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佳燁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 413000)
“紅色的記憶”
——略談滄源巖畫的色彩與創(chuàng)作意義
付佳燁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 413000)
色彩象征是古代中西方各民族運用色彩的主要精神內容和色彩傳統(tǒng)形式依據。宗教色彩活動以象征性明確肯定人類色彩最古老的生命本質。1更有意義的是宗教精神擊中人的內外感官,長時間專注于宗教靈性的色彩形式創(chuàng)造。文章從滄源巖畫“記憶”的色彩與內容入手探討其創(chuàng)作背后的意義所在。
滄源巖畫;紅色;色彩;意義
考古發(fā)現(xiàn),西南地區(qū)的巖畫大都是用紅色顏料繪制的,是與鑿刻巖畫不同的涂繪巖畫,這一特征在中國巖畫考古發(fā)掘中是顯得非常突出的。在中國的傳統(tǒng)繪畫藝術中,先人們一直對色彩的使用極具敏感度,在繪畫與雕塑創(chuàng)作為主的中國傳統(tǒng)藝術中,其中對礦物質顏料的使用也占居了主導地位??梢哉f,對色彩的選擇和使用,表現(xiàn)了遠古人們的樸素審美意識和情感,2這一點無論是從云南的滄源巖畫還是原始時期的彩繪陶器描繪都能發(fā)現(xiàn)。
從現(xiàn)存滄源巖畫發(fā)現(xiàn)其繪制大都是用紅色顏料,考古推測有多重原因,在筆者看來,最重要的一點或許是紅色與人本身的血液顏色更加接近,這能喚起淳樸的原始人類對生命的情感。而對于紅色的偏愛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歐洲,從考古發(fā)掘的文物來看,不同地區(qū)的原始人類其裝飾品中紅色都是他們最喜愛的顏色。到這里,有一點會引發(fā)疑問,是什么原因促使不同地域的原始人類對這同一種色彩形成如此相一致的認同呢?刨除樸素的美學的觀念,原始民族喜愛紅色,更多的具有巫文化的含義和色彩,而巫文化在之后演變?yōu)榉N族群落的宗教觀念,從這一方面來說,原始先民對于色彩的選擇更傾向于生命意義的實用功能。單從滄源巖畫來分析其色彩的選擇因素,最明顯的因素是滄源巖畫是在露天里的,色彩是單純的紅色,在藝術上是一種追求單純對比的美。越單純的色彩從視覺因素上考量越具有辨識度高的特征。試想,在廣闊無垠的蒼茫天空下,滄源崖巖畫選擇以自然為背景,復雜的顏色不僅不能突出形象,反而會起到模糊形象的后果。所以這種露天“開放式”的巖畫,只需做到形象的突出與色彩的濃烈就好,這足夠讓原始人類最直接的把握巖畫的形象所在。3
色彩象征是古代中西方各民族運用色彩的主要精神內容和色彩傳統(tǒng)形式依據。宗教色彩活動以象征性明確肯定人類色彩最古老的生命本質4。更有意義的是宗教精神擊中人的內外感官,長時間專注于宗教靈性的色彩形式創(chuàng)造能開啟人的靈性思維。在滄源巖畫中,以宗教的精神性最先產生帶著宗教性精神自覺的色彩形式。人在這種精神覺悟之下,通過主動的態(tài)度使外在色彩信息刺激感官,激勵感情,徘徊于心神之間。玉石色彩變成經過“心靈化”的全面色彩本質活動,由繪畫者通過頑強的精神意志實現(xiàn)為“感性化”的色彩藝術風格和形式。
滄源巖畫的典型色彩——紅色,幾千年來保持著它的整一性,它不同于現(xiàn)代意義上所謂的藝術創(chuàng)作,它的宗教性很強,因此它在色彩應用也不是任何人可以隨意改變或者創(chuàng)新的,又因滄源巖畫的時代跨度和功能決定了以巖壁為底,同時也決定了巖畫的顏料必須選用覆蓋力和附著力強的礦物顏料,而這兩者便確定了也可以說限制了滄源巖畫的技法表現(xiàn)——必定是平涂為主,或偶以勾線為輪廓輔以平涂。代代不變的繪畫材料和技法,使滄源巖畫的風格從始至終得以基本完整的延續(xù),宗教精神也得以傳承。
要從技法方面來探討滄源巖畫的創(chuàng)作意義,其更多的限制因素除了時代技術工具的落后,跟多的是對于原始人類族群宗教信仰和美學觀的關照。他們用手指頭蘸取用牛血作為粘合劑調和的紅色顏料來作畫,只有需要大片涂抹時才用毛筆。因此滄源巖畫的藝術形式因素和制作技術密切相關,有時和藝術家的生理因素也有聯(lián)系,并體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者的某些感情色彩。當艱苦的守候和生死搏殺結束之后,紅色依然是讓獵人最興奮的顏色。他們用手指或動物皮毛蘸著尚未凝固的鮮血,向山神如實匯報出列所得。5而這些都是一種精神性的寄托和表達。
對巖畫藝術的題材內容進行分析的時候,可以到處發(fā)現(xiàn)宗教的影子。對藝術史發(fā)展來看,它從原始時期開始到取得高度文明成果的時候,都伴隨著而且依賴于人類對宇宙的感情的發(fā)展——也就是從巫術和唯靈論到宗教的發(fā)展。6
宗教與藝術創(chuàng)作的關系一直以來都是考古學家和藝術史家共同探討的話題之一。歷經幾個世紀的滄桑,藝術一直與宗教交織而生,藝術誕生之初就與人類最早的萬物有靈宗教觀緊密相連。在原始社會里,巫師和有創(chuàng)造力的藝術家是一路人,藝術在當時僅作為拜神或贖罪的一種職能而存在。從以后文明的角度來看,這種藝術是有其局限性的,它僅僅表現(xiàn)了極為狹隘的感情范疇,也就是說突出那種悲天憫人的、表現(xiàn)人對嚴酷神秘世界的恐懼。史前人類的宗教信仰,正是出于人類對生存的極度渴望而產生了對眾神的敬畏觀念,7而這里的神以人類不同階段的認知而表現(xiàn)出了眾多不同的形象和形式。
總之,血色藝術所凝固的是云南滄源地區(qū)先民們的亙古情感和智慧,滄源巖畫中包含的原始先民的精神世界是一個充斥著巫術的精神世界。滄源巖畫的紅色印記以紅色的涂繪方式記載了原始先民對周遭認知的深刻記錄,在他們的原始宗教觀里,紅色的如血一般的色彩印記承載的正是他們最原始、樸素的生命寄托。從側面展現(xiàn)了佤族族群與自然萬物共存的原始宗教文化。
注釋:
1.孔新苗,張萍.中西美術比較.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101.
2.陳兆復.中國巖畫發(fā)現(xiàn)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161.
3.陳福順.中國巖畫審美淺談.《廣西民族研究》1987年2月期轉引自陳兆復.中國巖畫發(fā)現(xiàn)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364.
4.孔新苗,張萍.中西美術比較.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101.
5.陳兆復.中國巖畫發(fā)現(xiàn)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363-364.
6.陳兆復.中國巖畫發(fā)現(xiàn)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205.
7.陳兆復.中國巖畫發(fā)現(xiàn)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17.
[1]孔新苗,張萍.中西美術比較.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
[2]陳兆復.中國巖畫發(fā)現(xiàn)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
[3]陳福順.中國巖畫審美淺談.《廣西民族研究》,19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