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欣
(山東省莘縣妹冢鎮(zhèn)中心初級中學)
十年前的一篇《夏令營中的較量》猶如石破天驚,在社會、學校與家庭中引發(fā)了激烈的討論。讀罷,我深有感觸,為孩子們的前途堪憂。
十年后的今天,我國已處于第二代“獨生子女”的高峰期,在“4+1”“6+1”家庭模式下,包辦代替的現(xiàn)象有增無減,使得原本活潑好動的孩子與家務勞動“擦肩而過”。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目的在于勞動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義務感,發(fā)展健全的個性。應重視孩子參加家務勞動,把勞動當成游戲,讓勞動變成快樂的體驗!
記得小時候,我們挖膠泥摔瓦屋,下河裸泳捉小魚,菱角殼挖洞當哨子吹,鑿茅根嚼在嘴里甜絲絲的當零食,上樹采榆錢、槐花叫大人蒸美味的窩窩吃,和小伙伴一起捅馬蜂窩,田野里捕螞蚱燒著吃,幫大人洗衣做飯、牽牛耕地、鍘草喂牛、收麥運糧……那時候也沒有學前班,八歲才上一年級,放學后拿個窩窩頭放點油鹽邊吃邊扛著筐到地里割草,把草曬干垛起來冬天喂羊。大年三十大人給兜里放上一毛錢的“巨款”當壓歲錢。那時的農(nóng)村孩子就這樣無憂無慮地度過童年。
再看今天的孩子們:在家庭中可謂是“小皇帝”“小公主”,好吃的東西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的生日不得馬虎,得買大蛋糕,送大禮物……這樣的孩子習慣于高人一等,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孩子要什么給什么,父母還年輕不差錢,孩子的零花錢,輕易滿足,必然導致不珍惜物品、講吃講穿、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多數(shù)家長忙于掙錢對孩子的教育要么不懂要么顧不上,孩子一到雙休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毫無規(guī)律,要怎樣就怎樣,白天游蕩,看電視玩電腦手機,長大后缺乏上進心,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前兩天家訪我曾問一些學生家長,要不要求孩子勞動,有的竟說:“我疼都來不及,還忍心讓孩子勞動?”也有的說:“叫他們做事更麻煩,還不如我?guī)退隽?。”所以今天三四歲的孩子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穿衣,五六歲的孩子甚至初中生高中生乃至大學生不會做家務見怪不怪啦,這樣包辦下去,孩子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必然失去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進的孩子;本來應該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xù)玩,后來多數(shù)孩子卻膽小愛哭,家長們把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吐出來怕飛了,溺愛的最終結(jié)果是這樣的孩子變得膽小無能,重度依賴!在家里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造成嚴重性格缺陷;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護著:“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庇械母改附毯⒆樱棠虝境鰜碚f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遠沒有他好呢!”這樣的孩子時時有“保護傘”和“避難所”,其后果是是非觀念的嚴重缺失。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會經(jīng)??吹竭@樣一種現(xiàn)象:父母越勤快,子女越懶散;父母不太動手的家庭,子女卻往往比較能干。我覺得在對孩子的教育中,父母要學會適當“偷懶”,給孩子自己探索、克服困難、學習解決問題的機會。
記得我女兒一歲多的時候,有一次走路摔倒了,看到我在旁邊,就伸著稚嫩的小手要我扶他起來。我卻裝作不知,大踏步向前走去。妻子不解,面帶慍色,想趕過去抱她。我示意妻子離她遠點。女子朝四周瞅了瞅,在無援助的情況下,兩手支地,撅起小屁股搖搖晃晃地站了起來。我笑了,妻子也笑了;女兒第一次吃糖,我讓她自己想辦法撕糖紙。她先是橫拉豎撕,未能如愿,最后干脆連糖帶紙一起咬斷,取出了糖塊;對于玩過的玩具,我也引導著讓她自己收拾。有次,女兒發(fā)高燒,玩了玩具以后不肯收拾,我堅持要她自己做,否則以后再也不許玩了。結(jié)果女兒一邊大哭,一邊收拾好了玩具……
教育孩子應從細微之處著手:比如把垃圾扔進垃圾桶,幫大人把衣服掛上衣架,起床后整理床鋪,飯后擦擦飯桌把盤碗端進廚房,洗碗盤,洗自己的衣服,獨立收拾房間,孩子在體驗中慢慢長大,體驗越多,感受越深。孩子進一步大人退一步,就是真正地成長!
凡是從小就好吃懶做、不愛勞動的人,長大了多不能吃苦,獨立自謀能力差!我們身邊的“啃老族”還少嗎!做父母的從孩提起就應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種環(huán)境和條件,對孩子進行早期勞動訓練,讓孩子生成一雙勤勞手,使其終身受益。
此時,我聯(lián)想起美國費城納爾遜中學門口有兩尊雕塑,左邊是一只蒼鷹,右邊是一匹奔馬。雕塑所要表達的不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涅i程萬里馬到成功,而是象征一只餓死的鷹和一匹被剝了皮的馬。原來,那只蒼鷹,為了加速實現(xiàn)飛遍五大洲七大洋的偉大夢想,練就了各種高超優(yōu)雅的飛行本領,結(jié)果忘了學習覓食,只飛了四天就活活餓死了。那匹奔馬嫌第一位主人——磨坊老板給的活多,就乞求上帝把它換到農(nóng)夫家,而后又嫌農(nóng)夫喂的飼料少,又要求與其它馬對調(diào),最后到了皮匠家,不必干活,飼料又多,好不愜意。然而沒過多少天,它的皮就被皮匠剝下來做了皮革!
一個缺乏起碼的獨立生存能力及不懂感恩的人,無論他有多大的才華,日后有多了不起的成就,都不算是一個健全的人,都是一個生命有缺憾的人。有句話說得好:慣子如殺子,再富也要窮孩子。讓孩子不斷學會獨立前行,學會感恩惜福。畢竟人生路漫漫,孩子要自己走……
[1][德]尼采 著.賀驥 譯.權(quán)力意志[M].漓江出版社,2000.
[2]楊劍龍.曠野的呼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許廣平.欣慰的紀念[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4]張敏,祁金剛,菊花.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中的科學思維[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1,(02).
[5]翟天山.教育:為兒童建構(gòu)“可能生活”[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1,(02).
[6]尹聯(lián).提問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1,(04).
[7]曹浩雋.“救救孩子”的真誠吶喊——魯迅筆下兒童形象與“立人”思想之聯(lián)系[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01).
[8]張向東.“救救孩子”還是“救救父親”?——從魯迅小說中“孩子”命運看其對啟蒙和自我啟蒙的思考[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4).
[9]陳爭妍.隱藏在溫情背后——《社戲》與“救救孩子”[J].宜賓學院學報,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