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
醬牛腱子
年底了,來點兒口味重、顏色深的醬肉系列。醬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yǎng)脾胃、強(qiáng)健筋骨、化痰熄風(fēng)、止渴止涎的功效,適用于中氣下陷、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者食用。這是食療方面的好處,口味就更別提了,非常解饞。各家有各家的妙招,民間的做法不下十幾種,具體怎么做呢?那叫我一說就沒完了。說得簡單了吧,您各位掌握不好;要說細(xì)致了,兩千字也不夠使的,咱們留個懸念,有機(jī)會明年再講。無論是大節(jié)小慶還是家人聚會,醬牛肉冷食切片兒可都是不錯的選擇。
醬豬肉
醬豬肉要選用硬肥硬瘦的后座兒方肉,先用熱水緊一遍,就是放開水里煮一煮,使表面迅速收縮。搭出來晾涼或者過涼水,戴上老花眼鏡擇毛兒,不花眼的就別戴了。一般來說臀部沒有什么毛,不用太仔細(xì)。燉肉時需要加的香料種類非常多,您可以根據(jù)個人口味自行配制。咱們這里主要說說黃醬,干黃醬用水澥開,撈出豆渣后用黃醬湯輔以蔥、姜、料酒來煮肉,豬肉惡味稍重,所以要多放些醬。等湯汁飄出黃醬蔥香再放面醬、醬油、老抽等調(diào)味料。這里有個竅門兒,每次做醬豬肉之前我都先燉兩鍋肉或者排骨、肘子,留著那老湯不扔專門做醬肉,這樣才能讓肉馥郁濃香,回味無窮。
醬雞腿
在醬肉的基礎(chǔ)上,再制作醬雞腿就容易多了。雞大腿也好,琵琶腿也罷,將制作完醬肉的老湯留用來腌制雞腿,余下的就是掌握好“臥缸” (即制作好的雞腿肉連湯帶肉放涼后裝入缸中腌制) 的時間,時間短了不入味,時間長了又會偏咸,需要您仔細(xì)觀察、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