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一凡
眾所公認,丹麥的煙斗傳奇由這里開始。
??怂固挂镣呱⊿ixten lvarrsson)于1910年出生于瑞典南部小村Skaane一個貧困家庭中,父親去世時只有八歲,母親必須獨力撫養(yǎng)四個孩子,環(huán)境的艱困使他沒有機會接受任何教育,這種貧困的環(huán)境也大大影響了他日后的思考模式與習慣。上世紀30年代他結(jié)了婚,妻子是丹麥人,因此兩人移居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他的姊夫在那里有一間收賬公司,因此伊瓦森便在那里當收賬員。二戰(zhàn)期間物資短缺,伊瓦森有一雙巧手,曾用廢棄腳踏車制作訂書針來補貼收入,閑暇時也做了許多木工。某天他用榆木做了個煙斗,而他走進Suhrs Pibemageri煙斗店想要裝個煙嘴時,剛好師傅請了病假,他就向老板提議自己來做,老板同意了,但前提是他必須先修好壞的車床,當他漂亮地完成了這兩件事情后,老板非常驚訝于他的巧手,于是請他在店里工作,修理煙斗。當時丹麥的煙斗都是英國或法國制造,戰(zhàn)爭期間物資缺乏,沒有新斗而必須修補舊斗,之后幾年他修理了大量的煙斗,借此了解了煙斗的構(gòu)造與秘訣。
戰(zhàn)后法國石楠木逐漸恢復供應,某天有個客戶帶了支煙斗來,問可不可以復制一支?伊瓦森說一樣不可能,但可以做支差不多的。他做了一支非傳統(tǒng)的修長而傾斜的煙斗,客戶非常滿意,自此之后名聲不徑而走。正巧,Poul Nielsen在這個農(nóng)莊小鎮(zhèn)有一間山毛櫸木炭工廠,也有一間Kyringe煙斗廠,專用山毛櫸制造煙斗,他拜訪了Pibemageri煙斗店,并且立刻了解伊瓦森的款式可以用來生產(chǎn)他的機制煙斗,這就是現(xiàn)在丹麥著名的史坦威煙斗公司的開始,自此伊瓦森開始了與史坦威公司長達四十年的合作關系。然而Pibernogeri對伊瓦森與史坦威的合作并不高興,他開除了伊瓦森,伊瓦森因此成為丹麥第一個獨立制斗師。
伊瓦森雖然教育程度不高,但在煙斗方面的才能確實可比菁英。在30年代,丹麥的第一流建筑師與設計師提倡簡潔造型與實用的設計主義。戰(zhàn)后,也許因為物資缺乏或人們渴望新的設計,這種極簡主義再次流行起來。伊瓦森設計的煙斗恰好迎合了這股潮流,他的煙斗造型多半線條簡潔優(yōu)雅,且多年來修理煙斗的經(jīng)驗,讓他知道怎樣的設計會有好叼的平衡感與舒適的煙嘴,怎樣的煙道與斗室會有流暢的吸煙效果。不光如此,他還研究染色,讓木頭盡可能發(fā)揮本身紋路的美感,并且削去不合適的地方,做出新造型。如果木頭只有一點瑕疵,他能讓瑕疵融入自然美感中,現(xiàn)在常見的斗缽頂端保留原始樹皮粗面的設計,正開始于伊瓦森。他也從古典事物與日常生活中汲取靈感,例如取材自埃及女王娜芙蒂蒂(Nefertete)的造型斗與蛋形斗就是由他開創(chuàng)的;使用新型材料例如竹子、牛角或獸骨做斗柄也是他的創(chuàng)舉。
伊瓦森同時是非常杰出的老師,他常告訴學生:“煙斗本就完美地存在于木料中,而且必須如此,任何一點沙紙都會磨去煙斗的質(zhì)量。”“當你做煙斗時必須有靈感,如果沒有靈感,那做不做都是一樣的?!彼9膭顚W生發(fā)展自己的技巧,并且經(jīng)由實驗創(chuàng)出新造型:“一個差勁的大師就是不讓學生超越自己?!彼拈T下能人輩出,除了自己的兒子拉斯(Lars)與孫女娜娜(Nana)外,杰斯科諾維奇(Jess Chonowitsch)、強·米克(JornMicke)與博·諾斯(Bo Nordh),日本的德富搏之(Hiroyuki Tokutomi),都是煙斗界公認的頂尖大師。
自伊瓦森獨立后,他手做的煙斗都會打上環(huán)狀的“An lvarsson Product”字樣,1965年之前的還會顯示年份與價錢,1965年后的只打制造年份。他的最后作品出于1993-1994年間。伊瓦森已于2001年過世,這位丹麥派的煙斗大師的后半生雖然都在丹麥度過,但他始終保有瑞典國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