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菲,楊皓然,方 凱,解宇環(huán)
(云南中醫(yī)學院,云南 昆明650500)
人體皮膚是直接與外界接觸的器官,為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第一道屏障。皮膚屏障異常是導致皮膚疾病的重要因素,特應性皮炎、銀屑病、接觸性皮炎等多種皮膚病的發(fā)生都與皮膚屏障功能的異常有關[1]。中醫(yī)藥治療上述疾病在緩解病情、防止復發(fā)、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等方面具有一定優(yōu)勢。明申斗垣在《外科啟玄》中說過:“言瘡雖生于肌膚之外,而其根本原集予臟腑之內(nèi)”[2],現(xiàn)代醫(yī)家也多認為皮膚疾病往往由內(nèi)外因合而發(fā)病,因而辨治也應將局部皮膚辨證與整體臟腑辨證有機地結合起來內(nèi)外兼治,才能真正獲得滿意療效[3-5]。健脾法是中醫(yī)治療皮膚屏障障礙性疾病的重要治法,但對于該治法的研究,現(xiàn)多局限于方藥對患者機體免疫調(diào)節(jié)的影響而較少關注對皮膚機械屏障的作用。因而本文選用健脾方中的代表方參苓白術散和六君子湯為研究對象,觀察兩方對小鼠皮膚屏障障礙模型的影響,揭示健脾法治療上述皮膚屏障功能障礙疾病的機制,并通過比較兩方對皮膚屏障的作用的差異,初步探討健脾滲濕法和益氣健脾法對皮膚屏障功能影響的異同。
SPF 級ICR 小鼠,雌雄各半,體質(zhì)量18~22g,由北京華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合格證號:SCXK(京)2014-0004。
參苓白術散:人參60g,茯苓60g,炒白術60g,山藥60g,炒白扁豆45g,蓮子肉30g,炒薏苡仁30g,砂仁30g,炒桔梗30g,炙甘草60g;六君子湯:人參36g,茯苓36g,炒白術36g,炙甘草24g,陳皮12g,半夏18g,所有藥材均購自昆明市“一心堂”連鎖藥店,經(jīng)中藥鑒定教研室張潔老師鑒定為正品。按方中比例水煎、過濾、濃縮制成浸膏,4℃保存。神經(jīng)酰胺標準品(美國sigma aldrich 公司),胰酶(Lot no:MR28175,法國);其他試劑均為國產(chǎn)分析純。
YLS-Q4 耳腫打耳器,購自山東省醫(yī)學科學院設備站;HX086146 薄層色譜硅膠板,購自德國Merck 公司;Vapo Meter 測量儀,購自芬蘭Delfin Technologies 公司,ECLIPSE 50i 生物顯微鏡,購自日本Nikon 公司。
將健康ICR 小鼠,根據(jù)體質(zhì)量分層隨機分為8組。即正常對照組、模型組、參苓白術散和六君子湯組。除參苓白術散和六君子湯各組分別灌胃給予不同濃度的水煎液外,其余各組灌胃給予等體積蒸餾水,每天1 次,連續(xù)13d。除正常對照組外,其余各組從給藥第9 天起,以膠帶法復制皮膚機械屏障障礙模型,剃去小鼠頸背部被毛后,用強力膠帶粘貼該處皮膚4~5 次,每日2 次,中間間隔8h,連續(xù)5d。造模第5 天,檢測完TEWL 值后將小鼠處死,取下造模處皮膚,用打耳器將取下的皮膚打成圓片供表皮厚度測量和神經(jīng)酰胺檢測。
用Vapo Meter 測量儀測定小鼠頸背部皮膚TEWL,室溫20~25℃,空氣相對濕度50%~60%. 測量儀器與測量部位皮膚表面垂直接觸,每一測試部位測量3 次,讀出數(shù)值并記錄,取其平均值。
10%中性甲醛中固定小鼠表皮48h 后,脫水、包埋、HE 染色。于40 倍鏡下從視野觀察到的皮膚最上端開始拍第一張圖片,之后顯微鏡標尺每移動2mm 拍一張圖片,每張圖片取5 圖,圖片拍完后用Image-Pro plus 6.0 形態(tài)學分析軟件在每張圖片上任選5 個點,一張皮膚共選25 個點測量小鼠的表皮厚度,再將25 點的厚度值取平均值即為每只小鼠表皮厚度值。
參照參考文獻[6]報道方法。
2.4.1 表皮脂質(zhì)的提取
用打耳器打成面積約為50mm2大小的皮膚圓片共6 片。將所取皮片浸泡于胰酶中,37℃水浴1h,4℃冰箱放置過夜后取出,分離表皮,以Bligh&Dyer法[7]抽提表皮脂質(zhì),氮氣吹干,-80℃冰箱保存。
2.4.2 對照品的制備和標準曲線繪制
稱取神經(jīng)酰胺對照品5.0mg,加氯仿定容,得0.2mg·mL-1對照品溶液。精密吸取2,4,6,8,10,12,14μL 神經(jīng)酰胺對照品溶液點于薄層板上展開,晾干后再于氯仿∶甲醇∶氨水=90∶10∶0.5 中展開;噴灑顯色劑于140℃下烘干顯色。顯色后采集圖片并用Image J 軟件分析,測定灰度值。經(jīng)計算得到回歸方程:y=5346.3x+4222.2,R2=0.9973,線性關系良好,線性范圍為0.4~2.8μg。
2.4.3 小鼠皮膚神經(jīng)酰胺含量測定
吸取對照品溶液、供試品溶液,按上述條件測定灰度值,最終換算出神經(jīng)酰胺含量。
實驗數(shù)據(jù)用(x±s)表示,多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方差齊,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 法;方差不齊的采用秩和檢驗。取P<0.05 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皮膚屏障障礙模型小鼠TEWL 增加(P<0.01);與模型對照組比較,參苓白術散和六君子湯組均能能減少TEWL(P<0.01),其中參苓白術散組較六君子湯組TEWL 明顯降低(P<0.05),見表1。
表1 健脾方對皮膚屏障障礙小鼠皮膚TEWL值的影響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皮膚屏障障礙小鼠表皮厚度增加(P<0.05);與模型對照組比較,參苓白術散組和六君子湯組能降低小鼠表皮厚度(P<0.05),而兩給藥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健脾方對皮膚屏障障礙小鼠表皮厚度的影響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皮膚屏障障礙小鼠神經(jīng)酰胺含量降低(P<0.05);與模型對照組比較,參苓白術散組和六君子湯組能升高小鼠皮膚中神經(jīng)酰胺含量(P<0.01,P<0.05),而兩給藥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健脾方對皮膚屏障障礙小鼠皮膚神經(jīng)含量的影響
皮膚屏障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皮膚屏障主要涉及與皮膚各層結構相關的屏障;狹義的皮膚屏障主要包括皮膚角質(zhì)層(SC)結構相關的屏障[8]。皮膚屏障功能通常指表皮尤其是角質(zhì)層的物理性或機械性屏障結構,主要結構基礎是表面角質(zhì)形成細胞形成的角質(zhì)層、角質(zhì)細胞間的脂類、天然保護因子(Natural moisturizing factor,NMF)等[9]。角質(zhì)形成細胞間隔地“堆砌”于連續(xù)的富含特定脂類的細胞間基質(zhì)中而形成了經(jīng)典的“磚-墻”結構體系[10]。角質(zhì)層細胞間脂質(zhì)由大約50%神經(jīng)酰胺、25%膽固醇、15%游離脂肪酸和一些次要的脂質(zhì)組成[11]。神經(jīng)酰胺在調(diào)節(jié)皮膚的生物活性及表皮的生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其減少可引起皮膚屏障功能異常和修復的延遲[12-13]。阻止水分經(jīng)皮擴散和電解質(zhì)流失,這是皮膚角質(zhì)層最重要的屏障功能之一[14]。TEWL 并不直接表示角質(zhì)層的水分含量,而是表明水分經(jīng)角質(zhì)層散失的情況,TEWL 值越高,表明經(jīng)皮膚散失的水分越多,角質(zhì)層的屏障功能越差[15]。實驗表明,小鼠表皮經(jīng)過膠帶反復粘貼后,TEWL 值升高,小鼠皮膚屏障功能下降。形態(tài)學觀察發(fā)現(xiàn)皮膚角質(zhì)層剝脫或過度增生、細胞層次增多,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表皮中神經(jīng)酰胺含量降低,說明該模型是通過破壞皮膚角質(zhì)層的結構、減少脂質(zhì)含量而造成皮膚屏障的功能障礙。
中醫(yī)理論認為,脾主濕而惡濕,凡稟賦素弱、勞倦過度、飲食失宜,均能使脾失健運、水濕內(nèi)停、釀成內(nèi)濕、浸淫肌膚、走竄四肢而外發(fā)皮膚病。治以健脾助運、兼理濕邪。健運中土,則脾氣轉強,水谷得化;內(nèi)濕消除,則輸津于膚,外燥自解[16]。給予健脾方參苓白術散和六君子湯后,二者均能降低模型小鼠的TEWL 值,減少表皮厚度,提高表皮神經(jīng)酰胺的含量,說明即便沒有脾虛見證,健脾方藥對皮膚屏障功能障礙也有修復作用。參苓白術散是臨床上常用的健脾滲濕代表方藥,具有益氣健脾,滲濕止瀉之功效。本研究發(fā)現(xiàn)參苓白術散對皮膚功能障礙的改善作用優(yōu)于六君子湯,尤以降低TEWL 值為明顯,而對神經(jīng)酰胺含量的影響二者差異也表現(xiàn)出一定趨勢。這也初步證實了中醫(yī)臨床常以健脾與利濕治法相結合治療皮膚疾病的科學合理性。
[1] 胡珍,于春水. 皮膚屏障功能的研究進展[J]. 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3,7(7):3101-3103.
[2] 何丹,林青,王妍. 特應性皮炎的中醫(yī)辨證及用藥規(guī)律[J].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32(4):67-70.
[3] 劉朝霞,韓曉冰,張成會,等. 運用健脾祛濕法治療銀屑病思路[J]. 中醫(yī)雜志,2012,53(23):2005-2006.
[4] 李芳梅. 中醫(yī)藥在某些皮膚病皮膚屏障功能修復中的研究進展[J]. 中國美容醫(yī)學,2014,23(8):684-686.
[5] 楊雪松,葉建州,李欽. 健脾養(yǎng)血祛風法治療特應性皮炎臨床療效及對皮膚屏障功能的影響[J]. 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32(3):5-7.
[6] 王妍,林青,謝金梅,等. 薄層色譜結合凝膠成像系統(tǒng)測定小鼠表皮神經(jīng)酰胺含量 [J]. 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08,19(4):281-282.
[7] Bligh EG,Dyer WJ. A rapid method of total lipid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J]. Can J Biochem Physiol,1959,37(8):911-917.
[8] 楊揚,馬慧軍,胡蓉. 皮膚角質(zhì)層的相關屏障結構和功能的研究進展[J]. 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21(1):158-161.
[9] 田燕,劉瑋. 皮膚屏障[J]. 實用皮膚病學雜志,2013,6(6):346-348.
[10] Harding CR.The stratum corneum: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health and disease[J].Dermatol Ther,2004,17(S1):6-15.
[11] Jungersted JM,Hellgren LI,Jemec GB,et al. Lipids and skin barrier function - a clinical perspective [J]. Contact Dermatitis,2008,58(5):255-262.
[12] Meckfessel MH,Brandt S. The structure,function,and importance of ceramides in skin and their use as therapeutic agents in skin-care products [J]. J Am Acad Dermatol,2014,71(1):177-184.
[13] 吳金燕,蔣獻. 神經(jīng)酰胺與皮膚屏障[J].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1,25(1):64-65.
[14] Darlenski R,Sassning S,Tsankov N,et al. Non-invasive in vivo methods for investigation of the skin barrier physical properties[J].Eur J Pharm Biopharm,2009,72(2):295-303.
[15] 趙鑫. TEWL 在評價皮膚屏障功能研究中的應用[J]. 廣東化工,2014,41(14):133-134.
[16] 李博鑑. 皮科證治概要[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