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素養(yǎng)已成為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yǎng)。信息技術素養(yǎng)不是簡單的信息技術累加,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和發(fā)展。信息技術教育課程不僅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實用信息技術,還要通過信息技術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還要獲得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提升,形成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各種能力,因此,信息技術教育要把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作為教學的重點,著眼于學生適應未來發(fā)展需要的技能和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關鍵詞】教育;培養(yǎng)學生;信息技術;能力
一、注重信息技術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強化思想和方法教學
信息技術教育要立足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促進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讓學生變得更加聰明和智慧。首先,通過信息技術教育可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操作過程是以抽象思維為基礎的,要解決把抽象的東西轉變成形象的東西,必須通過對問題的歸納、分析從而研究出一般性的規(guī)律。比如:計算機中樹形目錄的認識,是一個比較抽象的過程,學生通過分析、思考、學習,化抽象為形象,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其抽象思維必然會上一個新的臺階。其次,通過信息技術教學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品質。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學生上機要通過手、眼、心、腦并用而使大腦形成的強烈的專注,使大腦皮層產生高度的興奮點。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上機體會各種功能、分析操作方式,都容易使學生產生一種成就感,更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因而培養(yǎng)出勇于進取、獨立探索的能力。同時由于計算機運行高度自動化和程序化,因此在操作中,需要有極為嚴謹的態(tài)度,稍有疏漏便會出錯或死機,因此,能夠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嚴謹性,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優(yōu)化。再次,信息技術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適應未來生活的能力。信息技術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機獲取信息的能力和處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設計具有聯系性的教學內容
針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必須充分重視內容設計,注意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性,方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融會貫通,提高信息技術學習的系統(tǒng)性。通過挖掘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巧妙應用所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應用能力。在學生學習一段時間之后,對信息技術相關基礎知識有一定掌握之后,老師要指導學生開展宏學習,將新宏的錄制方法教給學生,或者將不同快捷鍵的設置技巧教授給他們,有效滿足他們的學習、工作需要,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同時推動其操作技能及知識應用技能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此外,老師可以對上述幾個知識點進行有效融合,通過郵件將整理好的內容發(fā)送到群郵箱,方便學生自主查閱和學習,鼓勵學生自行設計信息技術相關作品,并針對學生作品開展評價,針對存在的不足及時提出建議,督促學生改進和完善,針對表現優(yōu)秀的學生給予表揚和贊賞,以提高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積極參與中形成自我發(fā)展能力
在信息技術教育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讓學生積極探究與發(fā)現中提高信息技術能力。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首先要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發(fā)現,注重精講多練因材施教。對于學生自己看得懂的、理解的內容,教師少講,甚至不講,而對于一些理論概念,要有針對性地講解,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突破難點,精要簡賅地講授,讓學生掌握知識要領。還要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參加實踐操作,以掌握計算機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其次,要發(fā)揮信息技術課的優(yōu)勢,注重與其他學科的整合,相互促進,協調發(fā)展,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如物理教學中,在機械波介紹橫波的形成時,教材上畫出波源每完成振動的四分之一周期所形成的波形圖,并且特別強調在波傳播的過程中,傳播的只是振動形式,而介質中的每個質點都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往復振動,并不隨波遷移,總有一些學生認為波是介質中各質點在波的傳播方向上移動產生的。
四、在教學過程中引進競爭機制
為了保證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更多信息技術教學知識,有效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能水平,實現教學目標,教師應該在教學工作中設計具備競爭性特點的教學方法,制造良性競爭,推動學生成長和進步。信息技術任教老師應該積極在教學工作中引入競爭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競爭活動,并在競爭中加深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理解。
五、重視團隊合作,提倡團隊學習
信息技術行業(yè)的發(fā)展背后通常都會有各種信息技術團隊,信息技術的進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息技術團隊,這說明,在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進程中,信息技術團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強調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針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是重中之重,只有從中學階段開展加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才能保證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主動幫助他人,學會合作及共享,建設出真正的信息技術學習、工作、研發(fā)團隊。同時,團隊合作是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當學生碰到學習難題時,大家一起針對問題進行討論,通過頭腦風暴法等集中多方智慧,尋求有效的解決措施,進而有效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為了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科學、統(tǒng)一管理,建議老師合理設立小組組長,組長對自己小組的學習和工作進行負責,發(fā)揮協調作用,有效實施分工合作,監(jiān)督各個成員有效開展學習。老師應堅持平等、公平的原則,給予每個學生均等的機會擔任小組組長,輪流負責,有效加深學生對該職位工作內容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工作責任感,使每個學生自主參與到團隊學習中,提高教學質量[2]。
參考文獻:
[1]王成方.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及課程評價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14(01):87-88
[2]夏清強.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與分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5(04):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