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榮奎
我給了孩子什么?——小學六年級教師給家長的幾點建議
文/夏榮奎
摘要:六年級是承前啟后的一年,是孩子人生路上十分關鍵而緊張的一年,這一學期中,孩子們既要完成本年度的學習任務,又要面臨即將(有的已經)進入的青春期后思想、心理、性格、行為上的悄然變化。由此孩子的教育問題顯得更為復雜,這就需要學校、社區(qū)、家庭、自身四位一體形成教育網狀體系,發(fā)揮教師、家長、環(huán)境影響的作用,推動學生自身學習、反省、改進、成長。
關鍵詞:建議;教育;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C27
文獻標志碼:碼:A
文章編號:號:2095-9214(2015)08-0020-01
近些年我們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提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讓娃娃贏在起跑線上,由此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越來越高,對學校的教育模式也越來越苛求,然而這樣偏重心的期望與家長極少的陪伴孩子形成強烈對比,導致家長和學校在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不能有效對接。據(jù)研究表明,在孩子人生教育的影響上,家庭教育占到75%的比例。為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真正幫助孩子健康成長,作為畢業(yè)班的老師,給家長以下幾點建議:
一、正確認識孩子的教育問題
(一)教育不是學校專利或專責。學校無疑是孩子教育的主陣地,教師無疑是專業(yè)教育者。但家長必須清楚認識: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也是家長的義務。部分家長認為孩子送到學校,有老師管,他就可以松口氣,或者孩子只聽老師的,就聽任孩子任意行為,而消極應對。僅靠學校和老師管理,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失,同樣會導致教育的失敗。
(二)教育是“慢工細活”。“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個道理容易懂得,做起來卻相當難。家長們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正因為期望過滿,對孩子的要求就會過分,一小點錯誤就會夸大,甚至辱罵,斷言孩子無用,傷其自尊,打擊其自信。家長們總是抱怨:不論我對孩子管得多嚴,娃娃只聽老師的。其實不然,孩子都希望上進,但需要一個過程,急于求成必然導致孩子無所適從。家長只要能靜下心來,根據(jù)孩子的需要去引導就會改善這種情況。
(三)教育不只是“看分數(shù)”。到今天為止,盡管分數(shù)仍是我們衡量學生的重要標尺,但不是唯一標尺。家長只關心孩子考了多少分,在班上的排名第幾,很少問孩子在班上習慣如何,和同學的關系怎樣。孩子本身有些業(yè)余愛好,甚至某方面天賦,家長怕耽擱學習,堅決不讓孩子學,說浪費時間。其實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除了學習好,綜合素養(yǎng)和靈活的思維是必不可少的,有自己的特長更受歡迎,而且,只要合理安排,學習和其他活動是能夠相互調節(jié)、相互促進的。
二、對孩子的教育堅持“四個一”
(一)樹立一個目標。六年級孩子馬上面臨升中學。孩子能上什么中學,適合上什么中學,家長要幫助孩子分析,讓孩子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對于未來,孩子應該有自己的夢想,將來究竟做什么,要讓孩子細細思考,有了人生方向,學習有的放矢,才會更努力。
(二)培養(yǎng)一種意識。六年級了要有緊張感,家長要配合老師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意識。雖然現(xiàn)在小升初沒多大的壓力,但應該告訴孩子,畢業(yè)考試是人生中的第一次真正考試,這既會為童年畫句號,又會開啟新的人生階段。在以后會有更大的學習壓力,更多的競爭和困難,要鼓勵孩子有理想、有目標,肯吃苦,向著自己認定的方向一步步前進。
(三)制訂一份計劃。到初中,課程門類多,任務繁重,要適應這樣的學習,必須教孩子從現(xiàn)在學會定計劃,科學合理安排時間,勞逸結合。
(四)形成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命運。培養(yǎng)孩子習慣的方法很多,比如以身作則,堅持讓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循序激勵,孩子做好了就鼓勵,引導繼續(xù)做得更好。前面教孩子定計劃,并一步步按計劃行事,實際上是在幫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有好習慣的孩子,在今后復雜的學習和工作中,都會有條不紊,會事半功倍。
三、用心為孩子做好四件事
(一)看“透”自己的孩子。“知兒莫如娘”,家長應該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六年級孩子在逐漸進入青春期懵懂期,家長要隨時觀察孩子的心理和身體變化,讀懂孩子的心思,而不是把大人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應該從關心的角度,用理解的態(tài)度與孩子進行朋友式的溝通,疏導孩子的心理,引導其正確對待成長中的學習、情感、心理困擾;學會思考分析,明辨是非;學會正確交朋友,處理好關系。
(二)每天跟孩子說話。家長常說:娃娃有什么總是不愿意和我說。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孩子不和你交流,你就無法了解他內心的真實想法,因此家長首先要放下身段,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不苛求完美,每天和孩子講講身邊發(fā)生的有趣的事。問問孩子:你今天最開心的是什么?有什么收獲和我分享?有需要我?guī)椭膯??我們甚至可以把孩子當自己的小老?讓孩子幫我們解決一些“小困難”從而讓孩子獲得足夠的尊重和信任,這樣就會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
(三)課余時間的管理。一是和孩子一起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張貼上墻,并監(jiān)督孩子按時間計劃表學習、運動、玩耍。二是督導孩子做家庭作業(yè)。六年級主要是讓孩子獨立完成后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作業(yè)的質量不高一定要讓他重新做好,再簽字認可。三是保證孩子的安全。除了陪同孩子查閱學習資料,不能讓孩子隨意上網和玩手機,因為手機、網絡游戲如精神鴉片一樣危害孩子的成長。家長必須多留心,手機最好佩戴只有接打電話功能的,上網限時等,防患于未然。多余時間靜心練字、繪畫、看書、聽音樂或參加體育運動以保證孩子精神和身體的健康。
(四)經常與老師聯(lián)系。學校和和家庭的共同目的就是為了孩子的成長。平時,家長應主動和老師聯(lián)系,隨時掌握孩子的動態(tài),配合老師做好教育工作。另外畢業(yè)班在后半期要辦理畢業(yè)升學的一些手續(xù),交證件一定要及時,隨時保持通訊暢通,并隨時關注孩子升學的一些政策。
說到底,教育的目的只有一個: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每位家長都走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不妨每天問一問自己:孩子需要什么?我給了孩子什么?
(作者單位:巫山縣平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