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鄭麗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存在,歷來都是從精神層面研究,但是隨著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校園文化作為一種資源,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經(jīng)濟和社會作用。本文從校園文化資源的定義、類別出發(fā),以北京大學為例,探討校園文化資源開發(fā)的模式。
一、校園文化的內涵及作用
(一)校園文化的定義
筆者認為校園文化需要具備以下幾點:首先,要充分肯定校園文化的主體內容是校園精神文化,包括主體的知識文化部分、校園主流思想、積極的校園文藝文體活動和自身特有的文化內容;其次,作為精神文化載體的校園景觀,不論是校園人文景觀還是自然景觀,都是以有形的形式表達無形的文化和校園的靈魂;最后,校園文化要形成特有的文化魅力,則需要“文化意味”與“文化形態(tài)”的有機結合形式。所以,人為的規(guī)劃與創(chuàng)造可以給校園文化帶來新的生命力。
綜上,筆者認為,校園文化是指校園在自發(fā)或人為規(guī)劃與引導中,形成的以校園景觀為主要載體,以校園生命力為發(fā)展主線,以一切與校園有關的人文精神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形式。
(二)校園文化的作用
從校園文化的形成上來看,校園文化是在長期的校園生命時間內不斷塑造積淀下來的客觀文化。校園文化有穩(wěn)定部分的文化內容,也有變化不斷發(fā)展的部分,那么現(xiàn)有的校園文化對后續(xù)的文化內容提供著可貴的土壤。
從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吸引力上來看,學校獨特的辦學理念、辦學層次、杰出的校友、政府關注程度等宏觀上構成的校園文化影響力,成為校園文化的第一實力。
從校園文化營造的氛圍上來看,校園自身文化氛圍,如學風,對在校的學生來說,既是無形也是無價的,客觀的文化約束力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也有利于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從校園文化對校園工作人員的影響上來看,校園文化會影響其歸宿感和工作激情,以及在此種文化氛圍內的創(chuàng)作力和對學生的引導教育上,進而影響學校的發(fā)展與壯大。
二、校園文化資源的定義和類別
(一)校園文化資源的定義
校園文化資源是指在校園這個特殊領域內產生的能帶來經(jīng)濟利益和社會效益的文化內容,是人們從事關于校園文化生活和生產的前提和準備。校園文化資源既包括現(xiàn)有的文化資源狀態(tài),同時也包含不斷積淀成長變化的文化內容。
(二)校園文化資源的類別
校園文化資源是一所學校擁有的最具特色的,并且可以加以利用與開發(fā)的自身資源。根據(jù)文化資源的不同屬性,可以將校園文化資源分為:文化景觀資源、自然景觀資源、師資科研資源、校園符號資源等。
1.文化景觀資源。校園的文化景觀資源,主要是指校園在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富有寓意的建筑樓群、雕塑、人工湖、廣場、名人紀念館、校園博物館、科技館等所構成的文化現(xiàn)象的復合體,它反映著一個學校最基本的文化特征,它是校園歷史的見證與文化傳承的載體。校園文化景觀對學生起著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審美以及認同和歸屬感的培養(yǎng)作用。
2.自然景觀資源。自然景觀資源是指校園所處的地理位置為校園帶來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優(yōu)勢,主要是校園內可供觀賞、游玩、使人產生美感的自然環(huán)境及其景象的組合。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資源不僅可以為校園帶來一個清新靜謐的生活與學習環(huán)境,也可以提升學校的旅游價值。櫻花之于武漢大學,“中國最美的大學校園”稱號之于廈門大學的意義就在于此。
3.師資科研資源。學生、老師、學術這些都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也是學校發(fā)展的基礎和條件。校園文化的主體是具有較高文化層次、較好人文修養(yǎng)的教師和作為青年才俊的學生,豐富的教學資源,對高校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學校的知名校友、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以及學校的各類排名等都是學校最有力的競爭優(yōu)勢。
4.校園符號資源。深刻的文化自覺、博大的文化關懷、高遠的文化追求,這些都是一個學校的文化精神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在此基礎上,校園也衍生出了自己的校園符號資源,如?;?、校訓、校旗、校歌、校慶日、校園宣傳片等。這些資源是校園文化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最好的來源,是一個學校區(qū)別于另一個學校最有力的證據(jù),是校園與外界溝通的橋梁,是校園與其所處城市凝聚力的體現(xiàn),也是學生美好回憶的紐帶。
三、校園文化資源的開發(fā)模式
北京大學作為我國名校校園文化資源開發(fā)的一個成功案例,其有著很多獨到的開發(fā)模式,值得其他名校和非名校學習。它不僅充分利用了學校所具有的各種優(yōu)勢資源,在校園文化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中,又衍生了很多其他文化資源。
(一)校園景觀的旅游開發(fā)模式
1.個人旅游模式。北京大學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典范,由于其在教育領域的權威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了很多莘莘學子。北大不僅成為眾多學子心中神圣的教育殿堂,它的知名度也讓很多人前往。所以,北大的校園旅游業(yè)在廣大民眾的呼聲中應運而生,北大實行了校園對外開放后,吸引了不少慕名而來的游客。北大也意識到這是外界對學校的一種肯定,發(fā)展學校旅游業(yè),接待游人參觀并聽取游人意見,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學校進一步的發(fā)展。另外,百年名校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其他學校無法比擬的,因此,在這一歷史優(yōu)勢下,學校可以以“古老”作為一個對外開放點,為眾多對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感興趣的學者專家提供一些對外開放、到校參觀與旅游的機會。在此契機下,北大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可游、可觀、可學優(yōu)勢,發(fā)展旅游業(yè),進一步增大了人們對這所名校的向往欲望。隨著赴北大旅游人數(shù)的增加,校園文化旅游模式也正式拉開帷幕,這同時體現(xiàn)出了北大的兼容與博大,進一步提升了學校在人們心目中的神圣位置。
2.接待中小學生勵志參觀模式。北大古老的建筑、優(yōu)秀的學術資源和積極奮進的學風成為很多中小學學生追求的學府,參觀北大看似是一種旅游行為,實則是一種人生的激勵。因此,接待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前去參觀,讓他們具備大學學習以及美好大學生活的概念,也成為老師和家長的一種迫切要求。于是,北大把接待中小學生前去勵志參觀作為他們發(fā)展旅游業(yè)的重點,主要項目包括家長自發(fā)組織的旅游、學校組織參觀以及夏令營、冬令營等。
北京大學作為教育機構,并非以盈利為目的,僅是順應民眾需求,加大國民對教育的認知與重視。游人參觀校園前,需要到學校保衛(wèi)處網(wǎng)站下載預約申請表,于周三周四通過郵箱進行網(wǎng)上預約,如果預約成功,他們則需打印出預約申請表,加蓋單位公章,于周六周日進校參觀。每天可允許7~8個團體進校參觀,每個團體不超過100人,并且參觀時間控制在一個半小時左右。但是,也并非所有團體都可以獲得進校許可,一般來說培訓學校、單位、研修班等具有優(yōu)先權,對于旅行社,學校則會控制他們入園的數(shù)量,并且也只有部分口碑較好的旅行社可以獲得審批資格,比如首都旅行社、北大旅行社等,一些小規(guī)模、沒有合作過的旅行社是無法獲得許可的,這也是對學校以及學生的一種尊重。而且,為保障學校學生的安全,北大禁止一切旅游車輛和私家車進入校內。
(二)校園文化衍生品開發(fā)模式
1.以校園為主題的文化產品。為滿足參觀北大游客的消費需求,北大順勢推出了具有北大特色的校園文化產品。這些既可以加大對學校本身的宣傳,提升北大的對外形象,還形成了一定的經(jīng)濟效益。北大古老且神圣的建筑風格,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因此,北大校辦方將北京市以及北大校園最具特色的景觀資源,加以印制,制作成了以北大為依托的紙質文化產品,如筆記本、明信片、書簽、文化衫、圖畫掛歷等。這些文化產品,不僅可以體現(xiàn)出北大的校園文化特點,而且能夠刺激游客的購買欲望。
2.以校園為主題的文化服務。北大憑著突出的學術優(yōu)勢拓展出越來越多的經(jīng)濟活動,如承接各類商務會議,這些會議不僅可以提升學校的社會地位,同時也會吸引眾多學術界、商界的名流。對有些會議,學校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但有一些條件要求。首先,校方要看租用這塊場地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有利于本校學生、有利于社會公益事項的,學校才會考慮讓其租用;其次,并非學校所有的場地都可租用,學校操場、教學樓下、餐廳前等空地可以租用。此外,對于一些講座,學校會同意其租用學校會議中心和體育館。最后,學校不允許任何商業(yè)性質的宣傳活動,如帶有商業(yè)性質銷售產品等,這類個人或團體是不允許進入校園的,如果被發(fā)現(xiàn)便會立刻驅逐出校園。對這類校園文化資源的開發(fā),不僅能讓學校在社會上取得良好口碑,提升校園文化影響力,而且也能促使學生更好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