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來森
春回大地,溫暖在半空中流淌著,水汽在空氣中浮漾著。
柳條兒完全泛綠了,變軟了,變?nèi)崃?,它在春風中搖曳起自己柔情的風姿。
它要搖掉自己冬夜的殘夢,搖醒自己春日的“媚眼”。
果然啊,沒幾天,一根根枝條,出現(xiàn)了一簇簇嫩黃——一種絨絨的鵝黃,那就是柳枝的眼睛啊,一只只注滿柔情的眼睛。
幾多“媚眼”,幾多情。傲然綻放在春風里,柳條兒,盡情地飄,盡情地搖。真?zhèn)€兒是“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顢[的柔軟,是一種情態(tài),一種風韻,一種柔性之美。
嘩啦啦的,忽然來了一陣小雨。空氣潤潤的,濕濕的,柳堆輕煙,仿佛在做著“一簾幽夢”,天空靜美得如一塊水晶。
仿佛一夜之間,春雨催生出柳葉,翠綠遮掩了鵝黃。
風起處,河岸的垂柳,紛披的枝條,潮涌般滾動,活脫脫地演繹出一個詩意的詞語——“柳浪”?!傲恕钡纳翌^,是滾動的春潮。
春潮把季候推到了清明,黃鸝在柳行里叫了。這種翡翠般的鳥兒,純粹是柳的靈魂??!它鳴得清脆,鳴得嘹亮,它那銳利的尖音,劃破了清空的美麗,把一種神韻注入了飄逸的柳枝里。
同時鳴響的,還有柳枝自己。清明前后,木質(zhì)的柳枝會出現(xiàn)一種特有的“離骨”現(xiàn)象,即柳枝皮與柳枝骨相脫離。拿一根木質(zhì)的柳枝,輕輕捻動它切斷的一頭,柳皮便會從柳枝上脫落,截取適當長度,含在口中,便可以吹出不同的哨音。這就是那個時節(jié)里特制的“柳哨”。
家鄉(xiāng)風俗,清明的前一天,孩子們要到河邊或山上,去采摘柳枝、老公花、松枝葉片等物,準備第二天使用。他們一邊采摘這些物什,一邊就將折下的柳枝做成柳哨,吹著游玩。立時,野地、岸邊,柳哨聲此起彼伏,那是柳枝的鳴響,是大自然發(fā)出的清音。
清明節(jié)的早晨,一大早,孩子們就起床了。他們把采摘的老公花、松枝葉片,用一條小繩系在柳枝的梢端,再將另一端插在屋脊上,使垂下的東西恰好對著“灶頭”。然后,孩子們隨著大人上山“踏青”了,有的撒歡似地跑在野地里,有的跟在牛羊后面,柳哨聲還是一個勁地響著,仿佛在呼喚漫山遍野的綠色。
還有調(diào)皮的孩子硬生生地騎在牛背上,雖未成“橫吹”的姿態(tài),卻有了“牧童吹笛”的神韻,那哨音就成了笛音,活生生地演繹著“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的詩意。有人在田野處放起了紙鳶,柳哨便鳴響在了半空中,哨音在藍天里呼喚著蘇醒的大地。
我知道,過了這一天,“開青”的耕牛,就會拖著犁耙遍地跑了。耕犁翻卷著泥土,泥土呼喚著子民。
清明前后,栽瓜種豆。種植的季節(jié)到來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