與無情時,我又成了有神論者,相信萬物皆有靈性,所以我對峽谷和激流始在廣西境內(nèi),紅水河流域同樣不乏秀美終心存敬畏。
后面的行程肯定會比這一段順利,我也會一如既往地真實記錄沿途的風土人情。我距離全程2500公里的漂流計劃的終點,又近了一大步,對于前方行程的挑戰(zhàn)和精彩,仍然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