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園園
“以人為本”是我國教育事業(yè)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工作原則,而且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已經成為現(xiàn)階段國內各小學開展語文教學項目的首要工作,也是影響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為此本文從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環(huán)境等方面著手,逐步分析與研究出有效提升小學語文人文性的途徑,期望能夠行之有效地改善與提高當前國內各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
首先,尊重個體差異,轉變教學觀念。事實上,每位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情感體驗程度、個性特點等都存在著差異性,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一系列語文教學工作前,務必要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適當調整,充分尊重與理解學生個體間所存在的差異性,并且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學習進度,選擇出最恰當有效的教學方案,與此同時還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為學生提供科學恰當?shù)慕虒W指導與生活關懷,從而為學生提供完善的校園環(huán)境。例如,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對不同課堂表現(xiàn)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學指導,比如對于平常不愛發(fā)言的學生,教師可以在課后找這部分學生,詢問他們是否存在課堂上不懂的知識內容等。
其次,結合創(chuàng)新元素,改善教學方案。在正常情況下,教師在進行一系列教學任務之前,會事先做好備課準備,比如準備教學問題、隨堂練習、課后作業(yè)等內容,然而值得小學語文教師注意的一點是,如何利用創(chuàng)新元素來更加改進與完善教學方案,不斷提升語文教學工作的效率。比如二胡曲《還鄉(xiāng)行》等,通過悲涼婉轉的旋律來引出作者筆下所闡述的思鄉(xiāng)之情,同時教師還可以邀請學生在音樂伴奏下對課文進行朗讀,從而逐步引導學生了解與分析出作者編寫《故鄉(xiāng)的榕樹》背后的情感意義。
最后,應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結合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比如團隊合作法、任務驅動法、參與性教學法等,而且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挖掘出學生無限的潛在能力,讓學生成為整個課堂教學與教學任務的“主人”。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靜夜思》時,可以提出如下問題,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來分析并解決問題:《靜夜思》的作者是誰?什么靈感讓他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這首詩表達了什么情感?學生通過討論后,不僅了解了課文的基本資料,而且還能夠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鍛煉了自身的團結合作能力以及溝通協(xié)調能力。
參考文獻:
孫建國.小學語文中兒童文學教育的人文性[J].教育導刊,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