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琴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中學語文閱讀在各類考試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重,使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也越來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也必須走向一個新的高度,如何提高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已經(jīng)是擺在初中語文教育面前的一道難題。筆者就優(yōu)化初中語文閱讀的方法談一點膚淺的認識,與大家商榷。
教師在實際的語文閱讀教學中適當創(chuàng)設教學的情境,以多媒體、網(wǎng)絡等多種形式再現(xiàn)文中情景,同時針對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和思維特點,讓學生深入教材,扮演文中的角色,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有情有景。
例如,在學習《楊修之死》一文時,引導學生質(zhì)疑,楊修為什么發(fā)表見解還會喪命?楊修到底錯在哪里?對文章中“修以雞肋之意對。操大怒”說:“你怎敢造謠言,亂我軍心!”等語句進行辯論,各抒己見,明晰問題。在講解《范進中舉》時,詢問學生范進岳父在其中舉前后態(tài)度人轉變說明了什么?范進為什么會瘋瘋癲癲等,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促進語文閱讀教學由“為掌握而教”,向“為發(fā)展而教”轉變。
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改變思路,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在制訂教案時,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認真思考,優(yōu)化教學方法,努力讓學生吃透教材內(nèi)容。教師應將學生置于整個閱讀教學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自主完成學習任務。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爸爸的花兒落了》一課時,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平時的學習習慣、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讓學生有選擇地進行預習活動。如:初讀課文,能說出故事的情節(jié)和人物。再讀課文,要體會文中兩代人的深厚情感;積累詞句,將文中優(yōu)美靈動的語名摘錄下來,并自己做點評;提出問題,把閱讀過程中的疑惑做好筆記,為教師進一步講解指明方向;熟悉作家,學生通過查找資料,了解作家林海音的情況,并能夠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交流,誦讀經(jīng)典,背誦文中喜歡的段落。在教學中,教師可事先準備背景音樂,更能達到較好的效果。學生通過自主預習,能夠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并自主進行學習。學生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和鍛煉了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并進一步提高了閱讀能力和在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除了傳授基于教材的基本內(nèi)容,如字詞,段意,寫作背景之外,還要關注作者的寫作手法,堅持教學中的讀寫結合。應讓學生仿造課文形式做大量的各種小練筆,如擴寫某一情景片段、續(xù)寫某一部分課文內(nèi)容,或仿照作者筆法改寫自己的文章等等,都是比較好的讀寫結合形式。例如,教師在學習《岳陽樓記》時,除了要求學生能夠讀和背誦整篇文章以外,還要求學生把文章中的優(yōu)美語句,融入到自己的寫作中去,形成自己的作文體系。針對范仲淹所提出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教師在闡述之后,應讓學生根據(jù)這一思想來寫一篇文章,增長自身的創(chuàng)作能力。
通過深入閱讀,挖掘文本內(nèi)涵,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真正使學生從接受性閱讀開始走向創(chuàng)造性閱讀,既深化理解了教材內(nèi)容,體會到作者的創(chuàng)作初衷,又學到了寫作方法,并用之于實際的寫作練習中去,使語文閱讀教學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要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作者的真切情感,明確每篇文章都有著濃郁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幫助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解讀文本。由于不同的學生學習興趣不同,接受能力有差異,對事物的理解程度有高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做一定的調(diào)整。同時,教師在講授教材時還要懂得適時留白,挖掘?qū)W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反復研讀,體會文中的留白,理解文章中蘊涵的諷刺意味。
總而言之,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也要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掙脫舊的教學體制的束縛,在實際教學中注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學習能力,不斷積累教學經(jīng)驗,總結教學成果,采取各種靈活有效的教學方式,堅持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使語文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