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四大才子中,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三人的名字家喻戶曉,但還有一個人的名字卻甚少被提及,影視作品中他往往只是作為湊數而存在,這個人叫徐渭。
徐渭出生于一個正逐漸走向衰落的官僚家庭,他的母親是一位連姓氏都未曾留下的婢妾。在父親享有絕對權威的家庭中,徐渭出生不久就被抱到正室名下撫養(yǎng),生母被踢出徐宅,另嫁他人。許多年后,歷經人間滄桑的徐渭將母親找回,那時徐宅早已易主。
徐渭一生不得志,而他也花了一輩子時間與世界抗衡。年輕時徐渭天資聰穎,學堂老師對他贊不絕口,但他最終連個舉人都沒有考??;他曾有過一段美好姻緣,妻子卻過早離他而去;他曾奮勇反抗倭寇,也曾被人招入幕中,但仕途卻屢受挫折;到中晚年時,他患上精神疾病,殺死第二任妻子,獲牢獄之災;最終恩仇還不了,換得個晚年潦倒光景,一輩子只有窮苦與不得志。
盡管仕途不得志,徐渭在詩詞書畫上的造詣卻是極高。袁宏道稱他為明代第一詩人,鄭板橋自稱“青藤門下走狗”(徐渭號青藤老人),齊白石也曾說過,“恨不生三百年前,為青藤磨墨理紙”。所以現在很多人知道徐渭,并不是因為他的詩詞,而是他的書畫。浙江紹興是徐渭的故鄉(xiāng),如今徐渭的一些書畫復制品便陳列在方寸大的青藤書屋中。
順著逼仄的后觀巷走幾步轉個彎,再沿著青石板走過幾戶人家,便是青藤書屋。青藤書屋的格局非常簡單,進門是一個小院,左手邊設有一間小屋,用作售票兼售旅游紀念品。小院向里是一條鵝卵石鋪成的曲徑,旁放著幾缸荷葉,盡頭有一處天池(徐渭又號天池山人),再往里走便是兩間相連的房間,一間放著古時衣柜和床鋪,另一間稍大的房間就作為徐渭書畫陳列室,玻璃柜里隔著他所有的才華與理想。陳列室外還有一片小天地,墻邊長著的兩棵參天大樹將天空擋去了大半,五塊錢的門票,三分鐘就可以走到盡頭。相比兩條街外的人頭攢動的魯迅故居,青藤書屋和它名義上的主人一樣,在一個角落里看著世界的熱鬧和浮躁。
在徐渭眼中,這或許并沒有什么。二十歲左右的年紀,徐渭離開徐宅,開始漫漫幕僚生活,自此,他再未曾回過老宅,甚至很少踏足紹興。所以后觀巷里的青藤書屋,只是一份對徐渭的吊念。
當筆者參觀完青藤書屋的兩棵參天大樹,準備奔赴人潮擁擠的魯迅故居時,門口一抹亮色忽閃而過,在一小塊沒有青草的泥濘中,一株月季靠著墻角默默地生長,隔著細細的小雨,粉紅色的花瓣悉數綻放。
徐渭一生愛花,七十二歲暮年他寫了一首名為《春興》的詩,里面有一句“因思花草猶難輟,卻悔從前受一經?!弊x過的經書,一經就足以后悔,功名利祿占用了人生太多寶貴的時間,最終能讓人時常想念的,原來是這世間的花木。(文/袁晶瑩 本刊記者yuanjy@21jingj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