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云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1-0031-01
新課程改革提倡英語課堂教學要注重有效性,要求教師深入課堂,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本,注重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營造高效的課堂45分鐘。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和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讓我和學生找到了教的情趣、學的興趣。在引導學生參與英語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多設置日常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濃濃的英語情境氛圍。例如,利用錄音機、多媒體等手段播放英文歌曲和英文影片,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英語特有的快樂學習氛圍。如我經(jīng)常變換課前問候語,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有一段時間上課時我一直用“Good moming boys and girls!”有一天,我面帶笑容地說:“Hello,my dear friend,let's begin our class”學生也給了我一個滿意的微笑,從彼此的笑容中,便得知我已把愉悅帶進了課堂。生活中的一些瑣事和學生多交流一些,也能增進師生情。一次我穿了一件新毛衣去上課,可是剛走上講臺,就感覺同學們的目光和平時不一樣,并且還有的同學在下面竊竊私語的。我靈機一動,便說“Today,I'm very happy.Look at my sweater, This color is my favorite,I like it.I boughtitin the supermarketo
Do you thinkl'm pretty smart today?”學生們齊聲回答“Yes,we do.”話音未落,有一學生舉手問“1want to know how much it is.我說“It's not expensive. It'sonly 100 yuan.Now,let's begin our class,OK?”學生們的好奇心沒有了,很滿意地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后來,每當我變換發(fā)型或換新裝時,都提前進教室和學生交流一番,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同時,也增進了師生感情,激活了課堂教學的情感。
在英語課堂教學,我們要努力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加以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獲取新知識,從而創(chuàng)建出高效的學習氛圍。
二、激發(fā)主動有效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內部動力。興趣越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高,掌握知識就越快。好的教學方法又是激發(fā)興趣的重要因素。教無趣,必不樂學。
在我剛接任現(xiàn)在所教的班級時,有這樣一些學生,其他功課都很好,唯獨英語差得讓人無法面對。如何讓他們樹立自信心,提高英語成績呢?我決定從培養(yǎng)興趣入手,教學中,安排和設計一些有趣而又簡單的教學活動,讓他們主動參加到教學活動中來。在小組的活動中,因他們的加入讓他們組獲得了成功,組員的掌聲和老師的表揚讓他們有了信心,自此,他們在課堂上開始變得主動了,回答積極了,作業(yè)認真了,開始對英語感興趣了。
三、保證學生高效的知識掌握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即使對教學進度、難度進行調控,也要保證學生掌握知識的有效性。所以,我們應按照學生“學”的規(guī)律進行教學。教學中,我隨時隨地關注學生的反應,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等。根據(jù)學生的反應并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fā),以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為前提,設計的教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并根據(jù)這一特點來確定教法,力爭達到教與學的統(tǒng)一。例如,怎樣引出新知識、新句型,怎樣用同學們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去解釋一個概念,怎樣創(chuàng)造情景,怎樣歸納學過的知識,都要切合學生的實際,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保證學生高效的知識掌握。
四、提供想象思考的創(chuàng)造空間
教材作為知識的載體.它首先提供給讀者的是色彩鮮明的圖示,這些圖示強烈地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同時也為學生提供給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間。教師可以暫時拋開課文中文字的束縛讓學生自由地進行想象和發(fā)揮。例如,八年級(上)Unit2What‘s the matter? Section A la的圖示,學生根據(jù)它發(fā)表了不同的陳述,自編了各種各樣的對話。形象逼真,幽默風趣,充分體現(xiàn)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其次,教材中提供的各項活動,如,pairwork,groupwork,listening等等,教師可根據(jù)課堂的需要將其改編。當然也可以把認為沒有必要的部分省去。最后,教材中的填空,閱讀和一些文字的語段可以拿來進行轉述、復述、縮寫、改寫的訓練。也就是說教材中的所有材料都可以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學生的需要進行活用。這些資源拿得容易,用得順手,為教學提供了更大的方便。從教學資源的開發(fā)來說,教師可利用一切媒體,網(wǎng)絡搜集教學資料,服務于教學目標和學生的需求,不必受制于教材的內容。例如,在語法教學中如果教材本身提供的資源不夠清楚明了,就需要教師去搜集,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像可數(shù)名詞和不可數(shù)名詞的區(qū)別,教材中給出的單詞就不足以將其說明白,則可以通過學生搜集資料,教師幫助總結的方式進行教學。其次是服務于學生的需求,例如,在學習有關人的性格特征時,僅僅是教材上的詞匯是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的。除了讓學生掌握outgoing,shy,easygoing,serious,friendly等詞,教師還可向學生介紹polite,clever,rude,talented等詞匯。
總之,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fā),合理運用一切手段,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有效的基礎上,使我們的教學活動真正有效起來,從而達到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