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成棟
色彩紛呈的民間民俗文化,匯成了民族的文化史冊,任何一個民族的每一個成員,都是沐浴著本民族的民俗文化而生長壯大的,也就是說,任何人都是自覺的或不自覺的生活在民俗文化里,想完全跳出民俗之外的人是沒有的,因為你跳出舊俗之后,你將又融入了新俗。
——宋德胤
宋德胤,著名民俗學家、美學家、牡丹江師范大學教授。祖籍山東省文登縣宋村,1939年3月1日生于黑龍江省集賢縣東宋村。大學畢業(yè)于哈爾濱師范大學中文系,后入北京師范大學做訪問學者,曾拜中國民俗學泰斗鐘敬文博導為導師,專攻民俗學、民俗美學、文藝民俗學,成績斐然。
宋徳胤先生自1964年畢業(yè)于哈爾濱師范大學(時稱哈師院)中文系,1972年調到牡丹江師范學院任教,先后教過寫作、古典文學、文學概論、美學等課程。1977年學院開設民間文學課,宋德胤先生便配合教學工作,在全國首個自編了民間文學教材,開始了在民俗文化的原野上辛勤地耕耘,并很快地發(fā)現(xiàn)民俗文化與地域文化是門有著發(fā)展空間值得研究探討的學問。于是在學生中組織成立了“民俗學社”,辦起了學術刊物《鏡泊風》,并請中國民俗學泰斗、北師大教授鐘敬文先生題寫了刊名。這年還舉辦了牡丹江師范學院民俗學社年會,年會上交流的28 篇學生論文,都先后在《黑龍江民間文學》上發(fā)表。另外還組織學生到民間收集民俗物400 多件,在學院舉辦了民俗物展覽。這些活動引起省內外學者注意,一時間牡丹江師范學院名聲鵲起、宋德胤先生也被選為黑龍江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
1986年宋德胤有幸參加了在哈爾濱舉行的“國際紅樓夢學術研討會”,由于宋先生在民俗學研究方面嶄露頭角,視角獨特,它的一篇《紅樓夢與文藝民俗》的論文引起了大會的關注。會后論文入選在香港出版的《紅樓夢大觀》一書中。在這篇論文中宋先生提出,紅樓夢是一部民俗大典,其主題是婚俗的悲喜劇,曹雪芹是民俗變革的先驅者、婚俗最早的警醒者。這篇文章得到了我國民俗學之父、民俗學泰斗鐘敬文教授的欣賞。1987年通過國內訪問學者考試,便拜北京師范大學鐘敬文教授為導師,有幸成為鐘敬文先生的研究生,開始了三年的研究生學習和研究工作。
在成為鐘敬文先生研究生后,宋徳胤先生帶去的研究課題是《文藝民俗學》,在鐘老的精心指導下,批閱群書,征文考獻,專心致志,利用三年時間完成了這一課題,寫成了25 萬字的《文藝民俗學》。該書由端木蕻良先生作序,2000年由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另外,宋先生還利用在鐘敬文教授身邊學習的機會,抓緊一切有效時間,除了完成了《文學民俗學》之外,還編寫出版了《孕趣》、《喪葬儀觀》等5部學術著作,使他在民俗學研究上產(chǎn)生了新的飛躍。
文藝民俗學是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創(chuàng)立的新學科。文藝對社會是做總體反映的,正因如此,深入生活各個領域的民俗事象,自然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文藝家,任何文藝家都要生活在特定的民俗氛圍之中,都不可能脫俗,他只能是一個民俗化了的人。當文藝家動筆創(chuàng)作時,有意或無意地都要調動他豐富的民俗積累。多彩多姿的諸種傳承文化事象,就會涌現(xiàn)文藝家的筆端,就會藝術地轉化為文藝作品的血肉。文藝是多層次多方位的,研究文藝僅僅運用美學、文藝學的原理,應該說這是遠遠不夠的,同時還需要運用民俗學、社會學、考古學、人類學、民族學、歷史學等多學科聯(lián)合攻關。正是出于這種思考,宋徳胤先生才撰寫有關文藝民俗學的論文,并把《文藝民俗源流觀》論文寄給《文藝報》,《文藝報》編輯在回信中說:“這是一個很有學術價值的論題,這是一個古老而又全新的角度,但遺憾的是多年來被忽略了?!彼蜗壬窃谧珜憥资乃嚸袼讓W論文的基礎上,才完成了《文藝民俗學》這一學術專著的編撰。
《文藝民俗學》是美學、文藝學、民俗學既具有交叉學科的性質,又具有獨立學科的性質。他著力研究的是文藝和民俗的關系,揭示文藝民俗的產(chǎn)生、構成、發(fā)展、變異,研究文藝家與民俗的關系,民俗與文藝創(chuàng)作的關系,文藝民俗的特殊的藝術魅力,文藝民俗與鑒賞和接受的關系,文藝民俗批評等問題。力圖通過文藝民俗基本原理,剖析古今中外的名著,從而闡述文藝作品民族化、地域特色、風格流派及濃郁的生活氣息的“秘密”。全書共分十一章。它以文藝理論體系為基本機構框架,以民俗學理論分析為基本內涵,將文藝研究引入到民俗文化大背景中,進行總體結合的比照和理論引發(fā)。在文藝民俗的特征、關系、傳統(tǒng)定式、審美習慣、藝術效果、民族性內涵及主題與形式、主題與情節(jié)、鑒賞與批評、藝術魅力、作家的“民俗性格”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地探討。
這部書完成之后,鐘敬文教授很看好這本書,說、“這本書是填補空白之作,從文學批評,特別是美學批評提出一個新的視角?!薄段乃噲蟆肪庉?,著名評論家瀘迪說:“《文藝民俗學》是宋德胤先生積數(shù)年之功寫成的一部力作”。哈爾濱師范大學教授、民間文藝學博士、民俗學家郭崇林指出:“這部力作的價值不僅在于其開拓新學科的歷史意義,更重要的是,它在構筑學科理論體系的同時,為反思新時期文藝思潮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方法論和發(fā)人深省的理論啟示?!?/p>
宋德胤先生的《文學民俗學》由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之后,該社又為其出版了《喪葬儀觀》。接著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孕趣》,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國民俗大系·黑龍江民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紅樓夢大觀》(合著),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東北俗文化史》(合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民俗文化論集《黑土文化》和《寧古塔飲食文集》。出版的地域風光、民間故事集有吉林攝影出版社出版的《北國明珠鏡泊湖》,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紅羅女》,延邊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鏡泊湖的傳說》,吉林攝影出版社出版的《月兒彎彎》等等。另外,還主編了《比較民俗論》、《民俗文化與作家》、《邊疆文化思辨錄》等學術論文集??梢哉f是著作等身了。
除了《文藝民俗學》以外,《中國民俗大系·黑龍江民俗》應該是一部重要的民俗學專著。該書是“中國民俗大系”系列叢書其中的一部,這套叢書每省市各一卷,四川民俗卷含重慶市卷,全套叢書共計31 卷本,是國家“十五”規(guī)劃重點圖書,其他各省大多眾手成書,唯獨黑龍江卷由其一人獨立完成?!吨袊袼状笙怠烦霭婧笤谌嗣翊髸门e行了首發(fā)式,第一次印刷共5000 套,全部被日本書商購去了,現(xiàn)在這套叢書已遠銷到美國、英國、俄國、法國、韓國及東南亞各國,一時洛陽紙貴,現(xiàn)在國內已買不到這部叢書,目前正策劃印刷第二版,由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印刷。
這部書最初是2004年11月第一次印刷的,全書共48 萬字,收入民俗資料攝影248 幅,全書共12章,分別探討了黑龍江民俗文化發(fā)展概述、生產(chǎn)民俗、居住與村落民俗、家族民俗、飲食民俗、服飾民俗、民間組織民俗、歲時節(jié)日民俗、生育民俗、婚姻與喪葬民俗、民間信仰民俗、民間藝術及其民俗等的民俗文化的豐富內容。談其價值簡言之,這是一部黑龍江民俗文化大全,是了解黑龍江省情的有趣的重要讀本,其中歷史文化的積淀和傳承,可以說是觀照黑龍江的活化石。
除出版了這些部學術專著以外,宋徳胤先生還發(fā)表了一些有影響的學術論文。
其中研究滿學的學術論文有《滿族歌謠論》、《瓜爾佳氏的家祭》等;研究渤海文化的論文有《渤海國書價值論》、《渤海民俗論》等;研究民俗美學的論文有《民俗美論》、《論伊瑪堪的民俗美》等;研究《紅樓夢》的論文有《文藝民俗與紅樓夢》、《論曹雪芹與民間文學》等;研究文藝民俗學的論文有《文藝民俗縱橫談》、《論作家的民俗積累》等,這些論文合計約200 余篇。
1989年6月宋徳胤先生結束了三年學業(yè)回到牡丹江師范學院。臨行前鐘敬文教授囑托宋徳胤“對地域文化要特別關照”。從北京歸來宋先生便牢記恩師的囑托,在著書立說的同時,專心研究地域文化,并以開展學術活動來推動對地域文化研究。宋徳胤認為文化是一種生活行為或生活方式,在這種特殊的生活行為或生活方式中人們所創(chuàng)造的豐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稱之為文化??梢园盐幕譃榛A文化、市民文化和宮廷文化三大類型,這三種文化相輔相承融為一體?;A文化是指民間文化即民俗文化或稱地域文化,是文化的根。
民俗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域文化離不開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的肌體中無處不滲透著民俗文化的因子。地域文化因民俗文化的滋養(yǎng)而豐富多彩;民俗文化因地域文化的保護而傳承與發(fā)展。如牡丹江的地域文化是以寧古塔文化為主的地域文化,而寧古塔文化就包括寧古塔滿族民俗文化、朝鮮族民俗文化、寧古塔飲食文化、寧古塔婚俗文化。僅寧古塔地區(q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中滿族的民俗文化就有6 項,朝鮮族民俗文化3 項。如果加上民間文學、傳統(tǒng)音樂、傳統(tǒng)舞蹈等與民俗有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則可達40 余項。正因為這些民俗文化的存在,才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而大范圍、多角度的開展地域文化研究更可以促進民俗文化的深入研究。
在民俗文化與地域文化研究方面宋先生作了很多工作。一是召開民俗文化與地域文化研究的文化論壇,從2000年8月以來,他先后籌劃組織了“中國鏡泊湖南北民俗文化比較研究學術研討會”、“中國牡丹江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中國集賢民俗文化與作家學術研討會”、“中國牡丹江年文化學術研討會”、“中國牡丹江清明文化學術論壇”、“中國穆棱吳大澂學術論壇”。這些活動涉獵到地域文化的方方面面,吸引了省內外一些專家學者的加盟,每次活動結束后基本都出一部學術論文集。反映了研究地域文化的廣度和深度,培養(yǎng)了一批研究人才,形成了研究地域文化的專家學者群體,從而推動了地域文化研究的深入發(fā)展。二是辦好地域文化???。由海東青文化傳播發(fā)展有限公司和牡丹江地域文化研究會主辦,由宋德胤先生主編的牡丹江地域文化雜志自2010年創(chuàng)刊以來已出版了12期。另外,還出版了地域文化雜志《寧古塔》。
由于宋德胤先生在民俗學研究方面取得了這么多的豐碩成果,獲得的各種榮譽和獎項紛至沓來。其中《民俗美論》入選《龍江當代文學大系理論批評卷》,這篇論文得到了高度的評價。北方文藝出版社,《龍江當代文學大系》編委會頒發(fā)的《龍江當代文學大系作品收入證書》中這樣寫到:“由哈爾濱師范大學文學院馮毓云、羅振亞兩位教授主編的《龍江當代文學大系》是黑龍江省‘十一五’社會科學重點研究課題暨省科技廳計劃攻關項目的最終成果。大系凡11 卷13 冊,850 余萬字。2010年由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其中所選作品,從歷史與美學結合的標準出發(fā),兼具時代色彩與藝術精神,全方位地凸顯了龍江當代文學的輝煌實績和作家詩人們的絢爛風采,堪稱龍江當代文學雄厚實力的集中展示。宋德胤的作品《民俗美論》入選《龍江當代文學大系理論批評卷》,特頒發(fā)此證書,以資鼓勵?!?/p>
宋徳胤先生的民俗學專著《文藝民俗學》,榮獲了我國民間文藝理論最高獎“山花獎”。另外有關學術專著及先后論文榮獲了國家、省、市及學院的數(shù)十項大獎。
由于宋徳胤先生在民俗學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目前他已成為北京大學的特邀研究員、首都師范大學的兼職教授、武漢大學的兼職教授、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是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高師院校美育研究會理事、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學會理事、黑龍江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牡丹江師范學院碩士生導師。
宋徳胤先生雖然已年逾古稀,但依然精神矍鑠,豪情不減,近期主要研究的課題是寧古塔民俗文化和京都民俗文化的關系。我們期待這早日拜讀宋先生的新作。衷心祝愿宋徳胤先生學術研究取得更輝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