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偉建
傅斯年先生將歷史教育的功能和目的歸納為:歷史教育是為了增加對人類及人性的了解,應該把歷史知識當做人學,道德教育貫穿歷史教育的全過程。傅斯年先生還認為:歷史教育的重要功能就是愛國主義教育。如何將人的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有機結(jié)合起來,是歷史教育必須重視研究的重要命題之一①。
愛國主義教育常常強化個人的奉獻精神,強調(diào)為國家、為民族、為他人無私奉獻。其實,在實際生活中,這樣的教育是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也是違背了人性中的自我意識。愛國主義教育常常是依靠神話偉大人物的方式,將偉大人物的重大貢獻與個人的價值追求、學識能力剝離開來,或是突出強化偉人的某一方面,張揚奉獻精神,這是違背全面認識人生、忽略人性的。而且過高地宣揚奉獻性的愛國主義,會讓大部分學生感到高不可攀。這樣的愛國主義教育脫離了人性、脫離了偉大人物的生活,也脫離了受教育者的生活,只能是一種空洞的愛國主義教育,是一種建立在空中樓閣之上的愛國主義教育。在關(guān)于近代史部分的教學反思中,我對愛國主義教育與人的教育有了更深認識。
一、愛國主義教育從個體利益出發(fā)
愛國主義教育應該是服務于個體發(fā)展的,是從個體利益角度出發(fā)的。因為,任何一個集體都是個體的集體,是為個體利益服務的。在愛國主義教育中,應從愛國有利于個體的生存與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
如以高中歷史人民版必修一專題二《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quán)的斗爭》中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為例,在教學中如何突出了三元里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才符合人心特征?
人民版教科書關(guān)于三元里人抗英的描述:1841年5月,占據(jù)廣州四方炮臺的英軍到三元里搶掠,當?shù)厝嗣駣^起反抗,打死數(shù)名英軍。隨后,附近103鄉(xiāng)的群眾包圍了四方炮臺的英軍……
這則材料首先突出抗英的前提是英軍搶掠,其次才有三元里抗英斗爭??梢龑W生認識:三元里人民的斗爭,是三元里人民維護局部的自我利益而勇敢行為,是屬于整個中國反對外來侵略斗爭的一個組成部分。他們沒有能力維護整個國家的利益,卻在能力范圍里勇于維護自我的集體利益。引導學生認識:維護自我的正當利益,就是維護國家的利益,就是愛國。由此再引導學生認識:人民的利益就是國家利益的組成部分,國家利益就是全體人民的利益。
真正的愛國主義教育應該從人性角度出發(fā),要符合人性發(fā)展規(guī)律,貼近普通人的個體生活。所以,在歷史教學過程中,關(guān)于愛國主義教育的話題應該注意挖掘歷史信息背后的人性因素,將愛國主義教育與人的教育關(guān)聯(lián)起來。
二、愛國主義教育應該與個人價值觀相關(guān)聯(lián)
愛國主義教育應該指向引導學生的自我人生觀、自我發(fā)展觀、自我利益觀的發(fā)展與完善。只有當學生自我利益能夠得到有效保障,才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價值取向,只有將青年教育好了,他們才會懂得愛國,國家才會好。
以人民版選修四專題四《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一課教學為例,將孫中山先生的個人理想追求與其革命斗爭實踐相結(jié)合,引導學生認識理想對于成就一個人的巨大作用??蓮纳倌陼r候的醫(yī)人目標、青年時的醫(yī)國理想、中年時期的革命目標等幾個角度引導學生認識一個偉人的理想與踐行理想的歷程與艱辛。貫穿孫中山不斷調(diào)整的理想目標始終是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的人生價值觀。由此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一個人的行動往往是在理想與價值觀的引導下走向前方,激發(fā)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的意識。
一個人的愛國行為的表現(xiàn)是與他的能力實踐相結(jié)合的。所以,一個人的理想與能力成就一個人的民族責任。一個孩童的愛國及行動、一個青年的愛國及行動、一個成功人士的愛國及行動都會有不同詮釋。愛國應該立足于能力與理想,在理想的推動下,開發(fā)潛能,發(fā)展完善能力。所以,愛國主義教育應該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理想方向,幫助孩子為積極發(fā)展確立人生坐標。
三、愛國主義教育應突出愛國的多樣化方式
愛國主義情懷在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都是存在著的,我們所做的努力只是激發(fā)或喚醒。當孩子的愛國情懷被激發(fā)之后,則要有正確引導,幫助孩子認識愛國的多樣化的途徑,什么才是愛國的行為,什么也可以是愛國行為,怎樣做才是真正的愛國。
例如在近代中國史復習時,我以《近代國人的愛國夢》為主題,引導學生認識愛國路徑的多樣化。首先通過圖片等史料創(chuàng)設(shè)近代中國飽受外來侵略,人們生活困苦的情境,讓學生入情于屈辱、落后、困苦的歷史情境中。接著展示1840年前后的中國人口統(tǒng)計,并設(shè)問:四萬萬同胞應如何面對現(xiàn)實?他們又是如何作出行動的?引導學生分類不同的群體及其所做出的努力。這樣就引導學生認識到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事業(yè)上踐行著愛國主義價值觀。并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愛國價值觀:愛國不一定都做一樣的事情,做好自己,為國家、社會貢獻自己一點正能量就是愛國。
通過這個教學案例,我受到很大啟發(fā):在歷史教學中,我們不是在宣講別人的愛國行為與精神品質(zhì),而是要通過別人映射到現(xiàn)實每一個自我,觸發(fā)出自我的人生思考,我該當如何踐行愛國夢。
當我們將愛國主義教育與每一位學生個體發(fā)展自我、維護自我利益、個人價值觀建構(gòu)、個人實踐等具體相聯(lián)系時,才能讓愛國主義教育落實到推動學生積極發(fā)展自我的實處。愛國主義教育不應該成為裝飾教育的門面,也不應該是國家政治化教育的堡壘,而應該是學生個體發(fā)展的媒介之一。
注釋:
①傅斯年.閑談歷史教科書,歐陽哲生.傅斯年全集第五卷.湖南出版社,2003.
參考文獻:
[1]歐陽哲生.傅斯年全集.湖南出版社,2003.
[2]高中人民版歷史教科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