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陽,梁麗娜,范洪庚,王秀娟(三門峽市公安局;三門峽市中心醫(yī)院,河南47000)
三門峽市2012-2013年酒后駕車交通事故639例危險因素分析
李向陽1*,梁麗娜2,范洪庚2,王秀娟1
(1三門峽市公安局;2三門峽市中心醫(yī)院,河南472000)
目的:通過對三門峽市酒后駕車交通事故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以期為酒后駕駛預防和控制提供科學依據。方法:對酒后駕車交通事故駕駛員639例性別、年齡、肇事時間、駕駛車輛類型、事故形態(tài)及血液酒精含量等作統計分析。結果:酒后駕車639例交通事故中男性627例(98.12%);20~49歲508例(79.50%)。肇事時間18:00~0:00段占304例(47.57%)。酒后駕駛摩托車314例(49.14%),酒后駕駛小型汽車243例(38.03%)。結論:酒后駕車以中青年男性為主,多集中在晚餐后,摩托車及小型汽車駕駛員是酒后駕駛的主要行為人群,應加強對酒后駕車的預防和控制。
酒后駕駛;駕駛員;交通事故;酒精含量;頂空-氣相色譜檢驗法
[Abstract]Objective:Drunk driving accidents related risk factors are analyzed of sanmenxia city,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runk driving.Methods:In the Excel table of 639 cases of drunk driving accidents the driver’s gender,age,driving accident time,vehicle type,such as accident form and blood alcohol content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Male 627 in 639 cases of drunk driving traffic accident cases,accounted for 98.12%;20 to 49 years old in 508 cases,accounting for 79.50%.Accident time 18:00~0:00 segment accounts for 304 cases,accounting for 47.57%.Drunk driving motorcycle 314 cases,accounting for 49.14%,243 cases of drunk driving small cars accounted for 38.03%.Conclusion:Drunk driving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young and middle-aged men,more concentrated in the after dinner,motorcycles and small car driver is drunk driving the main behavior of the crowd,should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runken driving.
[Key words]drunk driving;the driver;traffic accident;alcohol content;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 test
隨著我國機動車和駕駛人員的快速增長,全社會交通出行的日益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呈現頻發(fā)態(tài)勢。酒后駕車已成為引發(fā)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2004年WHO報告指出,駕駛員血液中酒精濃度(BAC)為0.05g/dl時發(fā)生交通事故的危險性是BAC為0時的近2倍,并隨飲酒量的增加,交通事故的危險性也顯著增加[1]。國內有研究表明,駕駛員酒后駕駛車輛發(fā)生事故的危險性是未飲酒的4.13倍[2],酒后駕駛車輛增加了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危險性。因此,判定是否酒后駕駛,對駕駛人員進行血液酒精含量檢測十分重要,同時為酒后發(fā)生交通事故案件的處理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本文對三門峽市2012年1月—2013年12月檢出酒后駕車,且發(fā)生交通事故當事人639例進行統計分析,并對涉酒駕駛者的性別、年齡、肇事時間、駕駛車輛類型、事故形態(tài)及血液酒精含量等相關危險因素進行探討,旨在為預防和杜絕酒后駕駛提供科學依據。
1.1資料來源三門峽市公安局交通事故鑒定所收集實驗室2012年1月~2013年12月受委托鑒定的酒后駕車交通事故當事人,血液中酒精濃度呈陽性共639份鑒定資料。根據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發(fā)布的《車輛駕駛人員血液、呼吸酒精含量閾值與檢驗》[3](GB19522-2010)中規(guī)定,20mg/100mL≤車輛駕駛人員血液酒精含量<80mg/100mL的駕駛行為為飲酒后駕車;≥80mg/100mL的駕駛行為為醉酒駕駛。
1.2方法采用頂空-氣相色譜檢驗方法對639例酒后駕車交通事故駕駛員血中酒精含量進行檢測。該法具有高效能、靈敏度高、操作簡單、分析速度快等特點,是一種現代分析色譜方法,檢測結果具有法庭證據效力。
1.3統計學處理運用Excel 2013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并建立數據庫,對性別、年齡、肇事時間、駕駛車輛類型、事故形態(tài)及血液酒精含量等相關危險因素進行分類統計分析。
2.1酒后駕駛車輛性別及年齡分布酒后駕駛車輛639例中男627例(98.12%),女12例(1.88%),男女比例52∶1;酒后駕駛車輛年齡16~69歲,其中20歲~49歲508例(79.50%)。見表1。
表1 三門峽市男、女酒后駕車性別、年齡分布
2.2酒后駕車時間分布酒后駕駛車輛639例中肇事時間6:00~12:00段82例(12.83%);12:00~18:00段152例(23.79%);18:00~0:00段304例(47.57%);0:00~6:00段101例(15.81%)。見表2。
表2 三門峽市酒后駕車時間分布(例)
2.3酒后駕駛車輛類型與血液酒精含量分布酒后駕駛639例中摩托車314例(49.14%);駕駛小型汽車224例(35.05%)。見表3。
表3 三門峽市酒后駕駛車輛類型與血液酒精含量分布(例)
2.4酒后駕駛的事故形態(tài)圖1顯示,酒后駕駛發(fā)生交通事故中,追尾、正面相撞、側面相撞及撞擊固定物4類事故共占事故總數的67%,是酒后駕駛交通事故的主要形態(tài)。如圖1。
圖1 酒后駕車事故形態(tài)
2.5酒后駕車肇事結果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三門峽市事故總數18 205例,酒后駕駛事故635例(3.49%),但事故造成的受傷人數和死亡人數分別占交通事故總數的9.56%和10.37%,增加了酒后駕駛發(fā)生交通事故致人傷亡的危險系數。見表4。
表4 三門峽市酒后駕車肇事結果(例,%)
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交通事故調查顯示,50%~60%的交通事故與酒后駕駛有關,酒后駕駛已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為車禍致死的首要原因[4]。世界各國的有關法律都以不同形式規(guī)定了限制飲酒駕駛的條款,對酒后駕駛的人處以較重的處罰。我國目前已將醉駕入刑。
實驗室統計顯示,酒后駕駛多為中青年駕駛員,20~49歲年齡段是酒后駕駛的高發(fā)年齡段,占79.50%。社會調查顯示,中青年既是主要的飲酒人群,同時又是主要的駕車人群,頻繁的社交活動使該人群最易發(fā)生交通事故。從性別上看,本統計顯示男性的比例顯著高于女性,方麗[5]的研究表明,男性是酒后駕駛的獨立危險因素。在肇事時間上,酒后駕車交通事故發(fā)生在18:00~0:00段的占47.57%,這與張新龍等[6]報道酒后交通肇事者多集中晚餐后1~2h,尤以晚餐后較多相符合。其原因可能與我國的飲酒習慣有關,同時夜間道路照明條件與視線的限制,也增加了發(fā)生交通事故的風險。提醒交通管理部門加大該時間段酒后駕駛的查緝力度。
本統計顯示酒后發(fā)生交通事故以摩托車及小型汽車為主。分別占49.14%、35.05%。這與摩托車及小型汽車駕駛員為非職業(yè)駕駛員,交通安全意識薄弱,駕駛技術不佳有密切關系,具有極大的事故隱患。酒后駕駛發(fā)生交通事故時往往由于反應不夠敏捷,采取措施不當,造成交通事故無法避免。對此類駕駛員應加大交通安全宣傳教育,使其充分認識到酒后駕駛的嚴重危害性。
本統計顯示酒后駕駛發(fā)生交通事故中,追尾、正面相撞、側面相撞及撞擊固定物4類事故共占事故總數的67%。駕駛員飲酒后,因大腦皮層和中樞神經受到酒精的作用處于不同的抑制狀態(tài),使駕駛員產生視覺減退、注意障礙,平衡失調、反應遲鈍,喚醒下降,易引發(fā)致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發(fā)生。駕駛實驗證明,機體血液中酒精含量達0.03%時駕駛能力開始下降,達到0.1%時駕駛能力下降15%,達到0.15%時下降30%[7]。國外報道駕駛員血液酒精濃度超過0.30%時發(fā)生死亡事故的危險性較血液酒精濃度為0的駕駛員高3.16倍[7-8]。國內研究發(fā)現,飲酒者感知、判斷和操作3種駕駛能力將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對于酒后駕車的駕駛員來講,這些能力的下降將可能是致命的[9]。由此可見,駕駛員飲酒增加了發(fā)生交通事故的危險性。
本統計顯示酒后駕駛發(fā)生交通事故多屬重大、惡性交通事故,傷亡率較高。分析原因,在酒精的刺激下,人的自控能力大大降低,駕駛人員大多存在僥幸心理及冒險駕駛習慣。因而改變對交通安全的態(tài)度,高估自己的駕駛能力,遵章守法意識嚴重松懈,從而引發(fā)危害安全駕駛的行為,極易出現超速、不系安全帶或不帶頭盔等防護措施、闖紅燈等交通違法行為。既增加發(fā)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同時也增加發(fā)生交通事故的嚴重程度[10]。近年來,酒后肇事逃逸案件的增多,導致傷員未得到及時救治,增加了事故后果的嚴重性。
目前電動車作為非機動車的主體,其導致的交通事故已成為我國不容忽視的道路危險問題[11]。在我市以電動自行車為主的非機動車數量逐年倍增,因酒后駕駛非機動車導致的交通事故時有發(fā)生。由于非機動車存在車架單薄、制動性弱、夜間燈光度低等缺陷。加上一些安全意識較差的非機動車駕駛員習慣性逆行、橫穿道路、違法載人等交通違法行為,易引發(fā)車輛的瞬間碰撞,導致人車共損。因此,需對非機動車駕駛人員酒后駕駛進行血液酒精含量的檢測,對酒駕人員加強教育與處罰力度,以達到提高駕駛人員安全意識,自覺遵守交通法規(guī),杜絕酒后駕駛的發(fā)生。
酒后駕車639例交通事故,尤以晚餐后較多發(fā)生,酒后駕車的危害觸目驚心,已經成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殺手”。我國已經步入汽車社會,機動車和駕駛員數量快速增長,查緝酒駕工作面臨一個長期、復雜而又艱巨的任務。交通管理部門應加強對機動車駕駛員的安全教育與管理,尤其加大在18:00~0:00段對摩托車、小型汽車中青年男性駕駛員的管控力度,才能有效預防酒后駕車行為的發(fā)生,減少道路機動車傷害,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1]WHO.The world report on road traffic injury prevention[R].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4.
[2]劉改芬,烏正賚,梁多宏,等.駕駛員飲酒與機動車道路傷害的關系[J].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2005,6(2):112-115.
[3]國家標委會.GB/T19522-2010.車輛駕駛人員血液,呼氣酒精含量閾值與檢驗[S].北京:國家標準技術審查部,2011.
[4]歐居尚,趙曉華,毛科俊,等.虛擬場景下飲酒對駕駛操作的影響分析[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0,(12):1663-1668.
[5]方麗.長沙市酒后駕駛發(fā)生率及相關因素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9.
[6]張新龍,張武,朱建華,等.200例涉嫌酒后交通肇事的法醫(yī)學分析[J].皖南醫(yī)學院學報,2006,25(4):300-301.
[7]Mitchell MC.Alcohol-induced impairment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function:behavioral skills involved in driving[J].J Stud Alcohol Suppl,1985,10:109-116.
[8]Bédard M1,Guyatt GH,Stones MJ,et al..The independent contribution of driver,crash,and vehicle characteristics to driver fatalities[J].Accid Anal Prev,2002,34(6):717-727.
[9]張誠.酒精作用下駕駛人特性實驗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
[10]Hingson R,Winter M.Epidemiology and consequences of drinking and driving[J].Alcohol Res Health,2003,27(1):63-78.
[11]顧雯雯,叢黎明,俞敏,等.電動自行車道路傷害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浙江預防醫(yī)學,2011,23(4):4-7.
Drunk driving accidents related risk factors are analyzed of sanmenxia city from 2012 to 2013 in 639 cases
LI Xiangyang1,LIANG Lina2,FAN Honggeng2,WANG Xiujuan1
(1Sanmenxia City Public Security Bureau;2Sanmenxia Central Hospital,Henan 472000)
R641
A
1006-2440(2015)02-0199-03
李向陽,男,漢族,河南三門峽人,生于1976年3月,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主要從事毒物分析。E-mail:13613988618@139.com
2015-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