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鳳
[摘 要]教師在了解學情、分析文本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搭建各種支架,讓學生自主地完成語文知識學習和技能掌握,這是語文教學追求的最高目標。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背景支架、方法支架、感官支架、實踐支架等,讓學生理解、體驗、領悟課文內容,學會自主學習。
[關鍵詞]語文課堂 支架式 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28-038
“支架式”學習是指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線索或者提示,并以此為支架引導學生逐步發(fā)現(xiàn)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從而自主完成知識的內化和建構。這種學習方式擺正教師作為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凸顯學生作為語文學習主體的地位,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與發(fā)展。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進行“支架式”學習呢?
一、提供背景支架,幫助學生主動理解
教材中的文章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它們總有著其特有的背景。教師為學生提供這些背景,使學生在閱讀、品悟這些文本時,能夠帶著從背景中獲得的認知和情感傾向,加深他們對文本中人物性格、事件發(fā)展和情節(jié)細節(jié)的理解,讓學生的體驗更加真切。如,教學《虎門銷煙》一課——
生:老師,這么多的鴉片殘渣流入大海,不會造成污染嗎?
生:是啊,海洋生物會有很多因此而死去。
師:同學們有這么強烈的環(huán)保意識,這很好!林則徐為什么沒有環(huán)保意識呢?請同學們通過查閱資料后再交流討論,找到其中的根源。
教師通過引領學生去主動探尋歷史背景,了解一百多年前的自然環(huán)境以及當時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使他們知道保護人類生存環(huán)境這一倡議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這樣,有效地消除學生的認知偏移,從而更充分地理解虎門銷煙這一偉大的歷史壯舉。
二、提供方法支架,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shù)亟探o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并讓他們在學習實踐中靈活運用,能促進學生后繼的語文能力發(fā)展,這就是“授人予漁”的意義所在。將方法與具體的文本內容以及學習目標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學生結合鮮活的實例真正學會應用,促進他們能力的持久發(fā)展。如,教學《李時珍夜宿古寺》一課——
(出示“他扯過草藥,細細端詳著,若有所悟……”)
師:什么叫“若有所悟”?
生:好像想到了什么。
師:李時珍到底悟出了什么?你能猜測一下,他在想些什么呢。
生:他應該想到這種草藥可以治什么病吧。
師:從一個詞兒開始展開想象體會文中主人公會想什么、說什么和做什么,這是一個好方法。咱們再來找一個詞兒展開想象吧。
教師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巧妙地為學生提供了“憑詞聯(lián)想”的品悟方法,并引領學生活學活用,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的內容。
三、提供感官支架,促進學生深化體驗
盡管新教材已經(jīng)努力在貼合學生的心理年齡與生活實際,但是依然會有一部分課文的內容是學生接觸不到、難以想象的。因此,為學生提供感官支架,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去感知文本內容,讓平面的文字描述變得鮮活立體起來,這樣就能很好地促進學生的體驗。如,在教學《天安門廣場》一課時,教師這樣引導——
(出示“最寬廣”“最壯觀”兩詞)
師:天安門廣場給你留下怎么樣的印象?(根據(jù)學生的表達,出示天安門廣場的各種靜態(tài)畫面)
師:65年前,一個莊嚴的聲音宣布了新中國的誕生,從此中華民族站立起來了?。úシ砰_國大典視頻片段)
師:每當節(jié)日來臨,天安門穿上了盛裝,如同一幅美不勝收的畫。如果你是小畫家,你會畫上什么?
從教師的主動呈現(xiàn)到學生的自主想象,教師為學生指引了一個逐步提升的感官支架,讓學生的感悟由外到內,體驗更加豐滿、深刻。
四、提供實踐支架,推動學生思維拓展
實踐方能出真知。因此,要將實踐作為支架式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教師要努力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帶著語文課堂上的思考、感悟去與實踐相印證,拓展學生的思維,讓語文與生活擦出智慧的火花。如,教學《春聯(lián)》一課——
師:春聯(lián)與古詩、成語一樣,是我們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它也是一種象征,哪里有春聯(lián),哪里就有華夏子孫。
師:課后請同學們多多搜集春聯(lián),我們將在下一次的語文活動課上進行交流和比賽。
師:同學們把自己和家長一起貼春聯(lián)的過程記下來,寫一寫在節(jié)日里感受到的氣氛。
教師通過言語渲染,引發(fā)學生的實踐熱情。通過搜集春聯(lián)和記錄貼春聯(lián)的過程,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春聯(lián)對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