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素琴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使他們樹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那么,如何才能使英語學習成為一種愉悅的體驗和感受呢?經過近幾年的工作實踐,“促進發(fā)展”的課程評價要求,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勵和促進學生英語技能的提高。
一、建立“成長記錄袋”的意義
1.促使全員參與,形成教育合力
“成長記錄袋”評價調動起各任課教師、家長和學生自身的積極性,它目標明確,指向一致,效果明顯。如有的學生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自覺地改正了不良習慣和行為;有的千方百計地表現自己的特長,班級、學校的活動都積極認真地參加,而且非常投入。到現在為止,我發(fā)現老師都很喜歡這一“秘密武器”。
2.增強參與熱情,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學習中,學生可以選擇把自己的作品和進步與他人分享,從而增強自信,張揚個性。學生通過反思自己在實踐活動中的得失,學會判斷自己的進步,恰當地規(guī)劃未來的行動。成長記錄袋成為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催化劑”,使學生的特長得到最充分的展示。
3.促使教師形成積極樂觀的“學生觀”
傳統的評價方式更多在意的是學生的分數,“成長記錄袋”評價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英語教學活動所表現的興趣、態(tài)度和交流能力為主要依據,使教師更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學的過程及個性化的教學模式。讓我們發(fā)現學生的智力是多元的,因而學生的發(fā)展也是多元的,對學生的評價也應是多元的。成長記錄袋記錄了學生成長的“故事”,使我們更多地看到了學生的閃光點,有利于教師及時、準確地獲得有關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信息,從而調整教育教學方法,提出適當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健康全面地發(fā)展。
二、豐富收集內容,記錄成長,見證發(fā)展
成長記錄袋要收集些什么呢?我和孩子們商量后決定收集他們的課堂之“星”、課前三分鐘口語、朗誦的英語歌謠或歌曲的錄音、課文錄音、學生自己設計的英語卡片和手工作品、自己最滿意的作業(yè)、各項獲獎證書、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表、家長的評價表、學生之間的互評表、學生的階段性小結等。
1.課前三分鐘口語活動
我班開展的以“給我一個舞臺,讓我盡情展示”為主題的“課前三分鐘”英語口語活動,以學生的喜好為中心,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選擇自己喜歡的話題和活動,盡可能挖掘每個學生潛在的能力,從而使他們盡情地展示自我。
2.課堂之“星”
用于記錄學生課堂上得到的“星”,如上課聽講認真、回答問題積極、朗讀流利、創(chuàng)編對話等都可以加“星”,這樣,就將“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就被大大調動起來了,有時候學生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
3.最滿意的作業(yè)
每周上交一次作業(yè),可以是單詞或句子的抄寫,也可以是一次家庭作業(yè)或默寫。在英語學習中,學生的默寫一直是老師比較頭疼的問題,但是自從創(chuàng)建“成長記錄袋”后我發(fā)現學生放學回家能主動認真地讀書,有的學生甚至主動在作業(yè)本上先自己默寫一遍。
4.英語手工作品
如Christmas card,birthday card,clock單詞小卡片等。這樣,既對學生進行了情感的教育,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手能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激情。
5.每周一次的評價表
評價表包括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家長對學生的評價以及學生之間的互評表。老師的評價側重學習態(tài)度,家長的評價主要圍繞每晚的跟讀和家庭作業(yè)的質量展開,學生的互評則體現在小組合作互動方面。根據評價表評選出每周的得星冠軍,頒發(fā)獲獎證書,存入記錄袋中,并實施個性獎勵。個性獎勵能激勵學生更積極地參與成長記錄袋活動。事實也證明,成長記錄袋在全班推行一段時間之后,我發(fā)現全班學生對周五的總評都很期待,學習英語的興趣比以前濃厚了,讀英語的聲音大了,讀英語的次數多了,學習更主動了,語言表達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也更愛英語了。
總之,英語成長記錄袋就像是學生的腳印,在他們的英語學習歷程中留下清晰的痕跡,但正是這些痕跡作為他們成長的坐標點,勾畫了他們的成長曲線,證明了他們的成長過程,成為他們衡量自己、評價自己的最好尺度。它的魅力在于這里面并不僅僅是學生對自我學習方面的評價,還有成長的經歷和反思,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的以后獨立的生活態(tài)度和積極的人生觀,這也正是我們教師想通過成長記錄袋送給學生的禮物。如果說學生是花朵,那么英語學習成長記錄袋就是春天的舞臺,我們相信在老師的指引下,春天里的每一朵鮮花都將綻放出最絢麗、最燦爛的顏色!
參考文獻:
高凌飚.關于過程性評價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