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明
一如往年,盡管有關(guān)部門三令五申不得炒作高考狀元,盡管有些地區(qū)和學校明確提出不公布高考狀元,但打開電視、報紙、網(wǎng)絡,各科高考狀元甚至包括作文滿分者還是迎面撞來。最令人大跌眼球的是,兩天前,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四川招生組在微博爆發(fā)火藥味極重的“舌戰(zhàn)”,互相撕破臉皮,斥責對方在招生中造謠、欺騙、金錢收買等行為。有評論說,這次“口水戰(zhàn)”只是名?!皳屓舜髴?zhàn)”尤其是爭搶高考狀元的一個縮影。
既然有高考,就有第一名;既然有第一名,為何不讓說?如果不讓說,何不取消高考?這種邏輯看似有理,實則不然。
正如大家所知,高考是目前大面積選拔人才最公正和科學有效的手段。但是對多元化人才培養(yǎng),多樣化人才使用以及素質(zhì)教育的真正實施,高考也有不可低估的負面作用。高考的公平公正讓人愛,是積極的一面,而考試的單一性和局限性又讓人煩,是消極的一面?,F(xiàn)在的問題是,人們對高考的消極作用認識得不深不透,有些人則是裝瘋賣傻,故作聲張,將高考的負面信號放大到了極致。而高考狀元、各科狀元和作文狀元就是這種扭曲變態(tài)心理的外化形式。所以,有高考,有狀元,但不能說。說了就不理智、不明智、不機智。
我們有一個最基本的事實是,無論是諾貝爾獎獲得者還是國內(nèi)公認的成功人士,幾乎沒有一個人的教育背景里面寫著高考狀元。說句難聽的話,今天公布了你是狀元,恰恰為你明天成為蠢才或平庸之才奠定了基礎(chǔ)。得出這個結(jié)論雖有點兒稍稍的偏激,卻有教育學理論作為強大支撐。因為高考只是一次性考試而已,所謂狀元根本沒有說服力,也與日后成才沒有必然聯(lián)系。
有狀元,但不能說,為什么有些人、有些學校、有些媒體偏要樂此不疲地說,在我們這個行政力量強大的國家,連有關(guān)部門為何都制止不住呢?一句話,就是利益作祟。
某些學校,以此為幌子可以勾引更多生源,而這更多生源又為來年再勾引奠定了基礎(chǔ);某些媒體則用此大賺眼球,大拉廣告,肥了自己腰包;某些家長以此作為光宗耀祖的重碼;某些教育行政部門或當?shù)卣?,則以此作為政績,為自己臉上貼金。
這里我愿意再回憶起已經(jīng)塵封的回憶!記得多年前,我在教育新聞發(fā)言人崗位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說過的一段話:解決“高考狀元”被熱炒難題還得從根源上做起:第一,得先承認高考制度不合理性的一面,而且針對這種不合理性,從內(nèi)部外部兩方面同時進行改革,不能只是從內(nèi)部改;第二,就內(nèi)部改革而言,在承認其復雜性的前提下,可用增量的辦法替代目前的唯一性,實質(zhì)就是用多樣性取代唯一性。從目前看,高考不能取消,也取消不了,但可以在增加上下工夫。第三,斬斷高考狀元被炒作之根,不只是政府的事,也不只是媒體的事,大家都有責任?;谀壳暗膰?,如人才評價機制等一時很難改變,而且個人也控制不了;從公民個人角度來說,不跟風,淡化高考狀元本身就是履行了責任,做出了貢獻。
多年后的今天再看,我仍然認為這段話說得沒錯。
致敬福建省教育廳,他們已經(jīng)連續(xù)堅持多年不公布高考狀元名單和文史類、理工類名次位列全省前茅的考生名單。
有狀元,說與不說他都在那里,不轉(zhuǎn)不移,不離不棄。說,是你的自由,嘴長在你的身上;不說,是智慧,是懂事,是對某些不合理存在的聰明選擇。何去何從,悉聽尊便,但有關(guān)部門不應坐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