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岑
論年代,甚是久遠了。夾纈起源于秦漢,《事物紀原》云,秦漢間有之,不知何人造。朝代更替,戰(zhàn)事紛擾,與它何干?它只是尋常百姓家那一抹妥帖醉人的藍,以一襲溫暖姿態(tài)細細覆蓋在人們的身上,裹著人們不欲為外人道的心事。歷史向前,它也向前。
大唐拉開了盛世的帷幕,工序繁瑣、技藝精湛的藍夾纈也在這盛世登了場。那日,清冷的春風中,牡丹花靜靜地綻放,那高貴典雅,華而不俗的紫色,為躁動的春平添了一抹寧靜。宮中婕妤過生日,宮外與之姐妹情深的妹妹親手織造了藍夾纈的衣衫贈予姐姐。牡丹的熱烈與藍夾纈的平靜交融在一起,演繹出一種高貴與神秘,細細一聞,鼻息間尚有若有若無的暗香。姊姊愛不釋手,又轉(zhuǎn)贈皇后,一時間,藍夾纈成了宮廷女子新寵。
宮廷的時尚浪潮一夜間席卷全國,街頭巷弄,隨處可見那一抹幽藍的身影。當時的夾纈印品不僅應(yīng)用于服飾面料,也應(yīng)用于屏風、帳袱等日用品、宗教用品。夾纈甚至還成為了詩人們裝點詞句的愛物。白居易有詩云,“成都新夾纈,梁漢碎胭脂”。
如果說這些還不夠,那位至尊無上的大唐皇帝給了藍夾纈無限的榮光。盛世大唐,四方來賀。手藝人細細制作,還以它原本傾城色。宮人們恭恭敬敬端著它走向殿前,讓異國人們一睹它的清麗容顏。皇帝將其做為“國禮”,贈送給各國遣唐使,夾纈隨著奔騰的馬車、浩瀚的船只,駛向世界各地,這大約是它平生最遠的一次航行。
宋元后,棉織品逐漸取代其他織品。夾纈工藝繁復(fù),形式可以不變,但染色卻成為難點。因為棉織品吸水率大大高于絲織品,染料消耗巨大,彩色印染必然成本大增。夾纈逐漸被人遺忘。
告別古代,走入今天,隨著織布技藝的發(fā)展,藍夾纈僅存在于浙江的小小村落,甚至一度將要消失在歷史的長河里。
如今,英國大英博物館、日本正倉院等世界一流博物館持有為數(shù)不多的藍夾纈視為該國國寶級珍藏品。樂清和溫州的藍夾纈技藝入選國家級“非遺”。幾百年的技藝傳承,藍夾纈已是雕版印染的活化石。
藍夾纈在漫長的光陰里活得從容淡定,在時光中聞到樸實和恬淡的氣息。無論站在盛世之巔,還是被遺忘在角落,它始終保持著煙火的姿態(tài),你可在盈盈轉(zhuǎn)身時,看見它那風華絕代的身影。
遠山遠水的恢弘,終究只是故事的背景,場面的鋪墊,眼前的那一抹幽藍,才能撥動心中的琴弦。
絲絲線線織就的美,是一種形態(tài)。而它的內(nèi)里,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藍夾纈的染料是藍靛。制作藍靛的植物有蓼藍、槐藍、茶藍、馬藍等多種藍草?!侗静菥V目》說:“藍凡五種……辛苦,寒,無毒”,“止血、殺蟲、治噎膈”。看得云里霧里罷,你大約知道板藍根的,藍夾纈工藝里便由此藥物,使用之,不僅耐臟、耐曬而不易退色,而且對于刺掛草割引起的皮膚傷痛以及蟲咬、瘡疔等有消炎止癢作用。印花后,花紋處絲膠被堿劑溶解,絲束散開,顯得柔軟而有光澤。
終朝采綠,不盈一掬,予發(fā)曲局,薄言歸沐。終朝采藍,不盈一襜,五日為期,六日不詹。
如此清冽無方的藍夾纈,有著與愛情有關(guān)的動人傳說。
浙江樂清有用烏桕樹葉染藍布的習慣。有個姑娘,人很聰明,但家境貧寒。臨出嫁時,沒錢置辦嫁衣,全家人都為此發(fā)愁。姑娘家的院子里有個廢棄的石臼,邊上種著烏桕樹。秋天,烏桕樹的葉子掉進積了雨水的石臼。姑娘用石臼旁兩片破搓衣板,試著夾住一片白布去染。結(jié)果出來的藍布上帶著幾個圓骨朵,像是染了幾朵花。心思巧妙的姑娘就去找村里的木匠,雕了兩塊有花朵的木版,果然染出了藍花布,大家叫它“夾白花”。“夾白花”最早的圖案只有花朵,也只做衣
服;后來花色越來越多,有了人物等,就擴大用來做帳子、被子;再到后來,就只做被子了,名字也改作“方夾被”。
傳說動人,而浙江確有此風俗。藍夾纈曾是婚嫁必備之物。
20世紀70年代以前,藍夾纈在溫州地區(qū)非常流行,是當時新娘最重要的嫁妝。一般人結(jié)婚至少要有兩床藍夾纈,富裕人家甚至一次做上30多條,除作女兒的嫁妝外,還饋贈給雙方親戚作紀念。即使是貧寒的人家,也要為女兒趕制一床相對單薄的“單紗”藍夾纈。藍夾纈鼎盛時期,樂清、蒼南、瑞安等地的村莊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家庭染坊,每個集鎮(zhèn)和縣城都有好幾家染布店。
藍夾纈是傳統(tǒng)印花工藝中以戲曲人物為主要紋樣的孤例,且數(shù)量龐大,可以萬計。每一面藍夾纈均有一個與昆曲有關(guān)的故事。
它遺世獨立的妍麗模樣,它在愛情里的美好寓意,它和民間戲曲的奇妙纏綿,讓人又驚又奇。
天長地久,地老天荒,這藍夾纈如最家常的衣服,貼心,溫暖。
風停了,穿了藍夾纈的女子,裊裊地從院子里穿過回廊到書房去,打開了發(fā)黃的線裝書,細長而蒼白的手翻看著舊的故事,字字如珠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別事誰家院。
她那若隱若現(xiàn)的古典美,恬靜舒適。因為古典,顯得越發(fā)孤獨。恰如那一抹幽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