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生曉夢
三月底的時候,艾海突然微信上與我說:“我在密謀一個事件,我寫了一封信,發(fā)給全世界建筑設計圈,主要是日本、臺灣和國內(nèi)知名的設計師,邀請他們來我家,在以自然和諧、尊重傳統(tǒ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大方向為基礎,來幫我們家族做建筑規(guī)劃與設計,如果計劃成型,會讓他們在節(jié)日期間(山龕節(jié))過來實地考察。”想著又能上景邁山過茶祖節(jié),我便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請。
認識艾海是在201 3年景邁山布朗族的山龕節(jié)上,一陣閑聊后覺得他一定是個有故事的人,他是布朗族寨子里第一個考上名牌大學的80后,畢業(yè)后他和弟弟連同一些朋友,組了個“三跺腳樂隊”,主打世界音樂,在圈子內(nèi)頗有名氣。再后來他華麗轉(zhuǎn)身又成了一個茶商,在廣東中山市專營景邁茶,把芒景村親戚家的古茶賣到了珠三角及全國。他的身體里流淌著布朗族人的血液,與他交流多了,時常讓我能感受到他身上散發(fā)出的一種信仰的力量。就像他說過的,“普洱茶不能只是一片茶,一種商品,還應該有信仰?!?/p>
艾海的“密謀”終于在4月15日得以成行,這一天,包括我在內(nèi)的一行人,以及云南和廣東的一些媒體記者和艾海的朋友們,10來個人齊聚景邁山下的惠民鎮(zhèn)。艾海講起這次發(fā)給設計師們的計劃書,回復率竟然是百分之百,這讓他非常意外,設計師們都對這種原生態(tài)的,帶有“非遺”性質(zhì)的少數(shù)民族民居設計非常感興趣。最終選定請到景邁山的設計師是日本的石山修武先生,一來是石山先生在國際建筑界頗有名氣,設計風格也很獨特,還是日本早稻田大學的名譽教授;二來先生非常有誠意,稱自己可以只坐經(jīng)濟艙,自付在上海轉(zhuǎn)機其間的費用,只希望能親自去一趟景邁山。
其實,我也是在后來的不斷交流中才慢慢理解艾海的構(gòu)想,他的構(gòu)想不算龐大,卻滿懷理想與情懷。他們家族在芒景村有兩塊空地,和一棟仍然保留著布朗族民居傳統(tǒng)特征的老房子,他希望先將這棟老房子在不改變原有結(jié)構(gòu)的基礎上進行改造,最大程度地保留布朗族傳統(tǒng)民居的所有特征,再大量搜集老人們留存下來的布朗族人傳統(tǒng)的生活生產(chǎn)用品,讓它成為一個能夠喚起族人們民族自我意識的小型“布朗民俗博物館”。而且,這個房子所在的位置也是山龕節(jié)祭茶祖前拴牛的地方(兩年小祭一年大祭,小祭殺雞,大祭剽牛)。這個全體族人都非常重視的節(jié)日,可以讓這個房子更受到族人們的關注。
布朗族是一個弱小的民族,也是云南獨有的少數(shù)民族,是全國7個10萬人以下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在漢族文化的強勢包圍,又被傣族文化深度融合的情況下,布朗族獨特的民族性也正在漸漸消失,尤其是年輕一代,他們對于本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與自我認同感以及民族自信心已經(jīng)變得越來越淡薄了。其實不光是布朗族,全世界的少數(shù)民族都存在這個嚴峻的問題,每天都有一種語言在消失。作為少數(shù)受過高等教育的布朗族人,艾海覺得自己身負保護本民族文化的使命,而且這是一件必須要做好的事情。
除這個老房子,在另外兩塊空地上,他希望能在保持布朗族民居風格的基礎上,有創(chuàng)造性地建造出符合現(xiàn)代人日常生活的房子,而家族的茶葉品牌將會是這些建筑群的核心。這也將會成為景邁山上的一個布朗族民居范本。艾海是個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他長期生活在珠三角,周圍也聚集了一大批文化藝術界的朋友,他的理想居所也將會為這些藝術家們創(chuàng)造一個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民族與世界相融合的藝術空間。從年輕人的視角來看,不僅需要傳承布朗族文化的傳統(tǒng)精髓,更需要讓民族文化以現(xiàn)代的話語方式傳播。也許,傳播將會是更好的傳承。說到這里,不得不再多交代幾句背景——
位于普洱市瀾滄縣惠民鄉(xiāng)的景邁山,擁有著2.8萬畝的千年萬畝古茶園,近些年隨著普洱茶市場的崛起,景邁山上的村民也因為做茶、賣茶而迅速發(fā)家致富,富起來的茶農(nóng),最迫切想改善的就是生活條件和居住環(huán)境,于是,老房子接連被推倒,寬敞舒適的磚瓦房一棟棟建起來。與此同時,普洱市政府也在為景邁山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并在去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備名錄”,取得階段性的成果,目前景邁山是普洱市政府的重點關注地區(qū),如何進行保護性開發(fā),是政府一直在探索研究的問題。這些年政府也在極力宣傳與勸說村民提高保護意識,甚至以地方性的行政法規(guī)對景邁山上的基建進行了諸多限制,比如所有的鋼筋水泥房子必須用木板和竹片包裹外墻,屋頂必須使用黑色掛瓦,就連太陽能熱水器也必須用竹片包裹,務求從上空看不到金屬反射的光。即便以行政命令來規(guī)定,卻仍然無法阻擋村民們要蓋新房子的需求與熱情,雖然村民們也盡量按照政府的規(guī)定來建設,但是因為缺少統(tǒng)一規(guī)劃和有智慧的設計,所以現(xiàn)狀依然堪憂,目前只有翁基和糯干兩個寨子被政府作為古村落重點保護項目,盡量完整地保存了寨子的原貌,其他的寨子可以說基本陷入了大興土木的混亂中。要知道,哪怕在10年前,景邁山上還能看到人類童年時代的生活痕跡---這變化真的太快,人文環(huán)境正處于失衡狀態(tài)。
村民們的需求合情合理,保護與開發(fā)向來都是矛盾的兩端,如何調(diào)和矛盾,政府一直在努力,少數(shù)有意識的村民也開始以自己微薄的力量來做些事情了,比如艾海。弱小民族的文化保護與傳承一旦被忽視,就很難再重建了。他知道與族人們說什么保護、傳承,他們是聽不懂的,他必須要做出一個范本來,讓大家看到舒適的房子不一定是要那種毫無設計感的鋼筋混凝土房,舒適的房子與保持本民族傳統(tǒng)民居的內(nèi)涵和風格是可以用智慧、用先進的設計完美結(jié)合起來的。他相信,起碼,一個良好的開始所帶來的連鎖反應會是無法估量的,這次邀請日本設計師、媒體,邀請歷史文化學者等等產(chǎn)生的費用全部都是他個人掏腰包。
4月16日傍晚,我們參加完布朗族山龕節(jié)慶典活動,在翁基布朗族寨子里見到了從日本遠道而來的建筑設計師石山修武先生。先生已經(jīng)71歲高齡,卻精神矍鑠,始終提著他的畫板,雖然我們之間存在語言障礙,但是從先生的一言一行中,都能透露出謙恭禮讓的品德,他還給艾海的父親送上了日本的清酒作為禮物。在翁基的小竹樓上坐了會兒,石山先生就拿出畫紙,對著前面的一棟干欄式建筑開始寫生,先生很專注,盡管旁邊快門聲不斷,他依然毫不受影響,先生也非常環(huán)保,他吃完東西的時候,我遞上紙巾,他擺手拒絕,隨即從褲兜里掏出手絹來擦手,這一舉動不禁讓我感到汗顏。日本是個資源匱乏的國度,卻又是全世界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度之一,日本人的環(huán)保意識很好,而且對于資源都是極盡其用的,正如以“無印良品”雜貨品牌為代表的極簡主義設計理念和它所倡導的自然、簡約、質(zhì)樸的生活方式。我個人認為邀請日本設計師來參與這個項目是比較合適的,而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日本的傳統(tǒng)民居與布朗族傳統(tǒng)民居也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
4月17日是祭茶祖的日子,中午,全寨的人都聚集在了帕艾冷寺,還是蘇國文主持祭祖儀式,今年是小祭,不及大祭時隆重,但族人們的熱情不減,敲鑼打鼓、載歌載舞,每個人都手持臘條與米飯供于祭臺前,再列隊前往帕艾冷與七公主的塑像前跪拜、祈福。石山先生也全程參與祭茶祖活動,即使烈日當空,他仍堅持靜坐觀摩。祭茶祖儀式結(jié)束后,艾海帶著石山先生看了項目用地,一塊是坡地,旁邊就是古茶園,另一塊是路邊上的空地。先生看完后回到茶室,一邊喝著普洱茶,一邊談了一些初步的想法,也提出了一些顧慮。
下午,我們帶著石山先生參觀古茶園,通往艾冷山的一路都是陡峭的階梯,我們年輕人走著都覺得累,先生卻步伐穩(wěn)健,堅持自己背著包提著畫板徒步上山、下山。當走到山頂?shù)牟杌昱_的時候,看得出石山先生有所觸動,他立馬拿出畫紙,盤腿席地而坐,開始寫生。傍晚一朵烏云飄過,茶林里下起了小雨,雨水滴在畫紙上,先生也不為所動,繼續(xù)畫著。面前的茶魂臺是整個布朗族文化中的精神圖騰,茶魂臺正中心立著一根最高大的柱子,被五根漸次低矮的柱子緊緊簇擁,由中心向四個方向輻射出去。據(jù)說茶魂臺上最高那根柱子象征茶祖帕艾冷的拐杖,他為族人們尋找茶樹,找到后就用拐杖插在樹前作為標志。帕艾冷發(fā)動族人們種茶,讓布朗族成為一個世代以茶為生的民族,他們也一直沒有忘記祖先的遺訓:“我要給你們留下牛馬,怕遇到災難死掉;要給你們留下金銀財寶,也怕你們吃光用光;只給你們留下茶樹,讓子孫后代取不完用不盡?!睘榱烁兄x祖先留下的珍貴財富,布朗族人才會在傣歷新年期間舉行隆重的祭茶祖儀式,儀式持續(xù)三天,祭山、祭水、祭茶祖。這個民族的基因里就留存著對自然的崇拜。
4月18日,這一天,法國里昂第三大學中國史研究學者佛羅里安·尚德內(nèi)爾還有他的中國妻子,歷史學博士,華南師范大學副教授周小蘭,也是艾海的大學同學,以及團隊的幾位成員與石山修武先生進行了深入討論。大家在露臺上一邊烤著太陽,一邊激烈討論著,中文、日語、英語幾種語言,在芒景上寨的這個干欄式建筑上交匯著。石山先生非??隙ú祭首迕窬永锾N含著許多古人的智慧,也為今后項目的推進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比如怎樣利用當?shù)氐呐f材料,比如如何規(guī)劃藝術空間,如何平衡商業(yè)和理想等等,并答應回到日本以后做一份詳細的計劃書。艾海也認可石山先生的建議,覺得他可以讓自己減少很多重復建設的可能性。在艾海的構(gòu)想里,這個項目不光只是建房子而已,他還希望邀請一些人類學、歷史學的學者們,一起來對布朗族的歷史文化進行深入的學術性研究,并以各種方式傳播,甚至成立基金會,吸引社會各界人士來關注。
晚上,在那棟計劃改造的老房子里,火塘里的火重新燃了起來,艾海還請來了普洱市的民俗研究專家張海珍老師,以及寨子里的老人們,一起為石山修武先生詳細講解布朗族民居的結(jié)構(gòu)和各個位置、部件的作用及寓意。大家在昏暗的火光中飛快地記著筆記,瘋狂腦補民俗知識:進門右手邊的火塘是家里神圣的地方,火塘里的火種永不熄滅,在火塘前談定的事情是具有法律效應的;每個家都有家神,右邊最粗的一根梁柱代表男神柱,左邊是女神柱,男神柱需要用飯和米供養(yǎng),以求庇佑全家,外人不能隨便倚靠,男神柱的備木也很講究,需要算卦選好日子,再用臘條、茶、米、水來祭拜后才能砍樹;每座房子需要用15根柱子和57根梁構(gòu)架而成,梁不能超過7根;每片茶園都要選取一棵最大的樹作為茶魂樹,在茶魂樹前立起祭樁,采摘茶葉前都要在茶魂樹前祭拜,委托茶神看管茶園……張老師和村里的老人們把布朗族民俗里的重點一一講述給大家,石山先生聽完后也感觸頗多。臨散場的時候,布朗族老人葉掇緊緊握住了石山先生的手,為他唱起了感恩的布朗歌謠,清亮的歌聲懷著感恩的真情從這古老的房子里飄向了夜空,在場的人無不動容。事后我讓艾海為我翻譯了歌詞,竟然美得如詩:“你,是最好的匠人,為我們建筑夢想的竹樓;未來,我榮幸地在那里生活,有你,我們生活更美好;我們,將成為最幸福的人……”
散場后,當我們回到旅館,迎接我們的竟然是一場前衛(wèi)時尚的樂隊演出,樂隊成員有艾海的弟弟,有瀾滄本地人,也有外國人,可謂民族與世界的交融,表演早已開始,旁邊坐了一大排布朗族觀眾,老太太居多,原本大家很安靜地看著表演,直到我們這群年輕人的到來,場面才變得熱鬧起來,大家拉起布朗族老太太們,一起手舞足蹈,把酒言歡,似乎只要有音樂,無論國家、民族、年齡、性別等等界限都會在瞬間消弭,這也是艾海最摯愛的音樂。
次日清晨,大家一路下山,我與石山先生同車,先生幾乎一路不語,似乎在思索著什么,對于這個來自中國云南的青年,對于他這個看起來有些崇高的理想,對于同處地球村的中國西南邊境的弱勢民族,石山先生愿意為他們做些什么呢?先生不語,我亦靜默。雖然這一切都還只是構(gòu)想,甚至是夢想,但是,有夢想便會有機會照進現(xiàn)實。在我每年都會來的景邁山,在我自認為是“回得去”的故鄉(xiāng)的地方,有這樣一個青年,在努力堅守,在用最實際的行動挽住景邁山上那縷茶魂。
一路下來,我很想了解石山先生的感受,礙于語言,無法深入交流,好在先生有記日記的習慣,而且是手寫日記,我請求同行的曾留學日本的趙城琦博士為我翻譯了先生在云南這幾天的日記內(nèi)容。翻譯內(nèi)容看到最后,不禁心生感動,原來這個為景邁山布朗族人所做的項目對于石山先生來說,也是一場“夢想的復活”。
石山修武云南期間日記
(翻譯節(jié)選)
4月16日
下午一點多,飛機離開昆明機場飛往我們的最終目的地。昆明機場的氣溫達到了30度。感受著1900米的高原的強烈的光線。飛機還在往西飛。中國大陸還遠遠飛不到頭。
目的地是中國和緬甸邊境附近比較特殊的一帶。到了機場就有一個項目相關的人從村里開了三個小時的車,過來迎接了我們。我內(nèi)心充滿了期待感。
14點到達西雙版納,來了一個景邁山的青年。
4月17旦
早晨在景邁山上木頭房的酒店里起床。早上5點,太陽還沒有升起。
昨天確實有點擔心身體,在上海幾乎沒有睡著,身體感到極度的疲倦。從西雙版納來此三個小時的車程中也沒有休息過。我們處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原。
過了7點打開酒店的淋浴,吃驚的是居然有熱水。
這個村莊給我的印象是:異常的富裕。來機場迎接我的青年們開的是高級車中的寶馬,這是和上海的人們一樣。處于邊境的村莊里依然有木結(jié)構(gòu)的高級酒店和從早上開始就可以用熱水的環(huán)境,或許這里是高級茶葉的生產(chǎn)地的緣故。雖然都屬于高山民族的范疇,但是他們和尼泊爾的高山民族住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
昨晚剛剛到達后身體有些疲憊,不過依然按照身體的呼喚走到最古老的寨子,拿著畫板用素描把這些都記錄了下來。
素描當中得到了一種感受,這也許就是我的“棚屋時代”幻想的理想之地和那里的人們。
4月18旦
在云南省的布朗族村莊里想的那些計劃一下子寫不完。所以我打算另外寫。
“儀式和建筑”是我年輕的時候,也就是剛剛成為老師,還不懂天高地厚的時候,曾經(jīng)考慮過交給學生們的畢業(yè)論文的題目。
當時在日本的東北地區(qū)的唐桑半島有過一個叫做“唐桑臨海劇場”的項目。唐桑半島的名字來自于唐朝時載著桑葉在這里遇難的一艘船。它自古以來有祭祀的傳統(tǒng)。所以對我來講也曾經(jīng)是一個親切的話題。但是這個當時沒有辦法做下去。
如果在遙遠的中國云南的計劃可以成為這個的延續(xù)的話,是多么有意義的一件事?,F(xiàn)在我從遙遠的中國,而且是高山民族那里得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可以通過參加少數(shù)民族的集會,使得這個項目成為一個“作品”。這對于我無異于一個夢想的復活。雖然對我來說,用這個有甜美含義的“夢想”一詞形容起來有些慚愧,但是夢想就是夢想。不是所有的夢想都是甜美的,更多的是從土煙中自己掙扎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