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適當?shù)姆椒▉斫虒W適當?shù)膬?nèi)容才是好方法。用什么方法教學,不僅要適合具體的內(nèi)容,還要適合教師自己,而最根本的是要適合學生,往往簡單的方法才是最有用的方法。開發(fā)學科價值是學科教學的主要增長點,要把一節(jié)課上得飽滿,上得更有意思,充分發(fā)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學科價值是前提。
【關鍵詞】中學語文;學科價值;學生學力;《江城子·記夢》;教學增長點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30-0035-02
【作者簡介】黃厚江,江蘇省蘇州中學(江蘇蘇州,215007)校長助理,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
先就課說課,談點想法。
宗老師的這節(jié)課,初賽對其評價存在不同的看法。有教師認為,除了開始的吟唱,就是簡單的用詞推敲和“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這個句子的揣摩,顯得單薄,而且對今天是不是要用吟唱來讀古典詩詞也有不同的認識。盡管我也指出了宗老師課堂教學的一些問題,但總體上對這節(jié)課我還是肯定的。我認為,這節(jié)課尤為可取的是宗老師能夠采用適當?shù)姆椒▉斫虒W適當?shù)膬?nèi)容。
適合的方法才是好方法。那么,什么才是適合的方法呢?
首先要適合具體的內(nèi)容。這節(jié)課,教學的是古詩詞,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簡稱《江城子·記夢》)。宗老師說:“有道是‘詞為倚聲,詞這一文學體裁,原本就是用來配樂演唱的。所以我選擇了一首純音樂的曲子,可以配合《江城子·記夢》進行演唱,希望借助音樂營造的意境,幫助學生進入詞境之中?!笨梢娮诶蠋煵捎靡鞒姆椒ㄊ抢硇缘倪x擇,是從文本的體類出發(fā)的。蘇軾的這首詞,是為悼念亡妻王弗而填的一首情深意切的哀婉之作。王弗是蘇軾的原配,夫妻恩愛,琴瑟相諧,互為知音。婚后十年,王弗卒于汴京,歸葬眉山。十年之后,蘇軾在密州為官,夜夢亡妻,寫下了這令人斷腸的文字??梢?,宗老師用吟唱的方法教學這首詞是切合具體文本特點的。如果換一種文體,如果換一首詞,如果換一種吟唱的方法和曲調(diào),或許就很值得討論了。
用什么方法教學,不僅要適合具體的內(nèi)容,還要適合教師自己。某些方法對這個教師來說,是個好方法,換一個教師未必就是好方法。所以我們常??吹揭恍┙處熣瞻崦麕熁蛘叱晒φn堂的教學方法,其效果未必理想,原因就在這里。比如吟唱,我就沒有辦法運用。而從課堂操作看,宗老師就運用得不錯,能用自己的聲音傳達出作品的情感,感染學生,“幫助學生進入詞境之中”,而且能夠讓學生很快一起吟唱,真的很了不起。
教學方法的選擇最根本的是要適合學生。脫離了學生的實際需要,任何好的方法都是拙劣的方法。再具體到這節(jié)課,宗老師運用吟唱的方法品讀這首詞,也要看對學生理解作品是不是有幫助,是不是有必要,學生能不能做得到。從我的課堂觀察看,學生能夠做到,而且確實能夠借助吟唱去理解作者的情感。
古人說:“運用其妙,存乎一心?!边@“妙”和“一心”大概就是指針對具體的對象找到最適合的方法。
我們常??吹剑芏嘟處煹慕虒W,尤其是執(zhí)教公開課,挖空心思去尋找新方法。十多年前,我就說過,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沒有什么新方法,只有沒有用好的老方法。宗老師的這節(jié)課,也告訴我們:新方法常常就是老方法,用好的老方法就是新方法。
不少教師認為宗老師的這節(jié)課的特點和亮點就是運用了吟唱的方法。這種說法不是沒有一點道理,但是沒有抓住問題的根本。我們想一想,吟唱是一種新方法嗎?不是,而是一種老方法??上覀儗@樣的老方法重視不夠。再進一步說,如果這節(jié)課,就只有吟唱,能有現(xiàn)在的效果嗎?教學古詩文,只要吟唱就好嗎?肯定不能,也肯定不是。毫無疑問,沒有后面對四個句子的推敲,沒有揣度蘇軾的心情,加入合理的神態(tài)描寫、心理描寫,對“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這個場面的詮釋,沒有著眼“構篇”的一系列活動,這節(jié)課絕不會得到大家的認可。宗老師在初賽時就缺少最后一個板塊,我評課時明確指出這是明顯的不足。而這樣的用詞比較、意境想象、思路分析實在也不是什么新方法,都是我們欣賞古典詩詞最常用的方法。所以說,刻意求新,不如把老方法用好,用得恰到好處。把老方法用出新意,就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最后我要說的是,簡單的方法往往才是最有用的方法。
有很多方法,似乎效果也不錯,但聲光電色,高科技還要加上高水平的專業(yè)人員,要求太高。即使效果真的不錯,我們也不主張。一是教學成本太高,脫離日常教學的實際,更重要的是非語文的東西太多,擠壓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從本質(zhì)上說,語文就是語言的活動,閱讀和鑒賞,就是通過語言文字去解讀作品、欣賞作品。求新求異,也應該在追求語言的活動方式和效果上多動腦筋。記得一位名人說過:簡單就是美。我也常說:真理都是樸素的,好課都是簡單的。大道至簡,能用簡單的方法,把語文教好,恐怕才是語文的大道。
再聯(lián)系這次活動的主題談一點認識。
這次活動的主題為“發(fā)現(xiàn)學科價值,發(fā)展學生學力”。我覺得這個主題確定得非常好。有了主題,就使活動有了一個上位的理性追求,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課堂展示和交流;也讓教師們的課堂有了一個品質(zhì)追求的切入口,甚至可以說是引導教師去理性思考課堂、研究課堂,而不是憑著感覺在研究課堂教學。更重要的是,這個主題的確定,抓住了學科教學兩個最根本的東西。我們?yōu)槭裁匆_設一門課程呢?一是學科本身的價值。各個學科的學科價值的合成,是我們達成學校教育目標的主要途徑。理論上說,只有各個學科學科價值的充分實現(xiàn),才可能把我們的學生培養(yǎng)成我們教育方針所需要的人。另一方面,我們開設各個課程又是立足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的需要的。所謂學力,是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的簡稱,是指一個人的知識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識、理解知識和運用知識方面的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學科的學科價值和對學生學力的發(fā)展應該是一致的。簡單地說,這個主題的兩個指標,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說了同一個問題:學科價值,就是學生學科學力的發(fā)展。
那么什么是語文學科的學科價值呢?廣義的語文幾乎包括了一切知識領域?!罢Z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是大家都熟知的名言。我國古代的“語文”是文史哲不分的,甚至天文地理國家之策也是包含在其中的。即使相對狹義地討論語文的學科價值,也是可以分為不同層面的。我想,我們還是不妨借助于課程標準來討論這個問題。
先說第一個基本層面的學科價值。借用一個很多人都在使用的概念,叫語文學科的核心價值。對這個問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作出了明確的界定:“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很顯然,“語言文字運用”是語文學科的核心價值。而“綜合性、實踐性”就是開展以聽說讀寫為主要內(nèi)容的形式多樣的語文學習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高中課程標準還在“課程性質(zhì)”部分明確指出:“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p>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也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語文學科的學科價值除了“語言文字運用”這樣的核心價值,還要注重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培養(yǎng),也就是它的三個“基礎”價值。這也就是第二個基本層面的學科價值。
要對“語文素養(yǎng)”進行全面的解釋并不容易。簡單說,語文的學科價值除了培養(yǎng)學生的以聽說讀寫為核心的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審美能力、生活情趣、審美情趣等多方面的素養(yǎng);換一個說法,語文學科除了它的核心價值,還具有認知價值、德育價值、美育價值等多方面的價值。而這些和學生的語文學力又是緊密關聯(lián)、密不可分的。我經(jīng)常舉一個例子說明這個問題。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是大家熟悉的一首詩,我問大家:如果傍晚登上鸛雀樓,向西會看到什么?向東會看到什么?如果根據(jù)文本,答案肯定是向西看到太陽依著山落下去,向東看到黃河流入了大海。事實上,登上鸛雀樓,向西看不到山,向東看不到海。所以,寫詩作文,胸襟第一。單靠聽說讀寫能力,是寫不出《登鸛雀樓》的,也是讀不懂《登鸛雀樓》的。胸襟是什么?就是語文素養(yǎng),或者叫綜合素養(yǎng)。所以說好的語文課,應該突出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我們不妨再從這個角度看一看宗老師的這節(jié)課。很顯然,這節(jié)課對語文學科的核心價值的體現(xiàn)是比較到位的。教者著力培養(yǎng)的是學生閱讀欣賞古典詩詞的能力,課堂主要進行的是語言文字的品讀活動。通過比較、推敲關鍵詞語,感受平易精準的遣詞功力,通過對關鍵語句進行形象詮釋,理解作品的情感,抓住題目理清作品的思路,都是古典詩詞閱讀和欣賞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同時,我們也欣喜地看到教者對第二層次學科價值的追求,即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意識也是比較明確的,比如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現(xiàn)場,試著揣度蘇軾的心情,加入合理的神態(tài)描寫、心理描寫”詮釋詞中的場景,幫助學生理解含蓄真誠的古典情懷。從這個意義上說,第一個活動“吟唱”的教學價值就不只是為學生閱讀欣賞營造幽美凄涼的整體氛圍,而是把學生帶進了一個古典意境。這些都是著眼于審美情趣、審美素養(yǎng)和浪漫氣質(zhì)的培養(yǎng),甚至可以說是著眼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學科教學作為。
當然,從活動主題的角度看這節(jié)課,我們又不能不感到一些遺憾。這節(jié)課的教學無論從目標的追求還是教學活動的設計,都顯得單薄和單調(diào),總讓人感到和高考的考試說明以及高考試卷上的題目走得太近。說真的,這還是有點委屈蘇老夫子的才氣和一番真情的。
由對這節(jié)課的解讀,我們也可以看出,開發(fā)學科價值是學科教學主要的增長點?;蛘哒f,要把一節(jié)課上得飽滿,上得更有意思更有意義,充分發(fā)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學科價值是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