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娥赤峰廣播電視臺,內蒙古赤峰 024099
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新聞編輯應具備的能力
趙云娥
赤峰廣播電視臺,內蒙古赤峰024099
摘要科技的發(fā)展推動了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廣播電臺在新媒體時代的沖擊下,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廣播電臺和網絡與數字電視相比,具有一定的劣勢,要提升廣播電臺的競爭力,必須提高廣播電臺新聞編輯的綜合素質。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新聞編輯
傳統(tǒng)文化中的媒體定義為報刊、雜志、廣播和電視,新媒體是科技發(fā)展的產物,例如網絡、觸摸媒體、數字報紙、數字雜志、數字電視、數字廣播和數字電影等。傳統(tǒng)媒介廣播電臺在新媒體技術的沖擊下出現了邊緣化,為了保護傳統(tǒng)的媒介文化,提高廣播電臺的文化軟實力,作為新聞編輯,必須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文化修養(yǎng)。本文將淺析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新聞編輯應具備的能力,并對此提出建議。
和原來的媒體時代相比,新媒體時代有很多優(yōu)點,它可以消除電視、廣播和報紙之間的邊界,可以了解更多的國內或者國際信息,方便遠距離信息交流與接收等。新媒體時代為國民的生活提供了許多方便,國民在家里也能看到國外的信息,可以和國外的親朋好友交流。與此同時,新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量大、速度更快、成本比較低,查詢和檢索信息也很方便。
而且,新媒體時代能夠滿足文化多樣性和娛樂性的需求。政治歷史和地理等各種因素差異決定了文化多樣性,每個國家的民族文化都是這個國家民族身份的重要標志,世界文化是有多個民族文化構成的,擁有文化多樣性才能保持文化繁榮,推動人類社會進步,讓文化更有活力。而文化的傳播離不開廣播、電視、網絡和報刊雜志等媒介,新媒體時代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有利于保持文化多樣性,促進文化創(chuàng)新。
文化不僅具有多樣性,而且具有娛樂性,國民可以享受文化帶來的樂趣。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也促進了文化娛樂性的發(fā)展,例如在每個節(jié)日里,親朋好友之間都會用手機發(fā)短信表示祝福,這些短信內容風趣幽默,具有娛樂性的同時富有情感與藝術,加深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雖然新媒體時代有很多優(yōu)點,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由于文化的多樣性和傳媒的商業(yè)性,新媒體時代下的大眾傳媒在報道真實信息的同時也存在捕風捉影,制造假消息,傳播假新聞的現象,文化低俗化和媒體炒作現象無處不在。而且,新媒體時代在弘揚與傳播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也會傳播落后文化與腐朽文化,危害了社會誠信,違背了科學規(guī)律和歷史的發(fā)展潮流,不利于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背離了政治理性和法律道德觀念,腐蝕人們的心靈世界,扭曲了人性和靈魂,激起了貪婪的欲望,侵蝕民族精神,阻礙了社會主義社會的進步,危害社會安定。對于這些不良現象,必須摒除,不能讓新媒體時代的弊端繼續(xù)危害社會,腐蝕國民的精神世界,妨礙經濟和文化的進步。
3.1新聞編輯應該注意新聞的真實性
新聞的真實性是其生命,確保新聞的真實性是新聞編輯的職業(yè)道德準則。新聞編輯必須愛崗敬業(y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強烈的工作責任感,維護好新聞的真實性。新聞編輯必須確保這條新聞內容真實,采編過程客觀公正,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不能弄虛作假,播報假新聞。
3.2新聞編輯理應傾聽人民群眾的心聲
大多數新聞來源于社會生活,來源于廣大人民群眾,新聞編輯要做好新聞工作,理應深入人民群眾的生活,傾聽人民群眾的心聲。只有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生活,新聞編輯才能了解到人民群眾的生活,新聞報道才能更加入情入理,真實可信。而且,作為新聞編輯,應該深入的調查研究,提高新聞的質量,在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的同時,全面的看待問題,防止新聞的主觀性和片面性,不能做不公正的新聞報道,必須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和公正性。
3.3新聞編輯理應把握新聞的及時性
新聞之所以被稱為“新聞”,是因為每天的新聞都是新的,新聞具有及時性。作為新聞編輯,應該掌握新聞的及時性,及時報道新聞,不能讓新聞成為明日黃花,要用最快的速度把最近發(fā)生的事情或者正在發(fā)生的事情準確無誤的傳播給人民群眾,妥善處理新聞的“及時性”和“時宜性”的關系。
3.4新聞編輯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新聞編輯在提高廣播電臺在新媒體時代的競爭力,推動廣播電臺文化的發(fā)展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作為新聞編輯,必須不斷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民族節(jié)日是民族歷史的文化積淀,每一次節(jié)日都有關于民族節(jié)日的新聞報道,新聞編輯在傳播關于民族節(jié)日的新聞報道中,要深入的了解民族節(jié)日文化。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例如傣族的潑水節(jié),新聞編輯在播放關于潑水節(jié)的新聞時,不僅要播報傣族人民過潑水節(jié)的習俗,還應該把潑水節(jié)的文化背景傳播給人民群眾,加深其他民族對潑水節(jié)的了解,促進文化交流,保持文化多樣性。新聞編輯在工作中,要注重弘揚與發(fā)展優(yōu)秀文化,杜絕媒體低俗化和炒作現象,不能傳播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新聞編輯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必須加強自身的科學文化修養(yǎng),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遵守新聞職業(yè)道德情操。而且,新聞編輯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要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做好新聞工作,提高工作水平。
要提高廣播電臺在新媒體時代的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新聞編輯的工作質量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作為新聞編輯,必須確保新聞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及時性,要深入人民群眾的生活,傾聽人民群眾的心聲,傳播客觀公正的新聞,與此同時,新聞編輯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從而提升工作質量,推動廣播電臺事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何梅.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新聞編輯應具備的能力[J].新聞世界,2013(7).
[2]杜麗群.簡析當代廣播電臺新聞編輯應具備的能力探究[N].科學導報,2015(14).
[3]任黎輝.淺析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新聞編輯應具備的意識和素養(yǎng)[J].采寫編,2015(2).
[4]王雪青.淺議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新聞編輯應具備的能力[J].中國科學投資,2014(5).
作者簡介:趙云娥,工作單位為赤峰廣播電視臺。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360(2015)19-00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