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橋
【摘 要】表象是指人們在頭腦中出現的關于事物的形象,是美術活動的基礎內容,為美術活動起著描繪和符號功能,也給活動帶來了創(chuàng)造力。在多年的美術教學中,我引導幼兒借助不同的傳播媒介,選擇適當的對象、科學的內容,選用合理的方法、恰當的語言獲取豐富的表象,使美術活動真正做到了:不但傳授知識、陶冶情操,而且傳授正確的技法技能,培養(yǎng)了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
【關鍵詞】美術活動;表象策略
幼兒美術,是一種視覺形象藝術,它既以鮮明生動的形象表現客觀世界,又凝聚著創(chuàng)作主體突出的個性,真摯的情感和獨特的審美創(chuàng)造。在談及幼兒美術教育時,一位學者曾經感慨說:“美術教育是一把雙面的刃,教得多了,兒童極易成為教育內容與教師偏好的奴隸,難以掙脫,有幸掙脫,已經深受傷害;教的少了,期待自然開花結果,卻常見兒童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困,學習的過程空有刺激而沒有收獲。”可見,在美術教育中存在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幼兒一味地模仿學習,是被動的學習者,沒有范畫,就不知道該怎么畫;另一種是接受教育改革思想后,走入誤區(qū),在創(chuàng)造性美術活動中教師始終持肯定的態(tài)度,孩子想畫什么就畫什么,讓幼兒盲目地創(chuàng)造,放任自由片面強調個人情緒情感的抒發(fā),忽視教師的輔導,使得幼兒失去美術的興趣,因為他們沒有一定的表現技能,難于用美術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梢?,這兩種傾向培養(yǎng)出來的幼兒都是不成功的,是不會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怎樣才能更好地開展幼兒美術教育活動呢?我認為激活幼兒的生活經驗,豐富幼兒表象內容,提高幼兒表現技法是尤為重要的。下面就豐富幼兒表象的小策略談談自己的一點教育經驗。
表象是指人們在頭腦中出現的關于事物的形象,是美術活動的基礎內容。依據赫伯特·里德思維發(fā)展理論:幼兒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在幼兒的美術活動中,表象就起著描繪和符號的功能,幼兒美術活動就是幼兒將表象進行變形、分解、組合、聯(lián)想等等,以此來宣泄情感、表達個性的活動。在多年的幼兒美術活動組織中,我注重:
一、引導幼兒進行有效的觀察,從而獲取豐富的表象
(一)選擇適當的對象進行觀察,豐富審美表象
美術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來自現實生活本身并且經過創(chuàng)作者親身體驗過的知覺材料遠比間接的知覺刺激重要得多。因此,我經常帶領幼兒走出教室,通過參觀、“旅行”、散步等方式,接觸花、草、樹、葉、商店、街道、節(jié)日活動等孩子們能理解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我還為幼兒選擇一些適合他們的、不同風格的圖書、影視,給他們講解,引導他們觀看;還與幼兒談論他們的生活狀況、他們的家庭、他們的朋友,讓他們回憶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的經驗。從而引導幼兒通過多種途徑豐富日常生活經驗,擴大知識面,積累豐富的審美表象。
(二)選擇科學的內容進行觀察,及時建立正確表象
美術活動中的觀察不同于科學活動中的觀察。科學活動中觀察的目的在于觀察客觀事實,形成科學概念,強調的是“真”。而美術活動的觀察是對事物的各個不同的特征——形狀、色彩、光線、空間等要素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體性把握,強調的是“美”。我在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時,注意有距離的觀察,例如:對柳樹和松樹的觀察,就不像在科學教育中那樣要求幼兒說出柳樹是一種落葉樹,松樹是一種常綠樹,而是引導幼兒觀察柳樹與松樹的樹冠形狀的不同、樹葉的形狀與顏色的差異;微風吹來時,柳樹與松樹不同的動態(tài);感受柳樹的婀娜多姿、松樹的偉岸挺拔等情感象征性。又如:對下雨天的觀察,在科學領域中,幼兒需要了解雨的形成過程,雨對植物、人的作用及影響等科學知識;而在美術活動中,我引導幼兒觀察下雨的時候,天空是灰白的,雨從天空落下來時大雨、小雨的不同線條,以及風兒一吹,雨線飄動的樣子,雨中人們的行為、裝束形態(tài)等,讓幼兒建立正確的表象更好的服務于美術活動。
(三)選用合理的方法指導觀察,確保表象的完整
美術活動中對部分的觀察是為整體服務的。所以我在引導幼兒觀察時,遵循這樣一種順序:首先從遠處觀察事物的整體及其背景,讓幼兒獲得整體印象,其次到近處感知事物的局部特征以及相貌,最后回到整體上,讓幼兒形成牢固的整體印象。例如:感知熱鬧的運動會場,可以先從遠處整體觀察運動場的熱鬧與緊張氣氛,再讓幼兒思考:這種熱鬧與緊張的氣氛從哪些方面表現出來?讓兒童帶著問題從遠到近地觀察:遠處的天空飄著各色氣球,近處的墻上插著彩旗,掛著標語,這些氣球、彩旗的形狀和顏色各不相同;身邊的小朋友和家長參加著各種活動項目,他們吶喊著,高叫著,躍躍欲試??傊?,這些都表達了一種熱鬧與緊張的氣氛。
(四)選用恰當的語言引導觀察,幫助幼兒建立正確表象
陶行知先生說過:“發(fā)現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的巧,愚者問的笨?!?/p>
問題的合理提出是尤為重要的。在引導幼兒觀察時,我多采用“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這樣一類開放性語言來向幼兒提問,而不是用“……是不是?”這類封閉性的問題來提問。因為啟發(fā)性的語言更能幫助幼兒開闊思路、啟迪智慧,從中獲取更加豐富完整的表象。
二、借助不同的傳播媒介,多渠道獲取正確的表象
美術活動的特殊性在于美術活動中不但要傳授知識、陶冶情操,而且要將正確的技法技巧同時傳授給幼兒,提高幼兒的技能,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幼兒在活動過程中不僅要聽教師講解技法要領,更主要是認真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建立表象。
(一)運用電教媒體獲取聽覺、視覺綜合性的表象
電教媒體所提供的清晰悅耳的聲音,色彩鮮明的畫面,能夠調動幼兒的視聽兩種感官參與,讓幼兒不僅獲取視覺的表象,還可獲取聽覺表象,感到耳目一新,吸引幼兒積極主動參與到美術活動中來。如:在描繪《最帶勁的拉拉隊員》時,我選用電教媒體讓幼兒即時觀看亞運會各國拉拉隊員的不同表現,觀察拉拉隊員的發(fā)型、膚色、面部表情,頭上、臉上有代表性的特殊裝飾,肢體動作的變化,同時可以聽到他們吶喊助威的語言……使活動具體、生動、形象,彌補了傳統(tǒng)方法的不足,提高了美術活動的綜合性和趣味性。
(二)適當選用師幼的肢體語言獲取相關的運動表象
就拿一個“運動會”場面描繪來說吧,在參加運動會時幼兒的知識、生活經驗僅限于運動的項目內容和自己的動作技能,而要真正在畫面上用線條勾勒出場景,描繪出細節(jié)時,對人物動態(tài)的把握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真正讓幼兒獲取正確的動態(tài)表象,我認為在活動中恰當選用師幼的肢體語言,再現動態(tài)場面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比如:在描繪“過泥洼”、“拔河”……活動場面時,讓幼兒身臨其境,感受、觀察每個動作的變化:從面部表情、五官變化,到上身的傾斜、直立,雙腿不同程度的彎曲,再到腳尖的朝向……這樣幼兒描繪出的才是真正的運動會場面。
當然豐富的表象獲取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需要教育者不斷摸索總結,以便更好的服務于美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