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玉
做老實人會不會吃虧?在日常生活中,這還真不好說;不做老實人會怎樣?在政治生活中,那肯定是要“吃虧”的!這不,眼下就有一例——9月29日,新華社發(fā)布了中共中央紀委對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長、黨組成員奚曉明嚴重違紀問題進行立案審查的通報。細心的人們一定注意到了,通報中有這樣的表述:奚曉明嚴重違反組織紀律,對黨不忠誠、不老實,隱瞞不報個人有關(guān)事項。
在我印象中,以“對黨不忠誠、不老實”來為一位黨員干部的違紀行為定性,此前似無先例,至少是很罕見。這一表述,傳遞出我黨干部管理的新信號。
十八大之后,尤其是近兩年來,我黨黨員干部管理工作出現(xiàn)了許多新氣象,最感性的表現(xiàn)就是,對干部行為準則要求的描述趨于“人情化”“人性化”。過去,我們習慣于用一些比較抽象的詞匯來概括,比如共產(chǎn)主義信仰、黨性、原則性,等等。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陸續(xù)使用了一些感性的描述。比如,總書記在去年全國兩會期間提出的“三嚴三實”具體要求,雖只有短短6句話24個字,但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切中要害、意味深遠。明白人、貼心人、實干人、規(guī)矩人,這些表述讓人耳目一新。今年5月,習近平又提出了“做老實人”的要求,“做人要實,就要對黨、對組織、對人民、對同志忠誠老實,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襟懷坦白,公道正派”。不同的詞匯,秉承的則是“做官先做人”的一脈相承的理念。
做官先做人,這是中華民族“官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靶奚睚R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幾千年來中國士大夫們一直恪守的人生理想信念,其中修身是根本。在某些朝代,品德好就是入仕的敲門磚,比如漢代的舉孝廉。很難想象,一個品行不佳的人能當好官。而做老實人,就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假如一位官員不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他肯定會陰奉陽違、諛上欺下、損公肥私,最終的結(jié)局就是奚曉明這樣的下場。
做老實人,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容易。必須朝乾夕惕,處處小心。在這里,我套用一下海子那段著名的詩句,送給我們的黨員干部們:從現(xiàn)在起,做一個老實的人,干活,干凈,心系群眾;從現(xiàn)在起,抱持理想和信念,我有一顆坦蕩的心,面朝大海,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