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 王 田 楊曉虎 徐吉廷
藏族嘉絨年民俗
文·圖 / 王 田 楊曉虎 徐吉廷
野餐
盛宴
供奉的各式“甲納”
四川阿壩州馬爾康縣嘉絨藏族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節(jié)慶“代汝”,又名“駘日”,即“嘉絨年”,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在嘉絨地區(qū)與漢族的春節(jié)和藏歷新年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
大石凼村地處四川西北大渡河上游支流杜柯河下游東岸,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水,包括7個寨子,其中2個位于河壩,其余5個則散落在半山與高山間?!按笫省笔钱?shù)丶谓q語發(fā)音的漢語轉(zhuǎn)寫,本地人并不能闡釋此名稱之含義。20世紀50年代以前的土司時代,大石凼屬“四土”之一的松崗土司管轄,而一河之隔的業(yè)?。ń窠鸫h業(yè)隆村)則屬綽斯甲土司管轄。1956年民主改革后,大石凼歸屬馬爾康縣白灣鄉(xiāng),為該鄉(xiāng)9個行政村之一。
7個自然村寨滋養(yǎng)了65戶、318人,當?shù)爻霎a(chǎn)青稞、小麥、蠶豆、土豆之類的作物,及大白菜、蓮花白、萵筍等蔬菜。農(nóng)耕生產(chǎn)是本地基礎性生計方式,而采集出售蟲草、貝母、羌活、松茸(本地人稱為蘑菇),才是其主要收入來源。近年來,一戶人家一年僅出售蟲草一項收入少則數(shù)千,多則二三萬元。另外,一些男青年擁有卡車,常年在外跑運輸,此類家庭年收入不下十萬。作為文化現(xiàn)象的“代汝”,雖普遍存在于嘉絨藏族地區(qū),不過,并未覆蓋其間的每一個村寨。它的地理空間分布形態(tài),與“阿米格爾冬”故事緊密聯(lián)系,甚而可以說凡是過“代汝”的地方,必定流傳“阿米格爾冬”事跡。阿壩嘉絨研究會曾就“代汝”作專題調(diào)研,學會會長格爾瑪向我們講述了這個節(jié)慶的來歷與分布情形:
“代汝節(jié)”主要是紀念阿米格爾冬的,他在嘉絨地區(qū)是家喻戶曉的。以前嘉絨地區(qū)苯波教盛行,它的祭祀活動是要殺生、殺人的,后來就殺牲畜。之后呢,佛苯斗爭比較激烈。當時有個叫“蕃·阿米格爾冬”的傳奇人物,“蕃”就是西藏那邊來的意思,他來了后就把苯教漸漸征服了。此后,內(nèi)涵就延伸了,不僅僅是佛苯斗爭,凡是邪惡的東西、妖魔都是由“阿米格爾冬”征服的。
制作“甲納”
過去,嘉絨地區(qū)春節(jié)、藏歷年都比較淡化,最主要的節(jié)日就是代汝節(jié),這個節(jié)的祭祀活動很隆重。嘉絨地區(qū)各個地方代汝節(jié)的日期不一樣,是因為阿米格爾冬征戰(zhàn)所到之處的時間有差異。但是一般都是“十三日”,比如梭磨地區(qū)就冬月十三,腳木足地區(qū)就臘月十三。但是有些小的地方、寨子就不過,那是因為阿米格爾冬沒有到那個寨子去過。
格爾瑪側(cè)重從佛苯斗爭的藏傳佛教歷史中尋找“阿米格爾冬”故事之淵源,并且堅持認為“阿米格爾冬”與格薩爾并非同一人物。另外,各地“代汝”的時間差異,以及部分地區(qū)并無此習俗的緣由,則是以“阿米格爾冬”不同時間征戰(zhàn)不同地區(qū)來解釋的。這當然是不無道理的,卻也讓我們意識到嘉絨地區(qū)的文化多樣性。
基于此,大石凼的“代汝”必定會表現(xiàn)出本地的文化特殊性。當?shù)孛癖娭衅毡榱鱾髦@樣一個美麗的傳說:
大年初三那天,蓮花生大師就來到了我們寨子,我們踢毽子,踢三下,以示吉祥,因為我們藏族覺得“三”是吉利的數(shù)字。正月初五,粉刷房屋墻壁,打掃房屋。然后就去山上采摘柏樹枝,插在房頂上。
正月初六,阿米格爾冬就會來到我們身邊,房子里頭的墻壁用小麥面粉涂抹吉祥圖案,如太陽、月亮、吉祥八寶之類的圖案。初六那天,按規(guī)矩不能出門,手工針線活也不能做,否則就會帶走福氣。
初七凌晨3點就起來,之前做好了“阿米格爾冬”的樣子,現(xiàn)在就要做他的裝飾、武器(弓箭、長矛)、頭盔,他身上右邊插上太陽,左邊插上月亮。然后就做擠奶桶,背上要打奶桶,身上要掛很多的珊瑚寶物,寓意著奶牛多產(chǎn)奶。
初七那天就開始迎接“阿米格爾冬”。為什么要迎接他呢?以前我們這個地方是風調(diào)雨順的,后來就出現(xiàn)怪物禍害人間,
老百姓沒法生活。當?shù)刂钦?/p>
商量,聽說在印度那個方向有一個叫做“阿米格爾冬”
的,他很厲害。他們就想
把他迎接過來消災,先架金橋銀橋來迎請他,“阿米格爾冬”始終沒現(xiàn)身。然后就有人說,用我們虔誠的心,念六字真言,每個老百姓最少都念了一億次,這些六字真言就化作了一座橋,他們的誠心感動了“阿米格爾冬”,他就來到了我們這個地方,開始斬妖除魔。
當他來到有積雪的山頂上,一般人的眼睛會被耀眼的光所刺傷,但對于阿米格爾冬絲毫沒有影響;當他來到怪石林立的半山上,他騎著馬如履平地;當他來到荊棘遍地的河壩,他的衣服居然都沒有刮破一點。他除掉了三大惡魔,老百姓就每天都聚在一起歡慶勝利,但時間長了就覺得耽誤耕作了,于是改為12個月慶祝一次。我們每年慶祝他的功德,也相信他每年都會來一次,所以從初三到初七我們就做剛才說的這些事情,感謝他帶給我們美好的生活。
28日早晨,正是農(nóng)歷正月初六,我們來到位于河壩的村長讓波家里,家里收拾得整齊干凈。他解釋說頭兩天,家人就為準備“代汝”而做了全面的大掃除,收拾了室內(nèi)的雜物,去除了屋頂?shù)碾s草,還涂白了外墻。
除此之外,節(jié)日活動中,制作“甲納”,即小麥面塑,是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按照傳統(tǒng)習俗,“甲納”要在初六凌晨制作,讓波堅持讓我們見識村寨里最精致的甲納,譬如讓波的鄰居沃爾堅,以及半山上的澤朗木袞,他倆亦欣然將其制作的“甲納”帶到讓波家,展示他們的作品?!凹准{”是面塑的統(tǒng)稱,制作時需準備小麥面粉、馬雞羽毛、一種叫做“甲納汝汝”的特定樹枝等。以往,人們在火塘烤制“甲納”,隨著房屋格局的嬗變,電氣化的客廳取而代之,鮮有人家保留火塘,故而當下人們幾乎都是在鐵爐上烘烤“甲納”。“甲納”的造型各異、功能多樣、內(nèi)涵豐富。最重要的“甲納”是“阿米格爾冬”,騎戰(zhàn)馬,披戰(zhàn)袍,背部插武器、寶物。
跳起鍋莊
踢毽子象征“步步高升”
除去這些主要的面塑造型,幾乎每個面塑都會附加一些裝飾物,稱為寶物、珊瑚。傳統(tǒng)上,具有性別差異的狹義“甲納”,也是食物,通常會在供奉數(shù)日后食用,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當?shù)厝舜蠖鄬⒅古?。不僅如此,“甲納”也是禮物,那些嫁出去的女子,在“代汝”期間探親離開之際,家人總會送些“甲納”。沃爾堅、讓波、阿吉等還親自演示制作了兩三種“甲納”,以便讓我們更直觀地理解。
午后,村子里的人們身著節(jié)日盛裝陸續(xù)來到曬場,大家互致問候,笑逐顏開。曬場的西側(cè),十余張條桌一字擺開,放滿了糖果、花生、葵花籽、飲料、啤酒、白酒。喜迎“代汝”佳節(jié)的鍋莊就要跳起來了。人們分男女自左向右圍成一圈,位列前面的是輩分高與年長者。大家跳起傳統(tǒng)鍋莊,其風格不盡一致,或雄壯、或舒緩、或熱烈。每曲鍋莊間歇,總會有觀眾端上美酒與飲料,以示慰問。鍋莊場面漸入佳境,大家步伐更為流暢,歌喉愈發(fā)洪亮,響徹山谷。
跳畢傳統(tǒng)鍋莊,人們休息片刻,旋即開始跳有CD伴奏的新式藏族鍋莊,此環(huán)節(jié)參與者以青年人為主。下午5時左右,太陽慢慢西沉,許多婦女開始返家,男人們的興致依舊,一部分中老年聚在一角喝酒聊天,一些年輕者則開始踢毽子。雖是簡單的娛樂活動,卻是每年必不可少的。大石凼民眾認為將毽子高高踢向空中,是一種“步步高升”的象征。其游戲方式分為兩種,其一,大家圍成一圈,依次腳踢傳遞毽子,未能接住者,要被其他人依次敲打一下背,以示懲罰;其二,游戲者圍成一圈,順次踢毽子,未能踢中者被罰出,最后留下的那個人為勝利者。
下午6時許,天色漸趨昏暗,意猶未盡的人們回到了各自家中。我們來到讓波家中,女主人已經(jīng)烹制好了晚餐。平時一家人多在客廳就餐,“代汝”期間則會在廚房席地而坐。當日的菜肴有各種炒菜、粉絲白菜燉肉湯,以及當?shù)靥厣D肉及香豬腿,飲料除了橙汁、啤酒、白酒,還有酥油茶及自家釀制的青稞酒。讓波家中,還有一位喇嘛巴吉讓波,他是大石凼登波寺的堪布。巴吉讓波雖與我們同坐一屋,他的食物卻是單獨安排的。關于代汝節(jié)的來歷,巴吉讓波認為阿米格爾冬與格薩爾王不是同一個人,盡管兩者故事有近似。同時,他從未在佛經(jīng)里見過關于阿米格爾冬的記載,寺院的壁畫、唐卡里也沒有他的形象。
正月初七,各家各戶都早早起床,人們登上屋頂開始煨桑。村寨里青煙繚繞,飄向天際,彌漫著柏樹枝、糌粑、酥油燃燒所發(fā)出的清香。早餐過后,讓波一家就開始準備前往半山上煨桑臺的什物,諸如風馬旗、“甲納”、野餐食物等。
半山煨桑
登波寺堪布巴吉讓波與一位扎巴坐在煨桑臺一側(cè),聚精會神地念誦太平經(jīng)。人們開始煨桑,柏樹枝、“甲納”、青稞籽、面粉等均被投入煨桑爐。一些人爬上煨桑臺,更換新的風馬旗。不一會兒,人們開始拋灑龍達,并高聲喊叫“Ou- La –So”,龍達迎風飄散在山間;老者斯丹真繼續(xù)燃燒“甲納”、柏樹枝,口中念念有詞,他在迎請各路山神前來接受供奉;堪布巴吉讓波在人們激昂的情緒中,不由提高了念經(jīng)的聲音。由此,煨桑進入高潮。拋灑完龍達,人們便手執(zhí)風馬旗沿順時針方向繞行煨桑臺,一些人心中默默祈禱,一些人口念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繞行者少則3圈,多則9、10圈。
就在人們繞行煨桑臺的同時,幾位婦女就開始打扮彭勒女兒齊木初、加勒女兒讓央木初,她們倆是當日儀式的主角。按照當?shù)仫L俗,凡年滿8歲的孩童,是日均要身著盛裝,由村中知識淵博者向其傳承阿米格爾冬故事,并接受家人與親朋好友的祝福。人們在煨桑臺鋪了一塊紅地毯,故事講述者俄州,坐北朝南,盤腿席地而坐;齊木初與讓央木初,分別由她們的舅舅抱在懷中,他們與俄州相對而坐。其他的聽眾則半圓形圍在齊木初、讓央木初的一側(cè)。俄州首先敬天地,然后祝福兩個8歲的小孩,身體健康、吉祥快樂、沒有煩惱,繼而講述阿米格爾冬的傳說。約莫20分鐘,故事傳承結(jié)束。俄州端起斟滿酒的銀碗,一邊祝福,一邊讓兩位孩童淺淺地嘗一口。人們傳遞酒碗,順次品嘗美酒,分享這份福氣。
不知不覺已近中午時分,婦女們已經(jīng)烹制好了午餐。人們自由組合,圍成數(shù)個小圈,開始享用野餐。菜肴并不豐盛,主要是青椒炒豬肉、木耳炒肉、涼拌豆腐干、帶殼花生,主食為小麥饃饃,佐以碳酸飲料、啤酒、白酒、青稞酒。大家開些玩笑,相互祝福,其樂融融。餐畢,人們休息片刻,便回到煨桑臺邊,圍成一圈跳起了鍋莊。下午3時左右,大家便收拾起東西,返回村寨。就這樣,人們送走了阿米格爾冬,期待他的再次蒞臨。
盡管嘉絨年在嘉絨藏族地區(qū)的分布具有普遍性,然而在包括現(xiàn)代化進程在內(nèi)的諸多因素影響下,該節(jié)慶出現(xiàn)萎縮態(tài)勢。譬如,過往繁復的儀式過程,如今不斷刪減;一些古老的儀軌只留存在了老者的口碑中;一些年輕人對此節(jié)慶不再有期待與熱情。相較之,作為嘉絨藏區(qū)腹心地帶的馬爾康之大石凼村一帶,與代汝相關的傳說、舞蹈、儀式過程等等則保存得比較完好。雖然大石凼的嘉絨年表現(xiàn)出微觀區(qū)域的文化特殊性,卻仍舊是窺視嘉絨族群“代汝”民俗的一扇窗口。
(責任編輯 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