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力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國門的開放,外國人不斷涌入中國,外國人犯罪問題也隨之而來。在國內一些經濟發(fā)達城市,外國人犯罪頻頻發(fā)生,涉及罪名也不斷增多。外國人犯罪,本質上和中國人犯罪并無不同,也同等地受中國司法管轄和刑法約束,但因為法律上、程序上的不同,使得外國11人犯罪案件的辦理因不為人知而顯得格外神秘。
廣東省是國內常住和臨住外國人最多的省份之一,省內檢察機關在公訴外國人犯罪案件時,做了大量有益嘗試,從確認管轄、聘請翻譯到身份核查、搜集證據,再到建立司法協助機制、保障人權。廣東省檢察機關對外國人犯罪的案件的成功查辦,為其他地區(qū)司法機關公訴涉罪外國人提供了有益借鑒。
長期居住在廣州的人,很多都對越秀區(qū)的淘金路、火車站附近的三元里以及小北路印象深刻。每到交通繁忙、假日悠閑的時候,街上總會涌現出一大批外國人,淘金路的外國人多以白人為主,大約都是一些白領;而三元里和小北路則以黑人居多,從事服裝批發(fā)生意。
“廣州流傳著一個說法,說廣州人里每10人就有一個非洲人。當然這種說法不準確,但是卻體現了本地人對外國人不斷增多的擔心?!睆V東省廣州市越秀區(qū)檢察院公訴科副科長銀建國告訴記者,近年來,廣州市區(qū)涌入的大量外國人,引起了本地居民對自身安全問題的擔憂。
從2010年至今,廣東省各級檢察院共起訴了外國籍被告人1274人,占起訴總人數的0.2%,平均每年要逮捕260名,案件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地帶。
“平心而論,外國人犯罪的案件,和本國人犯罪的案件,本質上并無不同。但是從程序上、具體辦理過程上,外國人犯罪的案更加復雜和嚴肅。”廣東省檢察院公訴一處處長沈丙友告訴記者。
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外國人犯罪逐漸增長
縱觀外國人犯罪在中國的發(fā)展歷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這將近30年時間里,中國國門對于大多數外國人來說是封閉的,外國人犯罪主要是涉及國家安全的犯罪,例如間諜罪等。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從設立對外經濟特區(qū)到全面開放,允許外國人自由旅行的地區(qū)也大幅增加,經商、旅游甚至常住。外國人帶來的犯罪問題也在不斷增多,涉及的罪名一再增多。經濟類犯罪、人身傷害類犯罪、涉毒走私類犯罪等等,不一而足。
據調查,目前在中國的外國人,主要還是集中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北上廣是外國人主要的聚集地,外國人犯罪問題也主要集中在這些地區(qū)。
廣東省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國內外國人最多的省份之一。根據2014年12月廣東省公安廳公布的統(tǒng)計數據,2014年1至11月,在粵常住外國人約9.5萬人,而臨住外國人達388萬人次。
沈丙友介紹,從廣東省檢察機關查辦的外國人犯罪案件的性質上看,多為比較嚴重的刑事犯罪,如毒品犯罪、走私犯罪等,而且案件涉及多個國家,影響廣泛。“廣州作為南亞、東南亞制毒基地的‘中轉港’,通過廣州前往非洲、東亞、澳大利亞、歐美的毒品近年來數不勝數?!鄙虮迅嬖V記者。
除了犯罪性質比較嚴重以外,部分外國人本身也存在一定危險性。
廣東省東莞市檢察院曾經辦理了一系列“三非人員”的案件,“三非”人員,即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業(yè)的人員。例如近年來有很多東南亞人通過偷渡的方式進入中國,或者通過一些正常渠道進入中國的非洲人,來到中國以后就把自己的護照撕掉或者扔掉,犯罪被捕后拒絕說明自己的國籍?!叭恰鄙矸菔沟眠@些人成了治安管理中的定時炸彈。
辦理外國人犯罪案件先要確定管轄權
“外國人犯罪的案件,首先涉及管轄權的問題?!敝楹J袡z察院檢察官簡智偉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中國《刑法》第6條到第9條規(guī)定了刑事案件管轄的4個原則:屬地原則、屬人原則、保護原則和普遍原則。除了屬人原則,其他3項原則都與外國人犯罪有關。按照最基本的屬地管轄原則,外國人在中國境內犯罪的,除特殊情況以外,中國有管轄權;而根據保護原則,外國人在境外實施對中國國家或公民犯罪的,如果其犯罪行為按照中國《刑法》最低刑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且按照犯罪地國家的法律也屬于犯罪的,中國也有權管轄;普遍原則則是:對于中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guī)定的罪行,中國在所承擔的條約義務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
《刑法》第11條還規(guī)定了外國人犯罪的特殊情況:“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一般來說,外交代表,如大使、領事等,外交代表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來華訪問的外國元首、政府首腦等,都享有刑事管轄豁免權。他們犯罪,中國不能適用本國刑法進行管轄,但是也不會聽之任之,而是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例如要求派遣國召回、宣布其為不受歡迎的人、限制離境等。
在辦理涉外案件的過程中,偶爾會發(fā)生國籍沖突的情況。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毛立新告訴記者,國籍沖突在外國人犯罪案件中很常見,既可能因為是雙重國籍,也可能是無國籍引發(fā)爭議,這涉及當事人權利等問題。
根據國際法的相關規(guī)定,無國籍人的個人身份,應受其住所地國家的法律支配,如無住所,則受其居住地國家的法律支配,因此由我國管轄,適用我國刑法并無法律上的障礙。而雙重國籍人在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時可以擇一國籍申請照會使館,以維護自身權利,但是這也不影響我國根據屬地原則對其提起公訴。
因為國籍引發(fā)的爭議也曾出現過。2014年2月10日開庭審理的廣東惠州富商胡某某涉黑案,胡某某的辯護人就提出過胡持外國國籍,當時該國領事館還派了領事人員來旁聽案件庭審,而法庭最終卻沒有確認其為外國國籍,而該國領事館后來也認可了法庭的判斷,就沒再參加庭審。
國籍爭議問題也衍生出身份核查難題?!坝泻芏嗌嫦臃缸锏耐鈬?,身上并不隨身攜帶護照,有時犯罪嫌疑人自己會供述國籍,但從程序上來說,我們是需要領事館進行確認的。我們一般通過領事館把協查函發(fā)到該國的外事部門,如果幾經催促對方不回復,也沒有辦法。”袁煥年告訴記者,再加上有一些護照也有可能是假的,得不到信息確認的話,這種錯誤就容易延伸到庭審,甚至判決。
檢察機關起訴實施集中管轄
外國人犯罪在我國國內司法區(qū)域管轄權問題答案則相對明確。2013年以前,鑒于外國人犯罪的復雜性和嚴重性,我國刑訴法規(guī)定外國人犯罪的案件由中級法院一審,而2013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修改后刑訴法,將一般外國人犯罪的案件管轄權下沉,一審開始由基層法院和檢察院辦理;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隨后出臺的司法解釋,又要求外國人犯罪案件集中辦理。
這樣的規(guī)定,也使得全國檢察機關對外國人犯罪的案件進行了重新分配。以廣東省為例,珠三角地區(qū)都分配了專門辦理外國人犯罪案件的基層檢察院,如廣州是由越秀區(qū)檢察院專門辦理、東莞是由東莞市第一市區(qū)檢察院專門辦理;而廣東省其他外國人犯罪相對較少的地區(qū),如粵中西北地區(qū),也采取指定管轄的方式,由廣東省檢察院將其指定到力量集中、經驗豐富的檢察院進行辦理。
“粵東某市檢察院曾辦理一起美國籍犯罪嫌疑人的案件,因為辦案經驗欠缺,辦案條件也比較差,導致案件辦理進展緩慢。來回奔波的美國領事館領事也覺得太辛苦了。經過討論,我們最后采取了指定管轄的辦法?!鄙虮呀榻B。
根據記者調查,國內的很多地方采取的也都是與廣東省類似的集中辦理的辦法,例如北京,北京市檢察院指定了北京市朝陽區(qū)、海淀區(qū)、東城區(qū)、西城區(qū)以及北京鐵路運輸檢察院來辦理外國人犯罪的案件,每個基層院辦理一部分轄區(qū)的案件,例如犯罪地在朝陽區(qū)、豐臺區(qū)、通州區(qū)、密云區(qū)轄區(qū)內的外國人犯罪案件,由朝陽區(qū)檢察院統(tǒng)一辦理。
“集中化、專門化、透明化是廣東省檢察機關辦理外國人犯罪案件的主要做法。實際操作起來,效果也挺好?!鄙虮呀榻B。
除上所述的集中化,專門化則體現為專人、專辦、專業(yè)的要求。沈丙友介紹,基層檢察院辦理案件都是由專人來辦理的,比如成立一個涉外案件團隊,由專門的院領導來負責,具體職責是防止因為辦案程序不完備,造成外交上的紛爭。
例如廣州市檢察院辦理的日本議員櫻木琢磨涉嫌運輸毒品一案,因為櫻木琢磨的日本議員身份,案件的整個辦理過程都公開透明,檢察院必須保證案件程序正當、質量過關。
通過司法協助也能幫助搜集證據
確定管轄權以后,外國人犯罪仍面臨證據搜集等方面的問題。沈丙友告訴記者,外國人犯罪案件比起一般刑事案件而言,本來難點就多,而難度近年來還在逐步加大。主要涉及犯罪防控、證據搜集等方面的問題。
外國人犯罪,主要是外國人涉毒、涉私犯罪,防控方面難度很大。拿占外國人犯罪案件絕大多數的走私毒品案件來說,除了犯罪嫌疑人藏毒的手法高明之外,還存在著“兩頭在外”的特點。毒品的供應商和買貨方都在國外,他們只是找一些代理公司代為報關,報關公司只負責報關,不負責保證貨物安全,所以很多時候辦案人員只能逮住報關公司,而真正的走私方都在國外,沒有辦法查處。這種情況就決定了很多時候打擊走私犯罪,只能打擊末梢,而無法把根源打掉。
外國人犯罪的證據搜集問題也很復雜,多數要牽涉到三地,取證難上加難。比如非洲來的一批毒品,從中國過境,到日本去。這批毒品在中國發(fā)現的時候,可能只是多單中的一單,而其余的已經運到日本去了,或者還沒有發(fā)貨。已經完成交易或者沒有發(fā)貨的,發(fā)現被查他們就會立刻停止發(fā)貨,改用別的方式進行交易,這樣一來其他毒品就沒有辦法去查處了。
根據這些現象,廣東省、北京市等地的檢察機關也在加大措施控制這種犯罪,從加強國際合作的角度解決問題。
比如提前介入的北京市檢察院,如果發(fā)現某個案件的貨源來自某國,就通過照會該國在北京的使領館尋求司法協助的方式去取得別國的支持。
照會其實是一種外交方式,在外國人犯罪的案件中,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guī)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對外國人采取強制措施的,應當在48小時以內報告公安部,同時照會外國人所屬國家的使領館。此后再作出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決定或者拘留、逮捕決定的時候,也要進行照會。照會通常是書信形式,兩國可以通過照會溝通對案件的看法,或借此加強合作。
正式的司法協助能夠加強證據的合法性。如果外國人犯罪案件庭審的時候,出示的證據沒有經過司法協助的渠道取得,通常會引起質疑。例如廣東省檢察機關從香港取證,香港警方會標注:此書證不能作為呈堂證供。由于他們的標注,在法庭上直接使用這些證據就存在疑義?,F在廣東省已經著手廣泛建立司法協助的協議,用于確定證據的合法性,例如同香港的中國法律服務中心合作,辦案人員委托搜集的書證,會在這個機構進行鑒證,鑒證機構鑒定為可以作為呈堂證供之后,就可以直接拿來用。
“我們又在嘗試將境外的證人請到境內來作證。還有就是遠程證人作證的做法,通過兩國司法協助的組織,證人在庭審時通過視頻來進行作證。此外,我們還嘗試把自己搜集的證據移交境外,利于對方追究其犯罪行為。前一段時間,廣東省檢察院就向澳大利亞移送一些毒品走私案件的線索和證據。”沈丙友說。
土語翻譯最難找
辦理外國人犯罪的案件,還有一個難點,就是跟外國人溝通。廣州市檢察院辦理櫻木琢磨的案件使用了3種語言開庭:普通話、英語、日語,庭上的每句話都要譯成3種語言,所以開庭進展非常緩慢。而如果翻譯水平不高,那么案件的辦理將更加困難。非洲人、南亞人很多會一點英語,但是很難聽懂,一般都要聘請能說其當地土語的翻譯,這樣的翻譯就很難找。所以,廣東省基本所有辦理外國人犯罪的檢察院,都有簽約的翻譯公司,通過這種專業(yè)的流程,可以使案件的辦理效果更好。
請翻譯有時也是個技術活,有的要花很長時間,例如廣東的翻譯公司很少有會俄羅斯語的,通常需要廣東的翻譯公司與北方的翻譯公司聯系,再由他們推薦人選,一來一回通常半個月時間就過去了。而請不到合適翻譯的情況也偶有發(fā)生。
廣州市檢察院公訴一處檢察官李奇湛告訴記者,之前該院辦理的“10·09”專案中,犯罪嫌疑人多數來自某國的白沙瓦地區(qū),其方言普什圖語、烏爾都語都極少人說。當時,辦案的黃埔海關苦尋不到翻譯人員,只好從其他省調來了一名長期從事巴基斯坦海關緝私工作的專業(yè)人員參與翻譯;而廣州市檢察院則是通過翻譯公司找到了北京市外國語學院烏爾都語研究生班,請了一名專攻烏爾都語同聲翻譯的研究生作為翻譯。
所有外國人犯罪案件都必須注重人權保障
查辦外國人犯罪的案件,因為涉外因素的存在,外交、人權總是格外重要。沈丙友介紹,很多地方檢察機關的做法是信息公開?!爸饕欠乐剐畔⒉粚ΨQ,防止外國人說不了解?!鄙虮颜f。
外國籍犯罪嫌疑人的權益保障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至關重要。廣東省檢察院辦理這類案件,除去領事探視等常規(guī)服務之外,對外籍未成年人也適用合適成年人在場制度。
例如,越秀區(qū)檢察院曾經辦理了一起烏克蘭一名16歲未成年人在廣州盜竊的案件,他的父母在烏克蘭,所以辦案人員專門找到了廣州市關工委(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請了一名工作人員作為合適成年人參加訴訟。雖然這名工作人員不會烏克蘭語,不能和那名未成年人溝通,但是也在監(jiān)督辦案的過程中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其實一旦進入中國的司法程序,外國人和中國公民一樣適用刑法規(guī)定。此外,對于犯罪的外國人,還可以獨立或附加適用一種特別的附加刑,即驅逐出境。獨立判處驅逐出境的,該外國人要立刻出境;附加判處驅逐出境的,必須在所判處的主刑執(zhí)行完畢之后,再執(zhí)行驅逐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