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世佳
茶,作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是中國物質(zhì)文化的一塊瑰寶。而茶所承載的文化涵義則遠不止于此,中國的茶文化是中國人對世界文化的一大貢獻,世界各國無論是茶物質(zhì)文化還是茶精神文化都直接或間接地來源于中國。
一、茶是中國濃
茶起源于中國,歷史悠久,“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聞于魯周公?!辈栉幕男纬珊桶l(fā)展在陸羽的《茶經(jīng)》出現(xiàn)之后。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的《茶經(jīng)》可以看做是茶的發(fā)展的成熟階段的標志,它的問世標志著我國的茶文化在唐代進入了繁榮階段。唐人開始注重茶葉的品質(zhì)、茶具的選擇、用水以及如何品飲,形成了品茗藝術(shù)。唐代皇室設(shè)茶宴;黎民百姓以茶待客、以茶解渴;寺院僧侶們種茶、制茶、煮茶、飲茶,賦予茶“三德”;唐代文人隱士品茗評水,吟茶詩、作茶畫,以茶喻人、以茶明志、以茶抒情,使茶有了精神層面的文化高度。茶葉“興于唐,盛于宋”的說法。宋代茶文化的發(fā)展主要體現(xiàn)在飲茶法上的改變,茶的高度普及以及街市和茶肆文化的繁榮。宋代用點茶法來代替唐代的煎茶法,更加注重品鑒茶湯的色澤,追求茶的真香、真味。到宋代,茶已經(jīng)成為人們?nèi)粘I钪胁豢扇鄙俚奈锲?,是“開門七件事”之一。茶文化到了元代,進入了過渡階段。雖然在茶葉生產(chǎn)和茶文化方面沒有十足的發(fā)展進度,但在飲茶法方面卻進一步走向了成熟,采用了簡單的“清飲”的方式。這種純粹的飲茶方式,加上后來的沸水沖泡方式,到了明代,就發(fā)展成為了“泡茶”這種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二、中國茶文化中的精神品質(zhì)
最能體現(xiàn)中國茶文化的就是茶精神文化。中國的茶精神文化是儒、釋、道三股精神力量集結(jié)而成的,這就奠定了中國茶文化的獨到之處。
1.茶文化與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在茶文化中的興起和沉淀,是兩者的品質(zhì)相通、志同而道合所造就的。儒家思想的中心思想就是“仁”,它追求的是“和”“大同”,即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和諧相處的關(guān)系。茶,行品溫厚,不濃不烈,茶香、茶味和茶境的調(diào)和,正是“和”的表現(xiàn)。儒家思想中,“過猶不及”的中庸思想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在了茶文化之中。茶有芳香,卻香味寡淡,不濃不郁。儒家重“禮”,在中國的茶文化中,也講究茶制。茶藝中,每一道工序都講究禮制,敬重賓客。儒家也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的好客情懷,因此,自古客來敬茶,便是中國人的待客之道。正所謂“半壁山房貸明月,一盞清茗酬知音”,以茶會友,成為了中國茶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儒家思想和中國茶文化最契合之處就是儒家思想對個人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翱思簭投Y”便為“仁”。“克己”的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慎獨”。與這種表里如一的自覺思想相得益彰的便是“自省”思想。飲茶便是一個慎獨和內(nèi)省的過程。待客散盡,撇開了紛繁復雜的現(xiàn)實世界,點一盞幽燈,泡一壺清茶,自審一日之行是否有不得當之處。茶香清幽,可讓人寧神;茶味清淡又略帶清苦,可讓人靜氣。在獨處之時,排除私心雜念,凈化靈魂。在品茗之余,是內(nèi)心的自省,“流華凈肌骨,疏淪滌心愿”,飲茶不僅可以潔凈肌膚、身骨,而且重要的是凈化內(nèi)心世界。
2.茶文化和道家思想
中國的茶道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茶道,既然離不開“道”。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同樣對中國茶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道家的核心思想便是:道法自然。道家的第一原則便是“自然”。茶文化中體現(xiàn)的道家“自然”之法則在于茶體自然和茶境自然。所謂的茶體自然,首先茶本身便是自然之物,到了茶文化后期,茶葉只是經(jīng)過簡單的潤泡,依舊保留其自然的本貌。在潤泡茶葉之時,皆可用自然景象來比喻沸水的場景,也體現(xiàn)了茶文化的自然觀。最后,飲茶的同時,要觀茶色,聽茶聲,這便成了感受自然的一個重要契機。茶境自然,古代茶人多喜選擇一些山谷叢林的幽靜之地,聆聽溪水潺潺,感受清風拂面的自然之感,以達到讓心靈回到最初的狀態(tài),返璞歸真。道家的第二個原則就是“無為”,講求的就是與世無爭。古代愛茶、嗜茶之人,多為高士、山人、幽人,他們一方面想要使自己的才學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都不屑于功名利祿,只求回歸自然,放縱悠然而自得。道家的第三個原則就是“虛其心”,去除心中的念想,不去想凡塵雜事,真正體驗生命的樂趣。飲茶之人常將自己置身于幽靜的環(huán)境中,使心歸于平靜,一人獨自品茶。當茶凈肌骨之時,同樣也洗滌了心靈。因此,中國的茶道文化是用茶來創(chuàng)造一種境界,用茶來平衡自己的心境。
3.茶有佛緣
茶有佛緣,是因為茶的清凈純潔的內(nèi)在品質(zhì)與妙香流溢的佛法禪機交相輝映。佛教歷來推崇飲茶,有“茶禪一味”之說。禪和茶的結(jié)合點就在于禪定——這個禪門的最基本功夫。而茶有凝神靜氣的功效,因此,僧人們便把茶作為禪修的工序之一。禪宗所有的道理都集結(jié)于一個字,便是“悟”,即對本性真心的自悟。中國的佛教禪宗以頓悟的領(lǐng)悟方式來理解萬事萬物。當茶與頓悟結(jié)合起來,就形成了一種新的茶文化形式——禪茶文化。茶帶給佛教徒的不僅是止渴解倦,而且茶能靜心解悶,有樂趣又有節(jié)制。寺院僧人在泡茶和飲茶中,凈化心靈,解除心中的煩悶和不解,體會的是佛禪的禪宗歷來強調(diào)自身的領(lǐng)悟,主張所謂有即是無,無即是有,教人心胸寬闊。所以僧侶們通過飲茶意境的創(chuàng)造,把禪的哲學思想與茶文化結(jié)合起來。
三、日本茶道的前世今生
中國的茶文化是儒、釋、道三種文化的沖擊和融合而形成的,但影響日本茶道文化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佛禪。
日本的茶道與佛禪結(jié)緣,是和茶在日本的傳播方式是分不開的。最早將茶種從中國帶到日本的是僧人;讓日本人愛上喝茶的,也是僧人。據(jù)姜天喜的介紹,日本著名的學問僧人永忠大師入唐求法,將中國的飲茶習俗介紹到了日本。南宋初年,日本僧人榮西兩次來到中國學習禪茶文化。榮西將茶種帶回日本后,還把中國宋代的飲茶方式和方法帶到了日本,這為后來日本茶道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榮西后來也被奉為日本的茶祖。隨著宋朝的結(jié)束,中日兩國之間互通減少,中日兩國的茶道也開始沿著各自不同的方向發(fā)展。一休的弟子村田珠光從禪宗的世界里,發(fā)現(xiàn)并確信一味清凈、法喜禪悅之境才是茶的理想所在,提出了“茶禪一味”的思想。從此開始,日本人的情趣開始融于茶事,以精神為主的素樸茶事開始流行。而日本茶道真正的集大成者便是千利休。經(jīng)過他的改革,日本飲茶方法逐漸發(fā)生了變化,從過去單純的點茶飲茶,逐漸升華為具有宗教審美意境、靜心清魂的茶道。千利休把源自中國的佛教禪學思想的“和敬清寂”看做是茶道的真諦:懷一顆溫和之心,互相有禮有節(jié)、尊敬謙恭真誠交往,感受茶事中恬靜的氣氛。此外,“獨坐觀念”也是茶道思想的一個主要概念。客人走后,主人獨自坐在茶室里“靜思”、“熟思”,回味當日的茶事,又可涌起一股充實感。就這樣日本的茶道形成了民族特色和風格的綜合性文化體系。
四、獨特的英國茶文化
英國并不產(chǎn)茶,但卻是世界上人均飲茶量最大的國家。英國的飲茶史開始于17世紀。真正促進英國飲茶生活化的是英國皇室。1662年,人稱“飲茶皇后”的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給了當時的英王查理二世,帶去了221磅的紅茶和精美的茶具。從此,飲茶風尚在英國王室傳播開來,英國的茶文化開始和皇室掛上鉤了。而創(chuàng)造出下午茶的便是19世紀40年代,英國一位名叫安娜的公爵夫人,為了打發(fā)午飯和晚飯之間的空閑時間而發(fā)明出來的節(jié)目。自此,英國的下午茶開始廣泛流行開來。
英式下午茶是真正意義上英國茶文化的載體,是英國人典雅生活的象征,是英國飲茶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代表了一種格調(diào),一種純粹生活的浪漫。中國的茶和茶文化傳入英國后,已經(jīng)撇開了中國茶文化的內(nèi)隱、含蓄的品質(zhì),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英國茶文化。由于茶在英國傳播是從皇室貴族傳播開來的,又因茶葉起初在英國的價格昂貴,同時從中國進口來的茶具也是身份的象征。因此,英國茶文化成為了一種物質(zhì)消費,一種奢華的生活享受。如今,英國的茶讓整個國家的時間在每天下午四點停止,人們放下手中的工作,擇一處頗有情調(diào)的咖啡屋,看著杯中茶和奶巧妙融合,品著精致的下午茶點,舒服地坐在沙發(fā)上,享受一天中最悠閑的時刻。
五、茶文化的跨文化互通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信息互聯(lián)網(wǎng)的開啟,讓中國人開始更容易地接觸世界。最初從中國流傳出去的茶文化,在與其他文化相融合而形成了獨立個體的茶文化。這些獨特的茶文化同時也隨著文化間的相互交流,開始反哺其母體——中國茶。
當代中國,一些崇尚自然、修禪養(yǎng)性的雅士們,為了體會禪茶中更深層次的清寂,開始去日本學習日本茶道。一些城市和地區(qū),開始出現(xiàn)日本茶道館,慕名前來學習日本茶道的中國人也絡繹不絕。也許是城市喧囂,也許是生活的壓力,讓更多的年輕人選擇日本茶道,來到這簡約的茶室,通過嚴格而又自然的茶道工序來尋求內(nèi)心的那一份恬靜。同時,由于受日本文化的影響,原本不再流行的宋代點茶法又開始流行開了。雖然這種點茶法在泡茶、飲茶中不多見,但中國人開始學習日本,將茶研磨成茶粉,用它來制作甜品,或許可以這么說,“吃茶”又在中國流傳開來。這就是日本茶道與中國茶文化的融合,也是中國茶文化的包容性的體現(xiàn)。
中國的茶改變了英國的文化,形成了獨特的下午茶文化。今天,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國,追求時尚的人群開始了解和喜歡下午茶。茶,帶著英倫風情回到了故鄉(xiāng)——中國。一些外商餐飲品牌以及一些星級酒店開始推出英式下午茶;在北京、上海等地還相繼出現(xiàn)了英國下午茶茶室,很受中國人歡迎。當中國社會高速發(fā)展,人們開始對這個節(jié)奏感到憂慮的時候,他們需要在這個煩悶的城市中,尋找一處安靜的地方。中國人喜歡下午茶,并不是喜歡茶的味道,而是與下午茶文化相關(guān)的生活方式。一杯紅茶,一縷午后的陽光,可以讓忙碌的腳步慢下來。撇開繁雜的茶藝程序,中國不少年輕人選擇了英式下午茶輕松的氛圍。
六、結(jié)語
世界的茶,起源于中國,卻發(fā)展在世界各地。茶的傳播在最近的一百多年里達到高潮,從亞洲到非洲,茶在所有適宜土地上都找到了家。而茶文化的包容性,更讓茶在不同國度,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人手中,呈現(xiàn)了無窮無盡的可能性。茶,承載著各自的文化,在全球范圍內(nèi)互通有無。
參考文獻:
[1]王松能.中國茶文化與儒佛道思想[J],中國茶葉,2009(8).
[2]袁媛.茶文化負載詞之跨文化重構(gòu)[J],雞西大學學報,2011(10).
[3]劉俊力.漫談儒家思想與中國茶道精神[J],茶葉通訊,2004.
[4]王玲.儒家思想與中國茶道精神[J],北京社會科學,1992(2).
[5]包大明.中國茶文化歷史漫談[J],蘭臺世界,2013(10).
[6]羅國中,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7(63).
[7]姜天喜.論日本茶道的歷史變遷,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4).
[8]周卓鵬.淺析日本茶道與中國茶文化的區(qū)別.
[9]佟君.日本茶道及其文化內(nèi)涵,日語學習與研究,2007(5).
[10]胡長春.道教與中國茶文化,農(nóng)業(yè)考古,2006(5).
[11]沈立新.略論中國茶文化在歐洲的傳播,史林,1995(3).
[12]樂素娜.中國茶文化在東西交流中的影響——以英國茶文化為例,茶葉,20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