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翁
民謠曰:“紅果酸甜脆又香,葫蘆一串蘸冰糖?!备柚{中說的既不是葫蘆,也不是冰糖,而是在民間深受百姓歡迎的一種用山楂串成的零食小吃——冰糖葫蘆。如今,許多年輕人記住了山楂,是看了張藝謀的《山楂樹之戀》的浪漫故事,而筆者對山楂最深的記憶則是小時候去逛北京的廟會。
北京的廟會是中國老百姓“福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什么是福?一方面是物質(zhì)層面的富貴豐足,一方面是精神層面的心靈安寧。老百姓過日子恰好就是這兩者結(jié)合的適度,即為和諧之福。所以,在每年正月初八“順星日”的廟會上,人人都舉著一串火紅的山楂冰糖葫蘆,寓意把幸福和團(tuán)聚串在一起。天津衛(wèi)舊時的年俗,也離不開山楂。在過年時,晚輩們要挑選火紅的山楂果串成佛珠,作為送給姑奶奶的禮物,以祝愿日子圓圓滿滿,紅紅火火。天津人不但過年要吃山楂葫蘆,平日里這也是常吃的零食。不過,到了天津衛(wèi),山楂葫蘆的名稱被簡化成了一個帶兒化韻的字——“堆兒”。
北京的冰糖葫蘆是將山楂用竹簽串起來,蘸上糖,吃起來又酸又甜又脆。而天津衛(wèi)的大糖堆兒卻說不清有多少品種。單說山楂(紅果)一種原料,就有生紅果、熟紅果兩類。生紅果中,有帶餡與不帶餡之分。帶餡之中,有鑲核桃仁兒的、鑲蜜餞的、鑲什錦果仁的。紅果之外,還有水果的、山藥的、小山藥豆的,應(yīng)時趕節(jié),市上有什么干鮮果品,就有什么樣的“堆兒”上市。
天津衛(wèi)賣糖堆兒的有多種形式。舊時有門臉兒經(jīng)營的,如北大關(guān)把角的一家鮮貨店,就是天津大糖堆兒的專賣店。還有就是和平路上的冠生園,他家的大糖堆兒也很出名。沒有門臉兒的個體小販則挎著大提盒走街串巷,吆喝著“大糖堆兒,賣呀!”再簡單點(diǎn)的小販就扛著一個插滿了糖堆兒的草把子,叫賣只一個字并甩一個長尾音:“堆兒咧……”此舉有點(diǎn)像諸葛亮的草船借箭,雖不太講究衛(wèi)生,可紅紅綠綠地勾引著孩子們的食欲。
市井傳奇丁大少糖堆兒
說起天津衛(wèi)的大糖堆兒,叫得最響、最絕的牌子要數(shù)“丁大少爺糖堆兒”?!岸∩佟泵卸〔?,出身于名門,是位遍嘗美食的吃貨。一次偶然的機(jī)會,老北京九龍齋的一位王老爺子蘸的冰糖葫蘆讓丁伯鈺叫了絕,竟然讓丁少癡迷到了幾天不吃就要夜不能寐的地步。于是,丁少花大價錢把老爺子請到了天津丁家,就在客廳里學(xué)得了蘸糖堆兒的絕活。后來,丁家敗落了,幾乎窮困潦倒的丁少卻仍舊保持著耿直的脾氣秉性,不愿意接受別人接濟(jì),力求自食其力,最后竟賣起了大糖堆兒。
丁伯鈺的糖堆兒自有特色。首先他要親手選紅果,皮傷的、有蟲的、個兒小的一概不要。為了給紅果剔核,他專門求教于名廚金三爺。金三爺原來在南市的天津風(fēng)味飯莊——茗園碟子房里工作(碟子房是舊稱,即現(xiàn)在的冷菜間),做的一手好涼菜。筆者的好友、已故的津菜大師馬金鵬先生曾說,他見過金三爺?shù)谋臼?,用一把自制的雙刃小竹刀挑紅果核,1分鐘時間40個紅果就挑了個干干凈凈,速度之快令人瞠目,可謂絕技。有金三爺?shù)奶艉私^技,有王老爺子蘸糖高招,加之丁大少的悟性:掌握熬糖的火候,嫩了不行,吃著粘牙;過了不行,有股焦味,要恰到好處。糖熬好了,什么時候紅果下勺,什么時候要用多大的力氣甩到青石板上,都有講究。所以,丁大少蘸的糖堆兒,咬著脆,吃著酥,掉在地上不沾土,放在皮襖上不沾毛。
丁伯鈺除了每天下午到北大關(guān)賣糖堆兒之外,還做大戶人家的生意。逢年過節(jié),丁大少會接收大戶人家特殊定制糖堆兒的生意。這樣的糖堆兒簡直就是漂亮的工藝品。有用鮮果和蜜餞做原料,一部分一部分用糖粘連在一起的“鯉魚跳龍門”“螃蟹”“大蝦”“大花籃”。最有趣的要數(shù)中秋節(jié)的節(jié)禮“兔兒爺”大糖堆兒,那兔兒爺?shù)拈L耳朵還能搖擺晃動,煞是有趣。丁大少的工藝糖堆兒做好后,要用大玻璃盒子包裝,然后送貨上門。主家當(dāng)然非常歡喜,愿出重金購買。
就憑這幾大特點(diǎn),丁伯鈺的大糖堆兒在天津成了名牌貨。那時,逢年過節(jié)送節(jié)禮,天津人除了要送傳統(tǒng)的蛋糕、壽桃、四時的水果外,還得有一份丁大少的大糖堆兒,那才算是頂有面子的。
總統(tǒng)公子賣糖堆兒
天津有一位鮮為人知的賣糖堆兒的商販,就是做過民國大總統(tǒng)的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袁世凱死后,袁家的生活日益拮據(jù),沒有經(jīng)濟(jì)來源的袁大公子也賣起了糖堆兒。袁大公子的攤子擺在建國道的民主劇場門口。那時,許多戲曲名家都是他的朋友,所以都來捧場,名義上是買糖堆兒,實(shí)際上都會多付錢,照顧大公子的買賣。老戲迷們也都認(rèn)識袁大公子,到晚場散戲時,見他還有未賣完的糖堆兒,也要“包圓兒”捎回去。后來,市面上傳成了歇后語,“公子的糖堆兒——貴?!?/p>
評劇泰斗愛糖堆兒
上個世紀(jì)90年代初,筆者作為記者經(jīng)常去北京拜訪評劇名家新鳳霞,每次登門必然要帶上大麻花和大糖堆兒,她都非常喜歡。原籍天津的新鳳霞,她父親就是靠賣糖堆兒為生的。新鳳霞12歲拜師學(xué)戲。拜師是要設(shè)拜師宴的,可是她家當(dāng)年太窮無錢擺酒,她父親就做了幾十串用料最精、水平最高的糖堆兒帶帶喜氣,也烘托了氣氛,賓主皆大歡喜。
化食清積古有之
天津衛(wèi)的糖堆兒源于北京的冰糖葫蘆,冰糖葫蘆又傳自宮廷御膳。傳說在南宋紹熙三年(1192年),宋光宗趙惇最寵愛的貴妃突然患病,皇上連忙召御醫(yī)會診。但是,貴重名藥用了不少,貴妃仍然粒米不進(jìn)。光宗大怒,將這些庸醫(yī)關(guān)進(jìn)了大牢。無奈之下,貼出皇榜求醫(yī)。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天來了位老和尚,揭下了皇榜,進(jìn)宮隔簾為貴妃切脈。然后,從袋中摸出幾十粒山楂,交代將山楂與紅糖煎熬,每頓飯前吃5枚。光宗見藥方如此簡單,起初不信,但是吃了半個月后,貴妃病情卻大為好轉(zhuǎn)。光宗大喜,重賞了和尚?!侗静菥V目》說:“山楂,性微溫,無毒,有清積、化滯、行瘀的功效?!惫誓苤魏没叔?。南宋時,山楂食品被稱為“蜜彈子”,明清御膳房稱“糖堆兒”,均為皇宮常備化食清積的保健食品,后來流入北京民間,俗稱“冰糖葫蘆”。
山楂又名山里紅、紅果、酸楂、棠球、胭脂果等,是一種落葉喬木或灌木植物的果實(shí),分布于中國、俄羅斯的西伯利亞與朝鮮。山楂作為藥食兩用果,鮮果采收后較少上市,一般用于制藥或蘸糖葫蘆,或者制成山楂餅、山楂片、山楂丸、山楂沖劑和山楂酒等投放市場。據(jù)測算,每100克的山楂肉中,約含能量406千焦、蛋白質(zhì)0.45克和維生素、微量元素等。此外,還含有三萜類和黃酮類成分,對防止心律紊亂、降低血清膽固醇和降血壓有著良好的作用。中醫(yī)認(rèn)為,山楂味酸、甘,性微溫,歸脾、胃、肝經(jīng),有消食化積,活血散瘀之功效。值得注意的是,山楂的助消化是通過“破氣”來去清積滯的,食之過多會傷人中氣。所以,平素脾胃虛弱、胃酸過多或患消化性潰瘍者不宜使用。服用滋補(bǔ)藥物期間也忌食用。
山楂入饌風(fēng)味佳
我國早在古籍《爾雅》中就有關(guān)于山楂的記載,有近三千的栽培歷史。但我國的山楂樹大多數(shù)為野生,管理粗放,產(chǎn)量不高,近年來才開始重視山楂的栽培,面積有所擴(kuò)大。我國的山楂主要產(chǎn)在山東、北京、天津、河北、遼寧等地。世界上薔薇科山楂屬的植物有一千多種,我國有其中的17種,包括大山楂、敞口山楂、大金星、圓果山楂、方果山楂、葫蘆頭、遼紅、豫北紅等。
天津產(chǎn)的山楂有兩種,一種是面果,個頭大、色紅、肉質(zhì)面嫩、酸中帶有甜口;另一種天津人稱之為“鐵果”,其形如彈丸,外皮深紅帶有斑點(diǎn),肉色粉嫩、味酸多甜少。各飯莊喜用鐵果制作涼菜,而面果則用來制作京糕、紅果粘子、糖堆兒。山楂食品是老百姓家宴中的常備菜品。炒紅果、紅果酪是常見的甜品。紅果餡是家庭中制作元宵、點(diǎn)心、八寶飯等的必備原材料。山楂食品走入了千家萬戶,被創(chuàng)制出各有千秋的百態(tài)美食。
天津人在春、夏、秋、冬各季節(jié),都能吃到各式各樣的紅果食品,而且隨著季節(jié)變化出了不同的風(fēng)味。新鮮山楂切片曬干后用途很廣,夏季可以加工成果子干湯、酸梅湯,伏天沏山楂片水祛暑,是老百姓家中的常備之物。山楂片經(jīng)炮制后還可入藥。天津的名中醫(yī)李永成先生就善用“焦四仙”,以炮制成炭的山楂片即焦山楂和焦麥芽、焦檳榔、焦神曲配伍為藥,用于消化不良、厭食、胃中飽滿等,且益保健養(yǎng)生。
雖然山楂有很多健體強(qiáng)身的功效,但百姓喜愛山楂的理由還是因為它是紅果,它又圓又紅,給每個家庭都帶來一種紅紅火火、圓圓滿滿的喜氣。
(下期預(yù)告:調(diào)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