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
微隱,古語意為:精深而隱秘。宋朝葉適《梁父吟》:“嗟圣賢之心兮,余或識其微隱?!?/p>
這是一個微時代,微信、微博、微商、微機、微創(chuàng)……
不必深刻,輕微就好。不用太大,微型就好。
微隱,也有了新的含義:輕微的、微型的隱。
隱,大約是中國人骨子里最深的情懷。王禪隱于鬼谷,才有了縱橫天下的鬼谷子;陶淵明歸于田園,才有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遠;王維隱居終南,才有了“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的閑適和“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境界……
一提到隱,就會想起終南山。在古代,這里是退出朝野、獨善其身的退守之地,《現(xiàn)代漢語辭典》中,隱有三種注釋,其義皆含隱藏不露、不為外人所知之意。說得好聽些,就是隔絕塵世,遠離喧囂,說得直白些,就是拋開一切,六親不認(rèn)。
人生在世,總會有羈絆,有牽掛,有割舍不下。失卻信仰的我們,依然想要追問生命的彼岸,追問人生的意義,隱逸無疑是理想的方式。
看看他們的生活:去深山禪院,辦一所國學(xué)堂,教書育人;去閑適小鎮(zhèn),租一間老院,看花開花落;去江南水鄉(xiāng),開琴館做琴人,撥琴弄弦;回到家鄉(xiāng),撿枯枝弄木頭,雕琢打磨……
他們無論身在何處,無論從事何業(yè),都不排斥塵世,享受便利的交通、飛速的網(wǎng)絡(luò),當(dāng)然,他們并不隨波逐流,或許方式不同,或許心態(tài)有別,卻都能不時將自己抽離俗世——這,便是我們所提的微隱,身在紅塵,心在深山,用出世的心態(tài)做入世的事。
人生百年,無論天才還是愚鈍,到頭都是同樣的結(jié)局。有了這份洞察,不免把身外之物看淡。若一味如此,又顯得消極。日升日落,光陰飛逝,正因為如此,愈發(fā)要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只是更豁達,不再追名逐利。
有了這份淡然,這份堅定,將自己抽離名利場,做一件于工作無關(guān),于生活也未見得有益的事,可能是讀書、可能是學(xué)藝,甚至可能是打坐,但只要堅持下來,沒有任何利益目的,便可算一個微隱者。
微隱無疑是最適合當(dāng)下年輕人的一種,哪怕是一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只要有一顆微隱者的心,去堅持做一件“無用”的事,不從俗不媚眾,不需要隱于野,無謂隱于市,就隱在當(dāng)下,隱在眼前,隱在四方……
就像那句佛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哪里不是修行的道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