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容
(重慶市江津區(qū)向陽小學)
教學中,我常常感嘆現(xiàn)在的學生不懂事。我摒棄浮躁,靜下心來思考:反復的“燙剩飯”學生能吃出新的感覺嗎?種種現(xiàn)象的背后隱藏著什么?課程標準變了,教材變了,學生變了,我們老師的教學理念、教法與時俱進了嗎?現(xiàn)在的學生喜歡什么樣的課堂?
看看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杜郎口中學的“三板塊,六環(huán)節(jié)”的自主學;江津三中的“翻轉課堂”,這些都是“高效課堂”。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尊重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老師勇敢地退出課堂,適時走進課堂。
我想:一個學生有了自學能力,他可以主動學習,獨立思考;有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將來才能適應社會,團隊合作,團隊研發(fā)。從長遠來看,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探究的意識勢在必行。
一年前我有幸到李市小學聽課,農村小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敢想、敢說、敢疑深深震撼了我,也讓我茅塞頓開。作為一個教師,我們不能當收發(fā)員,照單全收,不能只會復制,而應該學會刷新。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進行可行的“高效課堂”教學。幸運的是,我們在熊校長的專業(yè)引領下,在學校數(shù)學團隊的群策群力下,推出了“陽光課堂”。
“自主學習”中的“學”是自學的意思,“學”是學生帶著教師布置的任務、有既定目標地自學,學生的自學成為一堂課的起點。學生不是盲目地自學,而是在教師指導下自學。我要求學生自學時做到:“一看:把自學的內容通看一遍,圈關鍵詞,勾重點的句子,在疑惑、不懂的地方打上“?”。二想:想例題的解題思路,為什么要這樣做,還有沒有其他的做法,想老師要求思考的問題,想書上的議一議。三做:把書上有省略號的地方和例題補充完整,試做書上的試一試。四問:提出自己疑惑的問題。五變:改變例題的條件或問題組成新的題。學生自己改編的題他們肯定感興趣,有探究的欲望,積極性肯定高。
(1)問題設計具有思考性和探究性
合作探究必須有幾個值得探究的問題,問題的設計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步步拓展,使學生有足夠的空間去思考和探索。
(2)準確把握探究的時機
實踐證明,不是每個問題都適合在自主學習后探究,同一個問題可能在不同的時候進行探究,最后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正如孔子所說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學生的展示是多樣化的,簡單的問題可以直接在座位上回答,難點的問題可以一個人上臺展示,展示的形式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要有效。老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要勇敢地退出舞臺,適時走進來。該講的大膽講,不該講的堅決不講,真正做到少教多學。
課堂上,老師可以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后制訂一套切實可行的評價方案。因為小學生自制能力差,有惰性,剛實踐“陽光課堂”時,學生的熱情不高,愿意上臺展示的人很少,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熱情,我和學生討論制訂了“我們的約定”:
(1)上臺一人次加一分,講得好,思路清楚加2分。
(2)敢質疑提問一人次加一分,提問有價值加2分。
(3)合作探究組織得好,效果明顯加2分。
(4)自學會的加2分,提問題,改題有價值加2分,同學不會小組同學幫助他學會的加3分。
(5)課堂表現(xiàn)較好的小組加1分。
(6)家庭作業(yè)或思考題如果只有少數(shù)做對,做對一人加1分,人數(shù)越少加的分越多。
(7)平時作業(yè),單元考試算小組的總成績,按名次的多少積分。如共7組,第一名加7分,以此類推。
“陽光課堂”讓我不得不給自己充電、洗腦,迫使我靜下心來聆聽名師的講座,細細品讀名師的教育藝術。在上學期三年級數(shù)學抽考中,我班獲得了江津區(qū)第一名的好成績;在臨近期末播音中的小品、舞蹈都是孩子們自編自演的,老師只是指點了一下,老師們觀看后評價還不錯。
“陽光課堂”實踐中,酸甜苦辣是少不了的,當學生越來越喜歡你,越來越喜歡你的數(shù)學課,成績越來越好時,你會覺得你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在專業(yè)成長的同時,還收獲著沿途的風景。學生在進步,我也在進步,這就是最大的快樂。
任何一種課堂模式的實踐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斷地實踐。我深深知道陽光課堂實踐才剛剛開始,還需繼續(xù)努力,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作出微調,但萬變不離其宗。
回顧我的成長之路,總是想得多,學得少;做得多,寫得少。在今后的實踐中,我將及時記錄學生給我的驚喜,記錄課堂精彩的瞬間,及時總結實踐中的所感所悟。
感謝“陽光課堂”的實施,讓我有機會困惑,因困惑而思考,因思索而成長;感謝學校領導讓我首批實踐和總結;感謝“陽光論壇”讓我如實反思昨天,自信地面對今天,理智地展望明天。成長是快樂美妙的,我將繼續(xù)前行。
曾繼耕,史俊.“陽光課堂”內涵與特質[J].當代教育科學,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