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初中生通過對人物和事件的記載的掌握,博古通今,會認識國家和世界的燦爛文化,了解我國的社會發(fā)展進程和文明歷程,提升自己的歷史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濃厚興趣
在過去教學中,教師們對學生的知識傳授是通過灌輸式的手段,學生們的學習方式是被動接受式的,學生要根據課程的主要內容和重點知識進行識記和背誦,從而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初中生在傳統(tǒng)歷史課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覺得枯燥乏味,而且倍感壓力,造成了初中生不愿意學習歷史。初中生在死板和硬性的歷史教學中,學習熱情和效率都很低。因此,初中生學習歷史不應該是在考試的壓力下識記和背誦的被動學習,應該讓初中生在豐富多彩和充滿神秘的歷史知識的吸引下,讓學生對歷史產生濃厚興趣,如饑似渴地學習歷史知識,徜徉在燦爛歷史文化中而積極地進行歷史知識的自主學習。
例如,在學習宋代的城市生活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宋代時期城市生活的情景。教師利用微課手段,通過視頻或者幻燈片來展示宋代城市的場景,比如由清明上河圖為開始,進而展示城市街道市場中的商品買賣自由的商業(yè)繁榮景象;劇場庭院人們聽書觀戲的文化多元場面;人們在勾欄瓦舍觀賞角斗等娛樂的多樣歷史情境,讓學生們全身心融入到宋代豐富的城市生活中,學生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時,學生就會對宋代城市生活產生興趣和向往,接下來為學生自主學習宋代城市生活的歷史知識奠定了基礎,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深入學習。
二、增加課外閱讀,拓寬學生自主學習的相關知識
許多看上去獨立的知識內容,與之前的事件與人物以及社會背景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讓學生不只是知道重點,還要對歷史事件所處的社會大背景以及之前的相關知識都要有比較理性的理解和認識。因此,不只是要讓學生學習課本上的內容,因為只學習課本上的內容,學生歷史知識的系統(tǒng)性無法保證,難免造成學生不喜歡學習的情況。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在課前課余活動時間針對相關課程看一些歷史讀物,來拓寬學生的相關歷史知識,這樣學生歷史知識就不是斷斷續(xù)續(xù)的,而是形成了完整的一條線,這樣學生的歷史知識具有了系統(tǒng)性,學習的熱情提升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提升了。
例如,在“春秋五霸與戰(zhàn)國七雄”這篇課文中,歷史知識比較瑣碎,而且單單學習這一課文中的知識,不足以讓學生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有透徹的理解。課文中交代的歷史背景比較籠統(tǒng),而且各割據政權和諸侯國之間的關系介紹都是只說重點,甚至一帶而過,因此,學生無法從這篇課文中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有透徹認識和理解。如果教師在課前組織一次閱讀課,讓學生到圖書館或者閱覽室查閱相關的春秋戰(zhàn)國人物列傳與史實資料,豐富學生的相關春秋戰(zhàn)國歷史知識,讓學生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背景以及相互關系進行了解,再讓學生對本課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相關歷史知識就會有深刻的理解,學習效果就會很好。
三、提倡學生思考,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的思維模式
課程的學習應該遵循一定的學習方法和模式。如果讓初中生透徹地學習歷史知識,對歷史知識中存在的現象以及因果關系有深刻認識,不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學生就不能盲目地學習,應該積極地思考,并且要遵循科學的學習思維模式,才能達到學習的效果和要求。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理解其中的內涵,可以用自己的思維和語言來描述歷史知識,而不是通過識記與背誦來掌握歷史知識。因此,歷史教師應該提倡學生積極地思考,發(fā)展學生歷史課自主學習的思維模式,達到歷史課自主學習的效果和要求。
例如,在七年級下冊第一課《隋的統(tǒng)一與大運河》這篇課文中,教師在上課前可以給學生們提出問題:“隋煬帝為什么要勞民傷財地開鑿大運河?”讓學生們站在隋煬帝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學生的解答總體上在兩個方面比較集中:第一是便于游山玩水,第二是便于運輸。然后再讓學生學習這篇課文,學完后再來完善自己的問題,看看學生想的和隋煬帝想的有什么不同。最后教師在總結出這個問題的答案:為了便于楊廣在政治和經濟上對隋朝的統(tǒng)治。在這一種類型的課中,讓學生建立一個自主學習的思維模式:統(tǒng)治者都是通過在政治和經濟上采取措施來完成自己的統(tǒng)治。讓學生用這種思維模式進行自主學習,便會對一個朝代有科學正確的認識。
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增加課外閱讀,拓寬學生自主學習的相關知識和提倡學生思考,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的思維模式,來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連云港市灌云縣沂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