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愿等
[摘要] 目的 探討原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PHPT)的手術治療。方法 回顧分析73例PHPT患者的臨床資料。 結果 73例均行手術治療,病理證實甲狀旁腺腺瘤72例,甲狀旁腺增生1例。術后患者血清鈣、PTH明顯下降,癥狀緩解率為96.43%。結論 手術治療PHPT效果確切,一旦確診應盡早手術,防止發(fā)生器官不可逆損害。
[關鍵詞] 原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甲狀旁腺激素;手術治療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3(b)-0015-03
原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由病變甲狀旁腺合成和分泌過多的甲狀旁腺激素(PTH),導致鈣磷代謝異常的一種多系統(tǒng)疾病。PHPT在歐美為位列第三的內(nèi)分泌疾病。國內(nèi)該病較少,關于該病手術治療經(jīng)驗和效果評價的文獻相對較少。為探討原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PHPT)的手術治療,現(xiàn)將2000—2009年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yī)院收治73例PHPT分析如下,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0—2009年收治PHPT病例73例,其中男24例,女49例,男女比例為1∶2.04;年齡14~71歲,年齡中位數(shù)48歲。患者病程為10 d~33年,病程中位數(shù)為5年。
1.2 手術方式
術前擬行雙側頸部探查42例(2例為甲狀旁腺腺瘤復發(fā),8例次患者有甲狀腺手術史,17例術前發(fā)現(xiàn)甲狀腺病變,擬行雙側甲狀腺探查),單純甲狀旁腺腺瘤切除術30例(其中5例因術中發(fā)現(xiàn)甲狀腺病變而探查雙側甲狀腺),前上縱膈探查1例。根據(jù)術中發(fā)現(xiàn),行雙側甲狀旁腺探查和腺瘤切除術25例、單純甲狀旁腺腺瘤切除術25例、甲狀旁腺腺瘤切除術聯(lián)合甲狀腺部分切除術22例,前上縱膈探查1例。66例全麻,7例頸叢麻醉。
1.3 手術細節(jié)
將胸鎖乳突肌牽拉至甲狀腺外緣,將甲狀腺外緣拉向內(nèi)側,必要時切斷甲狀腺中靜脈,游離甲狀腺,以便暴露甲狀旁腺病灶。一般探查可見腺瘤增大,顏色變深,為暗紅色或棕色,可呈花斑樣。較大腺體可有囊性變和囊內(nèi)出血。沿瘤周進行分離,結扎旁腺蒂部血管,取出腺瘤。
2 結果
2.1 術中PTH測定
42例切除病灶15 min采集外周血標本,送至醫(yī)院檢驗科快速測定PTH,范圍9.22~919.40 pg/mL,中位數(shù)54.65 pg/mL,四分位數(shù)間距20.45,180.10 pg/mL。與術前PTH比較均下降超過50%。2.2 術中冰凍切片
28例進行術中冰凍切片,27例符合最終病理診斷。1例術中報告腺瘤術后病理為腺瘤樣增生。
2.3 石蠟病理結果
病理結果證實所有手術標本均包括甲狀旁腺病變組織。單發(fā)甲狀旁腺腺瘤66例,多發(fā)甲狀旁腺腺瘤6例,甲狀旁腺增生1例。合并甲狀腺疾病20例,其中非毒性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16例(2例伴有腺瘤樣增生,2例伴有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甲狀腺腺瘤4例。
2.4 手術前后血鈣及PTH變化
術后血鈣及PTH水平較術前有顯著降低。術前血鈣(3.05±0.49)mmol/L,術后12 h為(1.96±0.33)mmol/L;術前PTH中位數(shù)805.55 pg/mL,范圍119.46~5 000.00 pg/mL,正常15.00~65.00 pg/mL,達正常值的1.84~76.92倍。術后12h降至30.68 pg/mL,范圍7.99~47.75 pg/mL。52例出現(xiàn)明顯低鈣癥狀,術后1~3 d多見,為手足及面部麻木、針刺感和抽搐。此時血鈣及PTH平均水平甚至低于正常?;颊呤中g后住院時間為3~22 d,中位住院時間6 d。出院時所有患者低鈣癥狀消失,但部分患者血鈣仍低于正常值范圍。出院常規(guī)給予鈣和VitD復合制劑,定期復查。
2.5 手術前后癥狀變化
術前癥狀可獨立或合并存在,癥狀型患者占90.41%,無癥狀者7例(腎結石3例),占9.59%。術后隨訪半年癥狀總緩解率96.43%,經(jīng)碎石患者無再發(fā)腎結石,但骨骼畸形未明顯改善,見表1。
2.6 術后影像學
術后6個月73例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頸部彩超復查,未發(fā)現(xiàn)復發(fā)及新發(fā)病灶。
3 討論
原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最終有效的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部分無癥狀PHPT也可根據(jù)指南(2009修訂版)選擇監(jiān)測和藥物治療[1-2]。多年來PHPT的外科治療臨床上多采用標準雙側頸部探查術,隨著術前定位技術和外科技術的進步,其手術治療趨向微創(chuàng)發(fā)展。單側頸部探查和單純腺瘤切除術成為更常采用的手術方式。這一趨勢也是由PHPT的發(fā)病特點決定的。單發(fā)腺瘤是PHPT最常見的原因(75%~85%),多發(fā)腺瘤和增生較少,腺癌不足1%[3]。該研究中甲狀旁腺單發(fā)腺瘤占90.41%,但行單純甲狀旁腺腺瘤切除術25例,僅占34.25%,而探查手術比例較大,其中雙側甲狀旁腺探查和腺瘤切除術25例(34.25%)、甲狀旁腺腺瘤切除術聯(lián)合甲狀腺部分切除術22例(30.14%),另有1例行前上縱膈探查。這與下列因素有關:研究中PHPT復發(fā)患者、既往甲狀腺手術和合并甲狀腺疾病的患者占一定比例,增加了手術難度和病灶遺漏風險,因此采用更為謹慎的手術方式。再者,該研究為回顧性研究,時間跨度較大、術者習慣和手術熟練程度等因素與手術方式的選擇也有一定相關性。PHPT的手術方式應靈活選擇,完全切除病灶是手術成功的關鍵。既往有甲狀旁腺或甲狀腺手術史者是探查的適應證。對于懷疑多發(fā)瘤[4]、增生和合并甲狀腺疾病者,以及術中發(fā)現(xiàn)與術前定位不符的病例,雙側頸部探查仍是必要的。
該組病例中進行術中PTH測定42例(57.53%),其中單純腺瘤切除術中均進行術中PTH測定,PTH有效下降提示病灶切除成功,避免了進一步的探查術,減少了手術損傷。切除病灶5~10 min后PTH下降50%是手術成功的標致[5],可幫助手術者做出是否成功切除腫瘤的判斷,有助改善患者預后[6]。該組患者術中PTH水平均比術前PTH基線下降50%以上,且術后病理亦證實切除標本為病變組織,標志著PHPT手術治療技術層面上的成功,與以往研究是一致的。該研究中術中冰凍切片和術中PTH均有助于快速判斷手術是否有效切除病灶,只有1例與術后石蠟病理不一致。但進行術中冰凍的病例僅28例,所占樣本比例較小。并且相對術中冰凍而言,術中PTH測定更加便捷,且不受讀片水平的局限。術中PTH測定提高了單純甲狀旁腺腺瘤切除術的成功率,并一定程度上防止遺漏多發(fā)病灶,縮小探查范圍,減少損傷,這對術前定位欠準確和復雜多發(fā)的病例更加有益[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