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
摘 要 重視說,并不意味著輕視寫。說與寫同樣重要,因為口頭表達能力是語言實踐的重要方面,在各種人際交往中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口頭表達已經(jīng)成為學生交流信息、發(fā)展智力的渠道之一。
關鍵詞 語文教學 聽說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6-0088-01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不僅在于傳授知識,更在于把知識轉化為運用語言的能力、培養(yǎng)語言技能。在小學階段,既重視寫,也重視聽說,說與寫同樣重要,不能割裂開來。在“聽、說、讀、寫”四種基本技能中,說是最基本的,說是寫的基礎,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口語表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自覺而認真地投入訓練中。把一個孩子訓練得“出口成章”了,再讓他下筆成文將是事半功倍的。在長期的教學中我對聽說讀寫訓練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總結了一點經(jīng)驗,下面就談談我的做法。
一、首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
1.教師必須從舊的教學觀念中掙脫出來,挖掘自身潛能,全面提高個體素質。語文不僅是一種技能,同時還是一種文化積淀,具有深層次的民族文化背景。應試教育下的語文教學,過分強調了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整齊劃一,這就抹煞了語文人文性學科的特點。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目標是實現(xiàn)人的現(xiàn)代化。為實現(xiàn)這一教育目標,必須打破傳統(tǒng)的、單一的教學模式,探討一些新的、與教學目標相適應的教學模式以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特征。
2.真正發(fā)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教師要樹立與新的教學理念相適應的學生觀,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采取多種形式的方法和手段,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揮,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通過學習活動與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素質和人文素質,而不是在教師的指揮下,家長的壓迫下機械從事語文學習的應考機器。
3.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1)采用多種方法,營造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環(huán)境。(2)創(chuàng)設情境,使課堂成為語文積累、釋放、組合、撞擊的舞臺。現(xiàn)代化教學設施的應用,使靜止、平面、單一的情境轉化為活動、立體、多維的情境,從而給學生以全方位的視聽沖擊和強烈的心靈震撼,使整個課堂成為一個巨大的教學磁場,激發(fā)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對癥下藥,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
1.教會學生自我調控。比如上臺說話,一開始要求學生目不斜視,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己說話的內容上,不要怕別人會怎么想。這樣,幫助學生逐步克服膽怯心理,使其能夠大膽說話。
2.要求學生滿懷自信地去說。給自己以信心,不要在說話時總擔心自己會不會說得太快,表情是不是很自然,語態(tài)、語調是不是很合適等。越想得多,越是說不好,應該想別人能說好,我也一定能行。
3.多褒少貶,提高學生說話的積極性。每次說話訓練時,對說得好的學生,應給予熱情的贊揚;說得不理想的,也切忌嚴厲斥責,而是要看到其點滴進步,予以恰當?shù)墓膭睢?/p>
三、立足課堂,積極提供鍛煉機會
1.用耳朵讀。聽力訓練單靠課上進行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應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充分挖掘聽力材料,利用聽廣播、看電視、聽演講等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學生聽的耐心,使其能集中精力地認真聽是教師要做的第一項工作,訓練之初可先找些學生感興趣的短小的聽力材料進行,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增加難度,培養(yǎng)其良好的聽的習慣。其次,利用典范的聽力材料如課文錄音,配樂詩朗誦等多媒體材料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不斷地感染、誘導、熏陶學生,激發(fā)其聽的興趣,仿的欲望。再次,有目的的讓學生通過仿讀、復述,分析總結聽的內容,使其能根據(jù)材料中語音、語調的變化聽出話外音、言外義,使學生達到聽得進、聽得懂、聽得好的目的。
2.用嘴巴說
每個學生都渴望有機會在老師和同學面前表現(xiàn)自己。而現(xiàn)行教材安排了口語交際訓練,為我們開展說的訓練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練習平臺。所以教師首先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的語言環(huán)境,依托說這個互動過程,給學生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激發(fā)他們表達的欲望,使其克服膽怯心理,樹立說的信心。要想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還應讓學生在多看、多聽、多練的過程中積累說話的素材,總結說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