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斌
用黃芪泡茶喝,是前幾天我與妻子逛街時,遇到妻子一位高中同學而學來的美容秘籍。記得那天剛與同學相遇,妻子起初都不敢相認自己的老同學了,因為她根本就不像是年近四十歲的人,不夸張地說,她的皮膚、氣色一點都不比二十七八歲的年輕女性差?!包S芪是個寶,泡茶葆青春”就是這老同學的美顏秘訣。
妻子的同學進一步介紹說,其實自制黃芪茶非常簡單,與日常泡茶沒啥區(qū)別——把切片的黃芪放進茶杯,用開水沖泡后飲用就可以了。為充分發(fā)揮黃芪補氣補血的功效,水一定要用沸水,茶杯最好使用有燜燒功能的,目的是確保黃芪的有效成分能盡可能融入水中。如果條件允許,用大火燒開后,再小火繼續(xù)煮上3~5分鐘,那樣效果更好。
一般來說,黃芪泡水代茶喝,至少要堅持半個月以上,才能有增強免疫力、補脾肺、增強體質(zhì)的養(yǎng)生效果。但在飲用的過程中,有三點需要特別注意。
首先,不同體質(zhì)的人在使用黃芪時要區(qū)別對待:陰虛體質(zhì),在煮黃芪水時最好加入麥冬、沙參、熟地等一塊兒服用;濕熱體質(zhì)的人最好要有清熱的東西來搭配,如黃連、黃芩等。
其次,黃芪又分生黃芪和炙黃芪,炙黃芪補氣升陽的效果更好。
再者,用黃芪泡茶煮水時要循序漸進,量和頻率要由少逐漸增加。一般來說,第一次使用時,干藥材以每天3~5克為宜,邊服邊觀察有無上火的表現(xiàn),或身上原有疾病有無加重、是否出現(xiàn)不適的感覺,一旦有,應停用或咨詢醫(yī)師后才能繼續(xù)使用。如果飲用后,身體的乏力、多汗或氣喘等癥狀有所減輕,精神和體力改善而又無其他副作用時,可酌情增加用量和頻率,但一天的使用量不要超過12~15克。
黃芪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已證明,黃芪不僅有增強細胞活力、延緩細胞衰老進程的作用,而且還有增強心肌收縮力、調(diào)節(jié)血糖、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力等功能。黃芪除了能用來泡茶之外,日常飲食中,煲湯、浸酒、炒菜時,都可作為原料。
當然,任何藥物都有其適應證和禁忌證。黃芪既屬于藥物,則必然有其適應證和禁忌證。所以在選擇服用黃芪茶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確實屬于虛弱癥候,必要時應請教中醫(yī)師。
2.感染性疾病急性期不宜(如同時伴有典型虛弱癥狀者除外)。
3.無實熱證象,表現(xiàn)為面紅目赤、渴喜冷飲、胸痛痰黃、腹痛拒按、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等。如有,則需在黃芪茶中加入適量菊花、金銀花等性清涼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