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閱讀是通過書面形式達到語言交際目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對語言能力綜合性運用的一種檢驗。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要“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理解是中考英語的重頭戲,題量大,分值高,所以教學中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能力,提高英語閱讀理解的解題水平。
第一,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
依照閱讀教學理論,閱讀的過程是一個主動的,語言與思維相互作用,創(chuàng)造性學習運用語言的過程,學生只有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在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活動中,才能逐步學會正確而有效的閱讀,閱讀能力培養(yǎng)是通過教師帶著學生閱讀實現(xiàn)的。這就要求教師首先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積極探索先進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發(fā)揮主導作用,認真鉆研教材,科學選擇教法,根據(jù)閱讀目的內容,設計形式多樣的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閱讀興趣,使他們產生強烈的閱讀愿望,主動積極地投入閱讀之中,在此基礎上,才能更進一步學習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切忌那種不敢放手、包辦一切的做法,教師必須知道如何激活學生相關知識網(wǎng)絡,引入話題,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搜集篇章信息,通過討論和教師適度講解疏通理解障礙,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互關系,讓學生經(jīng)歷內化閱讀能力的過程。
第二,充分利用教材,加強語篇教學,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初中英語新教材中的閱讀教材涉及天文地理、歷史人物、工作生活、教學技術、自然災害,環(huán)境保護、體育衛(wèi)生和人文政治等各個領域,體裁有記敘、傳記、小說、傳奇、小品、戲劇、詩歌、書信、日記、說明文等。教學中我們應充分利用如此豐富的課文材料,在學生獲得語言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閱讀理解能力。其做法是:
1.運用“課本整體教學法”
“整體教學法”是新大綱提倡的有效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方法。強調在整體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學習和掌握幾個重點語言項目,達到省時、高效的目的。自使用新教材以來,我們擺脫傳統(tǒng)逐字逐句分析課文、死摳語法的教學模式,運用“課文整體教學法”著力于以課文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2.加強語篇能力訓練
初中學生的語篇知識實際上必須與語篇分析理解能力平行發(fā)展,語篇分析理解活動是語篇知識的實際運用,語篇知識是語篇理解活動的前提。NMET測試的重點已明確訓練應作為英語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常抓不懈。教學中通過研究語篇的銜接方式,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把握文脈、形成完備語篇分析理解能力。
3.進行快速閱讀訓練
要提高閱讀能力,應當理解與速度并重,提高閱讀速度,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為以后閱讀英文報刊、科技文章及英文原著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達到真正掌握和運用英語的目的。因此,培養(yǎng)學生具有快速閱讀能力勢在必行?,F(xiàn)行初中英語新教材是很好的快速閱讀理解訓練材料,如初三下冊的課文篇幅較長,文章題材和體裁基本與考綱吻合,文章的詞匯量和難度高于中考的要求,因此有利于教師訓練學生快速閱讀、概括文章主旨大意、進行推理、理解深層含義和猜詞的能力,我們同時使用與課文配套的閱讀理解題,讓學生快速閱讀,把握文章的主要事實,并就某一問題全班討論,各抒己見。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又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第三,精泛并舉,增加語言實踐總量。
英國著名散文家培根曾經(jīng)說過:有些書淺嘗既可,另一些書囫圇吞下,少數(shù)則必需細嚼和消化。正說明精讀與泛讀的區(qū)別。
精讀教學側重語言知識的非自然輸入,提倡通過傳授知識和各種訓練學習語法知識和擴大詞匯量,并要求理解課文,抓住中心,領會字里行間的含義,懂得詞匯的應用和變化,從而達到對文章充分準確的理解。
泛讀教學強調語言知識的自然輸入,主張在大量閱讀中鞏固和擴大詞匯量,注重閱讀速度和閱讀材料理解。
就中學生而言,一是要學習最基本的英語知識和語言規(guī)律,二是擴大對英語的感性認識,積累語言材料。偏重于“質”方面的精讀固然可以學到許多東西,但它不是唯一的途徑,語言是很復雜的,每篇文章都可能有新的語言現(xiàn)象。因此,教學中我們必須做到精讀與泛讀統(tǒng)一運用,正如《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出的那樣;“在母語充斥的環(huán)境里學習外語,精讀與泛讀必須并舉,以精導泛,以泛保精?!?/p>
游泳者需要足夠的深度、廣度的水域進行自由伸展,語言學習者則需要足夠量的語言輸入材料加強體驗,增長見識,積累經(jīng)驗,培育語感。這就是說要提高學生閱讀英語的能力,單純通過教科書中的課文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求學生盡可能在閱讀量上進行一定的擴充,以此鞏固精讀中學過的英語知識。所以,我們在抓好精讀的前提下,積極鼓勵和指導學生大量閱讀各種文體的簡易英語讀物,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知識與文化背景知識的融會貫通,使“閱讀能力”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最終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第四,加強學法指導,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習主要是“學”會的,不僅是“教”會的。任何成功的教法最終都要通過科學學法落實,閱讀教學中,學法指導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此,要注意以下幾點:
1.矯正有聲閱讀和默讀。預讀時單詞讀出聲既浪費時間又影響思維,且不能持久。要指導學生克服發(fā)音閱讀習慣,主動強制自己把精力放在理解上,思考有關閱讀中的內容。
2.擴展視幅,克服回視。閱讀時,要指導學生善于運用自己的眼睛。目光要一個句子、一個句子向下移動,而不凝滯于一個字或一個字母,養(yǎng)成以語義為單位進行閱讀的習慣,同時克服回視。
3.注意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語境或構詞法推測詞義和理解句意的能力,要求學生閱讀時不要一遇生詞或多義詞就查詞典,盡可能通過上下文猜出詞義,從而理解句意。
4.讓學生會確定段落主題句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抓主線,明細節(jié),理順文章的能力。
5.通過閱讀文章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已知的事實,推斷出文段未直接寫出的含義,理解作者的意圖,從而訓練深層理解能力。
總之,閱讀是一個綜合過程,能力的提高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閱讀教學中我們要通過大量以理解為中心的閱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與習慣、閱讀技巧與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水平和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