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開宇
摘 ? ?要: 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英語課程評價要盡可能地做到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形式和內容的多樣化,評價目標的多維化。評價應反映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積極作用。本文從評價主體這個維度,探討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哪些評價方法。
關鍵詞: 初中英語 ? ?評價主體 ? ?教學方法
一、學生自我評價
王守仁曾說:“學須反已,若徒責人,只見得人不是,不見自己非。若能反已,方見自己有許多未盡處,奚暇責人?!闭n堂學習中為什么不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自我省察呢?老師總是抱怨付出努力卻不見回報,課堂上歇斯底里地反復強調,糾正學生的錯誤,但教學效果甚微,學生依然犯錯。究其原因,錯在教師沒有給學生足夠的自己反省的時間。為了節(jié)省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對學生的展示成果直接給予評價,以為這樣就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殊不知,學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將自身經驗帶進學習過程、強調學習者作為積極的意義建構者和問題解決者”。所以真正有效的評價應該建立在學生主動理解錯誤的基礎上,如果自己沒有意識到錯誤,別人怎么糾錯都是無用的,所以老師在評價過程中不能越俎代庖,把學生當做知識灌輸的對象,代替學生找出錯誤。教師應該在活動前讓學生了解評價標準,然后在評價時讓學生對照評價標準,對自己的展示成果進行客觀的評價。教師只要在旁給予適當的引導,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的方法,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利用評價表對自己進行反思,學生清楚地知道哪些地方是自己達到標準的,哪些地方還有不足需要加強,為接下來的努力提供方向。學生學會自我評價,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奠定基礎。
二、學生間的相互評價
同學間的評價可以采用多種方式,比如同桌間的評價、小組內的評價、小組對小組的評價,甚至可以是一個人對整個班級同學表現的評價。由于同學間相處時間長,彼此相互了解對方的學習情況,因此互評中的學生能夠以一個獨特的視角,可能是老師沒有關注到的,客觀公正地給予評價。老師在課堂上應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討論與合作,勇敢地指出他人的不足。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同伴們可以相互學習和提高,即揚長避短。學生可以及時反思:我在哪些方面做得很好受到了同伴的認可,還有哪些不足需要改正,我和他還有多大的差距,同學間的評價可以不斷地激勵自己、完善自己。那么要優(yōu)化課堂教學,首先必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先自評然后互評,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讓他們多動腦,勤動腦,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不僅使沉悶的課堂變得生機勃勃,還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充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拓展學生的思維。課堂上學生的所思、所議、所評,使得學習不再是機械的、被動的灌輸,而是變成學生強烈的主動的知識建構過程,是由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評互評的主動學習。
三、教師的點撥評價
在以往英語課堂中,教師為了節(jié)省時間代替學生評價,從而“一言堂”,教師往往認為學生自評互評是沒有必要的,是浪費時間的事情。在這種被動接受評價的過程中,評價者和被評價者扮演的基本上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色,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消極的地位、忽視學生的主體性。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逐步推進,教師的評價方式發(fā)生變化。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在課程設計和內容上多給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臺,評價的內容應該根據學生已有的水平和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進行設計,切合實際,以激勵為手段,以發(fā)展為目的。在學生進行評價之前,向學生展示評價標準并給予指導,以便在最短時間內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為學生自評和互評及教師點撥提供依據。教師應成為學生自評或互評的指導者和促進者,既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又不能忽略教師的點撥作用,教師的評價是用來彌補學生在自我評價中的不足及對學生之間相互評價過程中所出現的遺漏進行補充的。
四、家長的參與評價
評價主體多元化,給站在教育背后的家長提供了新的角色和機會。他們不再是評價信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信息的提供者、主動的參評者和反饋者。由于家長和學生的特殊關系,他們可以對學生在家行為表現進行觀察并給予評價,這些信息能夠幫助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更公正地評價學生,并為教師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提供依據。家長的參與評價有別于傳統(tǒng)的卷面測驗評價,它是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行為取向等進行直接評價,這樣更能真實地、全面地評價和反映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不是單單靠學業(yè)成績判斷學生的優(yōu)良中差。家長的參與評價無論是對學生優(yōu)點的肯定、不足的彌補、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給教師全面了解學生提供依據,對喚醒家長重視教育,促進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等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五、結語
在評價上,遵循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始終堅持關注學習過程,以形成性評價促終結性結果,使學生學會自己評價自己,成為學習和評價的主人。這樣使得學生既能對自己的優(yōu)點給予肯定,又能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便于及時調整自己,為下一階段學習提供保障;學生互評中每個學生評價別人又被他人評價,相互點評,共同進步;由于老師因時制宜的點評和指導、積極的評價,使學生的自信心倍增,提升課堂的參與度;讓學生家長參與到學生的評價當中,更讓學生的英語學習從校內課堂走進家庭,家長更關注學生的學習,孩子也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家校形成教育合力。
參考文獻:
[1]李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初探[J].2010,(50).
[2]Marion Williams.Robert L.Burden.語言教師心理學初探[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3]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