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就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如果說課堂是閱讀教學的一條途徑和一塊陣地的話,那么課外閱讀才是它更加廣闊的天地。因此,實現(xiàn)課內向課外延伸,課內外結合,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多讀一些名篇佳作,并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多層次的互動,讓學生在快樂的互動中逐步達成閱讀目標,使語文綜合能力得到進一步地提高。
一、巧設氛圍,激發(fā)興趣
1.創(chuàng)設氛圍,人人參與。為了營造閱讀氛圍,可以在班級建立圖書角,購買適量的圖書,還可以發(fā)動學生從家里帶一些,以不斷滿足全班同學的閱讀需求。與此同時,開辟“讀書專欄”,專門介紹閱讀知識和相關內容。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必要開展師生之間、同伴之間和父子之間的“相約讀書長跑活動”,使學生和老師、同學、家長們一起參與閱讀,一起分享讀書的快樂。要實現(xiàn)從班級到學校、到家庭甚至整個社會,無處不感受到讀書的愉悅,真正讓讀書成為人人參與的時尚行為。
2.開展競賽,樂在其“讀”。眾所周知,閱讀是一門移情的藝術,它不僅能給孩子以知識,更能給他們帶來愉悅和快樂。因此,根據(jù)孩子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以競賽和交流的形式開展與老師、同伴和父母之間的相約讀書長跑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閱讀活動常態(tài)化。還可以通過周賽、月賽和年度總決賽,分別評出冠軍、亞軍和季軍,分別給于獎勵。這樣,學生就會樂此不疲地參與讀書活動。一周周、一月月,一年年下來,無論閱讀的數(shù)量還是質量,都會達到令人滿意的積累與提升。對于在交流中獲獎的讀書筆記,可以選登在“閱讀專欄”或手抄報上,甚至向更高層次的報刊推薦。要讓學生充分體驗到由閱讀帶來的身心愉悅,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我閱讀,我快樂”。
二、教給方法,學會閱讀
由于不得法,學生閱讀課外書只會注重情節(jié),一本書或一篇文章讀完了往往是囫圇吞棗,食而不知其味。所以,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給學習方法,比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這就如同古人所說的那樣:“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焙玫姆椒ň拖褚话呀痂€匙,有了它,學生可以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獲取更多有價值的東西。
1.從疑問處讀書。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云:“疑者,覺悟之機也,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睂W生一旦進入閱讀狀態(tài),他們就會不斷地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疑點。所以,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從新的高度設疑,不照本宣科,倡導獨立思考,尤其是一些自己的新觀點、新問題。事實上,學生如果能經常從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質疑問難,并從中開始了積極的思維,他們就會在讀中疑,在疑中問,在疑疑問問中大徹大悟,不斷增長見識和學問。
2.在讀書中明法。按照《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加強語文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提倡“綜合性學習”的理念,可以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掌握一些新的閱讀技法,并培養(yǎng)和鍛煉他們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綜合能力。
三、搭建平臺,合作交流
閱讀教學從本質上講是一種“理解”和“分享”的活動過程,而分享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對話的過程。為了加強課外閱讀指導,要積極開展師生之間、父子之間和同伴之間的相約讀書長跑活動,并搭建交流平臺,營造寬松的對話環(huán)境,讓所有的閱讀者都能真誠地坦露心跡,表達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心靈感悟和獨到見解,使課外閱讀信息多層面、多角度地在課堂展開,使學生在交流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1.師生閱讀交流。要使學生真正喜歡課外閱讀,教師的引導非常重要。我們倡導老師與學生共讀一本書,共同圍繞書中的問題展開討論和交流。交流什么?無非是談一談各自的閱讀感受和讀書方法。作為教師,要俯下身子以孩子的視角去讀書,真正成為孩子的“同學”和“伙伴”。要通過沙龍活動,使教師和孩子之間形成一種約定,這就是“師生課外閱讀生活守約”,真正體現(xiàn)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真誠對話。
2.親子閱讀交流。孩子是否喜歡讀書,家庭的影響往往舉足輕重。為此,倡導親子閱讀,讓閱讀走近孩子,走進父母,并通過《為課外閱讀致家長的一封信》,向家長發(fā)出倡議,為家長推薦學生喜愛的課外閱讀書目。學校要搭建讀書交流的平臺,定期開展“親子閱讀交流”活動,家長和孩子共談家庭閱讀的做法,交流讀書學習的心得體會。讓孩子和父母在彼此的交流中分享讀書的樂趣,不斷增強閱讀興趣。
劉團結,教師,現(xiàn)居江蘇東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