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彩云(三明學(xué)院 圖書館,福建 三明 365004)
寧化客家胡氏與汀州胡氏之源流辨析
胡彩云
(三明學(xué)院圖書館,福建三明365004)
在對寧化客家胡氏與汀州胡氏源流研究回顧的基礎(chǔ)上,通過《福建汀州嶺南胡氏族譜》和《杭武胡氏族譜》這兩部族譜文獻(xiàn)梳理了汀州胡氏的源流,明確了汀州胡氏的始遷祖為萬九郎,并非五郎公,并且確定了汀州胡氏源于江西的華林胡氏的忠簡公胡銓的后裔子孫,在這個遷徙過程中,并未至別處(客家祖地寧化石壁村)停留,而是由江西直接遷入汀州的結(jié)論。
客家;族譜;寧化胡氏;汀州胡氏
自羅香林先生的《客家源流考》出版以降,關(guān)于客家源流問題一直為人們所關(guān)注,引發(fā)了學(xué)界對此類問題的一系列爭鳴,而關(guān)于汀州胡氏與寧化客家胡氏的源流關(guān)系問題也歸入此。對于汀州胡氏與寧化客家胡氏的源流關(guān)系問題的研究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1)大陸和港澳臺地區(qū)對此問題研究的概況;(2)汀州胡氏的源流梳理;(3)寧化客家胡氏的源流梳理;(4)汀州胡氏與寧化客家胡氏之間隱性聯(lián)系。
大陸對寧化胡氏與汀州胡氏的源流研究可概括為:對寧化和汀州兩地的胡氏源流大都分而論之,較少把二者放在一起進(jìn)行綜合辨析。其中分而述之的主要成果有:1.對寧化客家胡氏的源流進(jìn)行研究的有余兆廷著《寧化客家姓氏源流》、余保云編著《寧化客家姓氏》、三明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著《三明姓氏考略》、劉善群著 《客家與石壁史論》《客家風(fēng)情》《客家學(xué)概論》,他們普遍認(rèn)為寧化客家胡氏發(fā)祥于河南淮陽,分遷安定而成望族。唐末至北宋,分兩批入閩。其中一支從蘇、皖入贛,經(jīng)武夷山東麓入寧化肇基。2.對汀州胡氏源流進(jìn)行研究的有《閩汀胡氏源流考》,李文生、張鴻祥主編《汀江與客家人理論研討會論文集》、鐘震東主編《客家姓氏源流匯考》。他們普遍認(rèn)為,汀州胡氏源于胡銓四世孫胡(萬九郎)。在宋寧宗嘉定年間萬九郎因避亂由贛入閩,居汀州青泰里胡家坊(今汀州城大塘背),成為汀州胡氏之始祖。而對兩地胡氏源流情況進(jìn)行綜合分析的成果僅有:賴啟華主編《早期客家搖藍(lán) 寧都》、羅勇主編《贛州與客家世界》、謝重光《客家源流新探》,這些成果對寧化與汀州的源流并沒有作深入探討,只是宏觀地認(rèn)為“贛閩粵客家胡氏五代以降根在廬陵,五代之前的根在金陵”。
港澳臺地區(qū)對寧化客家胡氏與汀州胡氏的源流情況研究的成果明顯較少,主要集中在臺灣地區(qū),其研究更側(cè)重于寧化或是汀州與臺灣胡氏存在的源流追溯。比如:郭壽華的《客家源流新志》。
通過上述回顧,可以說對寧化客家胡氏與汀州胡氏的源流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美中不足的是:(1)大部分成果都只是從胡氏在一地(或?qū)幓蛲≈荩┑脑戳髑闆r進(jìn)行追溯,并沒有很好地將兩地之間的胡氏源流關(guān)系進(jìn)行梳理。(2)在僅有的幾部關(guān)于綜合研究兩地胡氏源流關(guān)系的成果中,也只是籠統(tǒng)地認(rèn)為“贛閩粵客家胡氏五代以降根在廬陵,五代之前的根在金陵”。(3)已有研究較少利用諸如胡氏族譜、地方史志等歷史文獻(xiàn)資料,論據(jù)過于單薄。所以開展對汀州胡氏與寧化客家胡氏的源流隱性聯(lián)系的研究就顯得很有必要,具有豐富了客家遷移史的研究,通過胡氏一姓兩地的源流分析折射出整個客家民系在形成、遷徙過程中規(guī)律的理論意義。同時兼具解決寧化與汀州兩地胡氏源流的困惑,厘清二者之間存在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加強胡氏宗族的親緣聯(lián)系,符合客家人追本溯源情結(jié)的實際意義。
汀州胡氏的源流問題是本課題研究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鄙人撰寫的客家系列叢書之一——《小山鄉(xiāng) 大歷史》中的“千家村胡氏客家人的來源”中已經(jīng)有所涉及。叢書中所作的探討更側(cè)重的是對入汀之后的胡氏在閩西各地的繁衍情況進(jìn)行梳理,而本研究則偏重于對入汀之胡氏的源頭的考證。
(一)閩汀始祖溯源
在胡海的《全國胡氏族譜大通考》中,對入汀胡氏的源頭進(jìn)行了梳理。他認(rèn)為,“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自江西寧都遷福建寧化石壁村,神宗熙寧八年(1075)自石壁村遷長汀白石鄉(xiāng),元豐六年(1083)自白石鄉(xiāng)遷朱紫坊肇基,(注此時忠簡胡銓尚未出生,再過十九年即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忠簡始出生,故萬九郎非忠簡后裔)?!州d‘昭宗乾寧間(894-987)裔孫某以進(jìn)士官江西,遭亂去官隱于寧都,即白石公高祖也?!砻髁傻芷呃烧鼗蓝ㄏ卵笞V載萬九郎為忠簡五世孫是錯。”[1]512又見同書的綜合考證(三),“七郎之父萬九郎上祖,明代春郊創(chuàng)譜改書胡銓忠簡。又書康侯,前述萬九郎次子六郎裔譜載六郎三次遷徙時間,知其俱錯”。緊接著列出六郎第一次和第三次遷徙的具體時間,“六郎第一次遷徙是宋治平三年(1066年,康侯出生是宋神宗七年(1074年),即第一次遷徙康侯未出生,再過八年康侯才出生。六郎第三次遷徙是宋元豐六年(1083年),胡銓忠簡出生是宋寧宗元年(1102年),即第三次遷徙胡銓忠簡未出生,再過十七年胡銓忠簡始出生?!弊詈笞髡哒J(rèn)為,萬九郎之父之祖名字失傳,無可考。同樣這里的綜合考證也只是給出相應(yīng)論斷,并沒有展開詳細(xì)的論證。也就是說,據(jù)胡海的綜合考證的觀點來看,明代春郊創(chuàng)立族譜之時改書萬九郎的上祖是忠簡公胡銓,而在此之前所記的萬九郎上祖當(dāng)另有其人。改書為忠簡公胡銓的個中緣由我們不得而知。鄭小春在《明清時期徽州譜牒的編修、防偽與秩序維護(hù)——以民國〈清華胡氏族譜〉為中心》一文中就講到,明清徽州存在的特殊社會群體——小姓社會地位低下,欲借助贗鼎和私售望族譜牒以攀高認(rèn)宗,獲得族籍,改變卑微出身和惡劣生存狀態(tài)的情形。由此對改書萬九郎的上祖為忠簡公胡銓就不難理解了。只可惜這是一種推測,并未找到實證。所以我們在這里還是遵照所見族譜的記載,認(rèn)為萬九郎的上祖為江西華林派胡銓的后裔。
(二)閩汀始祖為萬九郎或為五郎公
查閱關(guān)于姓氏研究的專著或是研究論文,不乏對姓氏來源與源流進(jìn)行一番考證。關(guān)于胡姓的姓氏研究,亦是頗多言及。如《客家風(fēng)情》中,對胡姓入閩進(jìn)行了這樣的考證,“晉永嘉之亂,胡氏南遷。唐末入閩,定居寧化、長汀”,另有《客家學(xué)概論》,對胡姓入閩進(jìn)行更為深入的分析,“胡氏發(fā)祥于河南淮陽,分遷安定而成望族。唐末至北宋,分兩批入閩。其中一支從蘇、皖、入贛,經(jīng)武夷山東麓入寧化肇基”。如《客家學(xué)概論》所言,胡姓入閩主要為兩支,那么寧化客家胡氏與汀州胡氏就是它所說的入閩的主要兩支,即為經(jīng)武夷山東麓入寧化肇基的一支、由贛直接入閩的一支,或是寧化客家胡氏與汀州胡氏同為入閩胡氏中的同一支,或是其他情況?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祖,亦猶是焉。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來一起探尋寧化客家胡氏與汀州胡氏之源流奧妙。
《福建汀州嶺南胡氏族譜》(上冊)序言載,“予家自忠簡公派衍至五郎公為入汀之始祖前人已略舉其概茲不再贅由 五郎公傳至十世祖龍泉公以明經(jīng)起家登膴士歷有治績歸來輒興木本水源之思出俸金修家朝繼念子姓益繁家譜尚缺于是集族中賢者創(chuàng)立譜牒而入汀以來十世之源流始昭然于奕世則龍泉公光前裕后之功應(yīng)不朽也而十二世為龍泉公之孫行諱寬者復(fù)舉及身親見夫?qū)倮m(xù)列于浚此后歷數(shù)代未有起而修之者至十八九世邁雛季雛二咸三始慨然出而廣諏細(xì)訂編次成書于是前后源流始得不失所謂莫為之浚雖盛弗傳則三公又克繼龍泉公而大有造于闔族者也今勤距三公雖兩世而族既頗盛子姓愈繁遡自五郎公以來且二十有三世矣計今仍居青巖里胡嶺者三百余家近居同里名傳地者約百余家又居郡城及近處者以百余計自三世分居上杭之珊瑚鄉(xiāng)者又三百余茲上杭分居江右者又且數(shù)十合之已千余家矣”。
“予家自忠簡公派衍至五郎公,為入汀之始祖,前人已略舉其概,茲不再贅由。五郎公傳至十世祖龍泉公,以明經(jīng)起家,登膴士歷有治績歸來。輒興木本水源之思,出俸金修家朝,繼念子姓益繁。家譜尚缺,于是集族中賢者創(chuàng)立譜牒。而入汀以來十世之源流始昭然于奕世,則龍泉公光前裕后之功應(yīng)不朽也。而十二世為龍泉公之孫,行諱寬者,復(fù)舉及身親見夫?qū)倮m(xù)列于浚,此后歷數(shù)代未有起而修之者。至十八九世邁雛季雛二咸三,始慨然出而廣諏細(xì)訂編次成書,于是前后源流始得不失。所謂莫為之浚,雖盛弗傳,則三公又克繼龍泉公,而大有造于闔族者也。今勤距三公雖兩世,而族既頗盛,子姓愈繁遡。自五郎公以來,且二十有三世矣。計今仍居青巖里胡嶺者三百余家,近居同里名傳地者約百余家,又居郡城及近處者以百余計。自三世分居上杭之珊瑚鄉(xiāng)者,又三百余。茲上杭分居江右者又且數(shù)十,合之已千余家矣”。
通過序言,我們大致可以獲取這樣的信息。入汀的胡姓始祖為五郎公,為南宋資政殿大學(xué)士忠簡公(胡銓)之派系。從五郎公傳到第十世孫即龍泉公時,龍泉公以通曉儒家經(jīng)典起家,登科取仕,政績斐然,還歸故里。慮及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祖亦猶是,于是捐出俸祿修葺家廟,以示子孫繁盛。而家譜尚缺,于是由龍泉公匯集族中賢能之人,創(chuàng)立胡氏族譜。這才使胡姓入汀以來的繁衍的十世子孫的源流昭然若揭,而龍泉公也因此功德不朽。龍泉公的后世子孫更是延續(xù)了他的做法,繼續(xù)修訂家譜,使前后的源流連續(xù)不斷。從五郎公以來繁衍至今(康熙五十九年即公元1720年)已經(jīng)有二十三世。其中在五郎公之后的第三世的其中一個支派遷居上杭珊瑚鄉(xiāng),繁衍300余人。閱罷此序,上杭珊瑚鄉(xiāng)胡姓粗略的源流脈絡(luò)已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而“嶺南胡氏族譜世系宗圖”[2]287則更清晰地展現(xiàn)了上杭珊瑚胡姓的來龍去脈。
圖1 《福建汀州嶺南胡氏族譜》嶺南胡氏族譜世系宗圖
由圖1可知,胡氏入汀始祖為五郎公。然胡海所著的《全國胡氏族譜大通考》中的福建部分中的“族居”卻有這樣的論述,
“汀州府(今長汀縣),清泰里,胡家坊始遷祖萬九郎,字長盛,任職泉州巡務(wù),自贛寧都上鄉(xiāng)苦竹坳(今寧都,黃陂,鵝公,苦竹坳,與興國縣邊區(qū),無族人居?。┻w入胡家坊,卒葬大塘背,配龔氏(一載潘氏)子三,長五郎遷長汀童坊胡嶺肇基。次六郎,三遷而后肇基汀城西朱紫坊。三子七郎遷上杭再遷永定下洋(金豐里)塘下墩肇基”。
也就是說,在《全國胡氏族譜大通考》中,汀州府清泰里胡家坊的始遷祖是萬九郎。而在《福建汀州嶺南胡氏族譜》序言中所提到的五郎公即萬九郎的長子,他應(yīng)是從汀州府的清泰里的胡家坊遷到長汀童坊胡嶺。也就是說五郎公并非入汀開基肇祖第一人,而應(yīng)是五郎公的父親萬九郎,由此我們就可以判定“予家自忠簡公派衍至五郎公為入汀之始祖”并非完全可信?!陡=ㄍ≈輲X南胡氏族譜》中說到的“入汀始祖五郎公”與《全國胡氏族譜大通考》中“胡家坊始遷祖萬九郎”并非同一人,二者為父子關(guān)系。在《全國胡氏族譜大通考》中關(guān)于萬九郎的記載語焉未詳,但在《福建汀州嶺南胡氏族譜》中的“總世系”[2]288中卻有詳細(xì)記載,并證實了萬九郎確為五郎公之父:
104世垶公(炣公次子):號萬九郎(一作綿玖)。經(jīng)歷史記載,南宋末年由吉安值廈鎮(zhèn)移居福建長汀第三街大唐背開基 (現(xiàn)長汀城南門街肖屋塘),配龔氏。生子三,長五郎胡嶺派,次六郎居汀城,三七郎遷居永定下洋,成為永定下洋開基始祖。七郎九世孫鐵緣,諧夫人宋氏從下洋遷居中坑(今中川村開基立業(yè))。
而“總世系”中關(guān)于五郎公的記載(見下列引文)[2]288也與對萬九郎的說法吻合,這就證實了萬九郎確為五郎公之父,五郎公系萬九郎之長子。萬九郎應(yīng)為入汀開基的第一人,也就是說萬九郎才是“入汀始祖”,而“五郎公”從萬九郎支派遷出,在汀州嶺南胡氏開基,是嶺南派的始祖,而并非《福建汀州嶺南胡氏族譜》序言中說的“入汀始祖”,由此證實了序言說法的謬誤。
105世五郎公(垶公長子):(胡嶺開基始祖),南宋紹定時監(jiān)察御史,居在長汀胡嶺魚子湖,創(chuàng)建祠宇,開辟為嶺南始祖,配湯氏封宜人。合葬胡嶺墓崗上象形山。乙山兼辰,辛卯、辛酉另金。生子:三郎。嶺南派尊五郎公為始祖。
如果說,對于閩汀胡氏的始祖的考證僅憑《福建汀州嶺南胡氏族譜》略顯單薄的話,那么下述引自《杭武胡氏族譜》中的一系列記載則使這個論斷更具說服力。
《杭武胡氏族譜·閩汀胡氏源流考》中記:“閩汀胡氏始于宋出于廬陵當(dāng)南宋之世 金人迭侵中原鼎沸資政殿學(xué)士忠簡公四世孫諱垶字萬九郎入閩居汀州青大里胡家坊為閩汀胡氏之鼻祖……”
《杭武胡氏族譜·序》記:“吾族系出江右派廬陵宋資政殿學(xué)士忠簡公苗裔也 紹定間公四世孫萬九郎公由贛來閩……”
《杭武胡氏族譜·五郎公珊瑚胡氏總祠記》記:“溯吾族系由安定派出虞濱蓋黃炎貴胄大舜苗裔也迨趙宋高宗南渡我祖忠簡公登建炎戊申進(jìn)士仕致殿學(xué)士居廬陵傳數(shù)世 生萬九郎公始居閩汀……”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不管入閩汀胡氏的始祖是萬九郎或五郎公,我們都不能否認(rèn)的是閩汀胡氏源于江西,其遷徙的路線是由江西吉安值夏鎮(zhèn)移居福建長汀,并未見其在別處停留的記載。分析至此,心中之謎團(tuán)似乎已豁然開朗,卻仍有一個疑問不得解。那便是在《客家學(xué)概論》中提到的“唐末至北宋,(胡姓)分兩批入閩”,其中一批是從蘇、皖入贛,經(jīng)武夷山東麓入寧化肇基,而且通過上述分析,確定上杭珊瑚鄉(xiāng)胡氏并非是從寧化再轉(zhuǎn)遷至此,那么這會是提到的另外一批入閩胡姓的后世嗎?《福建汀州嶺南胡氏族譜》的一些記載給出了答案?,F(xiàn)摘錄如下并試作分析:
104世垶公(炣公次子):號萬九郎(一作綿玖)。經(jīng)歷史記載,南宋末年由吉安值廈鎮(zhèn)移居福建長汀第三街大唐背開基 (現(xiàn)長汀城南門街肖屋塘),配龔氏。生子三,長五郎胡嶺派,次六郎居汀城,三七郎遷居永定下洋,成為永定下洋開基始祖。七郎九世孫鐵緣,諧夫人宋氏從下洋遷居中坑(今中川村開基立業(yè))。
由此可見,萬九郎在南宋末年由江西吉安直接移居長汀,并非是從寧化轉(zhuǎn)遷至長汀,據(jù)此可以判定萬九郎及其之后的支派并非《客家學(xué)概論》中提到的“其中從蘇、皖、入贛,經(jīng)武夷山東麓入寧化肇基”的這一支,而是另外一支入閩的支派。而在《福建汀州嶺南胡氏族譜》中的“嶺南胡氏族譜世系宗圖”也再次證實了這個推斷。
在 “嶺南胡氏族譜世系宗圖”中對五郎公的介紹——“始祖五郎公自豫章入汀”,說明五郎公是直接從豫章(即江西南昌)入閩之汀州,使我們更肯定了這就是胡姓入閩的另外一支。持有同觀點的有如《三明姓氏考略》[3]939,其文為:
宋末,又有一支胡氏入閩,繁衍為龐大的永定胡氏。宋末,進(jìn)入福建的這一支胡氏來自江西省寧都州上三鄉(xiāng)苦竹凹,為胡藩的華林胡氏派下、宋資政殿大學(xué)士、兵部侍郎胡銓的后裔。胡銓立基于江西吉州蘆薌城,其第四世孫胡萬九(名梓)攜家眷始遷于江西寧都州上三鄉(xiāng)苦竹凹,后于宋末由江西寧都入閩,卜居于福建的汀州府(今長汀縣)第三街大塘背村。胡萬九有三個兒子:胡五、胡六、胡七”。
至此,我們弄清楚了一個問題,即汀州胡氏的源流問題。通過梳理《福建汀州嶺南胡氏族譜》和《杭武胡氏族譜》中關(guān)于閩汀胡氏的源流記載,得出了汀州胡氏源于江西的華林胡氏的忠簡公胡銓的后裔子孫,在這個遷徙過程中,并未至別處(客家祖地寧化石壁村)停留,而是由江西直接遷入汀州的結(jié)論。
[1]胡海.全國胡氏族譜大通考[M].2004.
[2]續(xù)修《嶺南胡氏族譜》理事會.福建汀州嶺南胡氏族譜(上冊)[M].2004.
[3]三明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著.三明姓氏考略[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10.
(責(zé)任編輯:徐星華)
K820.9
A
1008—7974(2015)01—0099—04
2014-02-17
福建省教育廳B類社科項目“寧化客家胡氏與汀州胡氏之源流辨析”(JBS14162);2013年三明學(xué)院科學(xué)研究發(fā)展基金項目“寧化客家胡氏與汀州胡氏之源流辨析”(A201324/Q)
胡彩云,女,福建沙縣人,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