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英杰
劍門道中遇微雨
宋 陸游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消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這首《劍門道中遇微雨》是陸游廣泛傳誦的名作。詩句中描繪了一個詩人旅途中的畫面,十分動人,是詩人陸游向世人展示的一幅自畫像。在詩句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騎著一頭毛驢在雨中慢行,詩人的身上有長途旅行的塵土,有喝酒時沾染的酒漬,但詩人并不在意,給人一種灑脫之感,就如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俠客一般放蕩不羈。尤其是最后一句“細雨騎驢入劍門”最吸引人,初讀此詩覺得詩人用詞瀟灑,不拘小節(jié),騎著毛驢在斜風(fēng)細雨中欣賞山中美景。似乎在詩中刻畫了一位雖然長途跋涉,但依然灑脫的詩人形象??墒?,事實真的如此嗎?那么我們就從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來賞析一下這首千古名作吧。
此詩作于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冬天。當(dāng)時,陸游由南鄭(今陜西漢中)前線調(diào)回成都(今屬四川)任職,途經(jīng)四川劍門山所寫。陸游在南鄭,是以左承議郎處于四川宣撫使王炎幕中,參預(yù)軍事機密。雖身在前線,但他的抗擊金國、收復(fù)失地的主張并不被采納,因而終日郁郁寡歡,只能借酒消愁。與此同時,陸游的故鄉(xiāng)在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而他到陜西、四川任職,又多次調(diào)動,可謂離開家鄉(xiāng)到處“遠游”。在“遠游”中政治主張不被采納,遠離故土家人,在這蒙蒙細雨中,詩人難免感觸頗多,對國家、對自身、對未來充滿了迷茫、無助與無奈,因而才“衣上征塵雜酒痕”, 更讓詩人“無處不消魂”。衣服上沾滿了旅途中的灰塵和雜亂的酒的痕跡,詩人并不在意,不是灑脫不羈,是無心關(guān)注啊!
在詩的后兩句大詩人陸游用了一個問句來過渡?!拔摇痹摬辉撍闶且粋€詩人呢?“我”這一輩子只能去做一個詩人嗎?這一問顯示了詩人迷茫的心情。在唐宋時期,詩人一般都騎驢看景寫詩,而陸游此時已經(jīng)是一位著名的大詩人,他的這一問恰恰表達出他對自身的不滿與遺憾,他不只想當(dāng)一位詩人,陸游一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夠上戰(zhàn)場為國家報仇雪恨,在疆場上一展雄姿。然而報國無門,年近半百才得以奔赴陜西前線,過上一段金戈鐵馬的軍旅生活,旋即又要去后方擔(dān)任閑職,重做紙上談兵的詩人了,正是“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①。只因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因此在郁悶中自嘲,在沉痛中調(diào)侃自己“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在了解了詩人做詩的背景之后,我們能夠更深切地體會到陸游做這首《劍門道中遇微雨》的抑郁不滿,自我嘲笑。我們不再是初讀詩歌時感受到詩人的灑脫不羈、不理世事、悠然自得的表象。在詩人的這幅自畫像中我們更多的是看到了一位心情抑郁、并不甘心做一名詩人的抗金戰(zhàn)士的形象!正所謂“遠游劍門心消魂”,卻只能換做一聲嘆息。
①選自陸游《關(guān)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