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英語閱讀,學生對閱讀語篇主旨理解不夠全面明晰、個體閱讀思維狹窄以及閱讀表達后的綜合運用欠缺等問題,一直是影響學生閱讀理解重要因素。上述閱讀問題的存在,主要是學生閱讀方法和指導策略的欠缺,學生對閱讀什么、怎么閱讀沒有清晰的思維感知定位,未能形成整體連貫策略方法。針對這些問題,探尋有針對性破解策略,能使得學生在主動發(fā)現問題過程中,更好查找癥結和探尋對策。
語篇主旨是理解的靈魂和主線,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目標和基礎性作用。學生對語篇主旨理解不夠清晰明了,對表達的根本性問題難以把握到位,致使偏離主題,不能形成一定的整體理解綜合感知運用能力。
運用默讀的形式指導學生有的放矢地閱讀,能使得學生對文章表達要點有充分的認知和思考時間,提高閱讀的效率和速度。引導學生運用筆記圈點的形式,篩選劃出有關表述主題的重點詞匯短語和句子,幫助學生形成對文章的整體感知,便于他們從相關信息中獲得認知領悟。鼓勵學生針對所篩選的信息,結合上下文語境主動質疑思考,可圍繞文章閱讀題目、閱讀提示等進行主動深思,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運用主題圈點的方式進行質疑閱讀,能使得學生不在局限于難以理解的具體語句,而是通過對一連串詞匯短語的再造探析來形成一定的整體感知印象。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語》(Advance with English) 模塊三Unit 3 Back to the past的“Reading: Lost civilizations”閱讀指導時,可要求學生結合文章的題目,自我思考:What’s main character about civilizations? 引導學生帶著問題主動融入文章閱讀。在此基礎上,可鼓勵通過對劃出的詞匯整合,就“Why did the author want us to remember the lost civilizations?”和“What should we do for the lost civilizations?”等深入思考,將自身的質疑與文章表達主題進行有機融合,形成一定的感知。
改變學生個體閱讀認知不夠深入的問題,調動學生閱讀學習激情和興趣,嘗試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式閱讀,更能使得學生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增長知識。運用任務探究的方式指導教學,更能豐富學生的認知感悟。
在設計相關任務中,應結合學生閱讀理解需求和差異特點,緊扣理解難點,以多樣化和發(fā)展式的思考問題主動引導,讓學生在相互協作過程中發(fā)現和探究問題。創(chuàng)設自由合作的和諧情境,讓學生走出個體閱讀理解思維狹窄的范疇,主動融入相互合作探究過程中,幫助他們更好學習合作。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爭辯溝通、比賽競爭等方式圍繞各自的難點進行相互合作,有效拓寬認知感悟思維,幫助他們形成多樣化的理解方法。
以任務合作引導學生閱讀交流,能使得他們在相互協作的過程中獲得相互學習機會。例如,在模塊一《Unit 1 School life》的“ Reading B: School life in the UK”教學中,按照“ Reading A”導引題目,建議學生圍繞“What did the author tell us about school life in the UK?”和“How much information do you read from the article?”進行小組交流,幫助他們在相互討論交流中理解文章表達內核要旨,形成相互協作的良好學習習慣。
閱讀是語言信息輸入,更是語言輸出的重要基礎。閱讀和表達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引導學生從相關閱讀素材中找出有效的表達信息點,幫助學生在自我總結和反思的過程中有針對性綜合理解運用,更利于提高他們的英語表達綜合運用能力水平。
在閱讀引導中,建議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感知,圍繞主題表達、思想內容、內涵意義等方面進行陳述,嘗試運用演講交流、對話模擬、互動交流等方式來予以表達,以此來幫助他們加深理解。多給學生提供總結反思的機會,建議他們針對理解中的認知誤區(qū),結合探究思維策略等,進行有效融合,鼓勵他們就其中的要點進行縮寫、續(xù)寫和改寫等,以提高書面表達能力。
總之,針對英語閱讀中存在問題,以激活學生自主閱讀探究激情為前提,創(chuàng)新閱讀方法指導,引導學生在質疑默讀、合作探究以及總結反思的基礎上,主動理解感知,更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綜合運用能力。圍繞學生閱讀學習問題有針對性指導,是有效發(fā)現問題和主動探究問題的必然需要,也是值得教師深思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