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慶
老菜單是研究餐飲文化史的重要參考。說到這一話題,我們不妨先讀一則清人日記。曾就學(xué)于同文館,后來成為中國第一批翻譯人員的張德彝,在日記《航海述奇》中記錄了他在1866年(清同治五年)從天津乘英國輪船到上海去,船上的伙食是“每日三次點心,兩次大餐……所食者,無非燒炙牛羊雞魚,再則糖餅、蘋果……飲則涼水、糖水、熱牛奶、菜肉湯、甜苦洋酒”,“更有牛油、脊髓、黃薯、白飯等物”。張德彝也詳細記錄了相關(guān)的餐具:“每人小刀一把、大小匙一、叉一、盤一、白布一、玻璃酒杯三個。”
進入民國后,天津的西餐不但烹制考究,而且力求正宗,無論是精美的頭盤,最見功力的湯類,風(fēng)味各異的主菜,還是各式各樣的甜品、面包或洋酒、咖啡等,大多能做到檔次齊全,應(yīng)有盡有。比如,黃油燜乳鴿、德式牛扒、罐燜牛肉、紅菜湯等便是起士林的拿手菜,甚至比歐洲廚房里的手藝還要地道。天津城市的開放與天津人的包容、開明,讓華洋西餐館在這座城市占了天時、地利、人和,大小西式餐飲生意做得大、紅紅火火,就連外國人也要刮目相看。
20世紀(jì)二三十年代的西餐餐價一般是按人計算,每人七八角到一二元大洋不等。國民飯店西餐廳高檔豪華,那里的3菜1湯加小吃的價格是1元5角。至于西餐的套餐,價錢還要便宜??纯?0世紀(jì)初的一份西菜單就明白了。以1人份為例,每套上等大菜4元(銀元)、中等大菜1.5元。另如,乳油湯3角,水魚湯2角,番茄湯1.5角,牛乳湯1.5角,紅酒燴鴨3角,英腿鴿蛋2.5角,燒牛肉1.5角,牛油布丁1角,杏仁布丁1角,白蘭地布丁1角,面包免費。
我們再通過老菜單來讀一讀久負盛名的利順德飯店的故事。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的利順德飯店聞名中外,百多年來,這里風(fēng)云際會,濃縮了中國近代史的滄桑足跡。作為天津第一家涉外飯店,大量中外政要、文化名流、國際友人下榻于此,留下了許多人文往事。筆者收藏有幾份“文革”期間“天津大飯店”的菜單。不過,可能您會不解,“天津大飯店”與利順德有什么關(guān)系呢?
19世紀(jì)八十年代末,天津外國租界內(nèi)的建筑如雨后春筍,新形勢下,多年前殷德森原建的泥屋飯店的小樓已明顯落伍。光緒十二年(1886),在英租界工部局德璀琳的主持下對飯店進行了重建,新建的大樓建筑面積達6200多平方米,并命名為利順德飯店。同時,德璀琳為表達對直隸總督李鴻章的知遇之恩,特又將飯店命名為總督府飯店,兩個名稱一同使用。1943年初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日軍占據(jù)了利順德并更名為亞細亞飯店。1945年末,飯店由國民政府接管后交給原主,恢復(fù)利順德原名。新中國成立后,利順德成為天津第一家涉外飯店。1952年初,因飯店經(jīng)營下滑的問題改由天津市政府管理,此時更名為天津大飯店。盡管歲月更迭,但利順德飯店始終是天津最高級的餐飲服務(wù)標(biāo)志。
1971年2月13日,外交部在天津大飯店招待來津的馬里、敘利亞等六國外交官,當(dāng)日菜單所示的4道配碟(涼菜)是桂花栗子、炸果仁、紅果蘸子、芝麻南糖。主菜8道,有芙蓉干貝湯、香酥雞、兩作大蝦、果汁桂魚、油燜肥鴨、烤羊肉串、冬菇油菜、什錦冰糖蓮子。點心有炸元宵、唐山麻糖、三鮮水煎餃、牛肉燒麥等。同年10月4日,阿爾巴尼亞體操隊下榻天津大飯店,飯店特別烹制了馬愛司大蝦、沙拉、桃仁雞球、芝麻百花鴨子、鐵鍋蛋等18道菜品與點心。當(dāng)年,國民經(jīng)濟與生活水平尚欠發(fā)達,如此佳肴實可謂天堂盛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