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我國加入世貿以來,英語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英語早期教育,愿意把孩子送去那些師資好的幼兒園就讀。因此向幼兒園輸送優(yōu)秀的英語教師就成了中職學校幼師專業(yè)的一大任務。幼師專業(yè)的學生怎樣才能把英語學得更好從而成為優(yōu)秀的幼兒英語教師呢?用英文歌曲輔助幼師英語教學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成績。
關鍵詞:幼師英語;英文歌曲 ;寓教于樂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5)08-0073-02
收稿日期:2015-06-18
作者簡介:李玉珍(1974-),女,廣東省肇慶市農業(yè)學校英語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育。(廣東 肇慶/526070)自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與外國的交往日益頻繁,由于英語是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語言,它是我國人民與外國人溝通的橋梁,所以它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為了贏在起跑線上,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英語早期教育,愿意把孩子送去那些具有良好社會聲譽、辦園條件好、師資好的幼兒園就讀?,F(xiàn)在很多幼兒園都陸陸續(xù)續(xù)地開設幼兒英語課,并且招聘英語基礎好的幼兒教師。因此向幼兒園輸送優(yōu)秀的英語教師就成了中職學校幼師專業(yè)的一大任務。幼師專業(yè)的學生怎樣才能把英語學得更好從而成為優(yōu)秀的幼兒英語教師呢?筆者在教學上結合幼師專業(yè)學生的特點和學習狀況,嘗試運用英文歌曲輔助幼師英語教學,收到了一定的效果。這種教學方法能寓教于樂,較好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進而提高學習成績。
一、 運用英文歌曲輔助幼師英語教學基于以下三個特點1.符合學生生源情況特點
中職學校幼師專業(yè)的學生來自不同地方、不同的中學,她們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相差很大。有些學生是因為考不上重點高中,落榜前來就讀幼師專業(yè)的。這部分學生有一定英語基礎,聽力和口語都比較好,她們也能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所以在課堂上表現(xiàn)得特別積極,很樂意學習英語。有些學生是達不到普通高中分數(shù)線,而又不想違背家長的意愿才來就讀的。這部分學生的文化基礎比較差,學習意識不夠強,特別是英語科,甚至連26個英語字母也寫不出來,同時她們認為學習英語毫無用處,于是就有放棄學習英語的念頭。這就出現(xiàn)了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造成了教學上的困難——在教學中,好的學生認為學得太少,太慢;差的學生覺得聽不懂,提不起興趣。為了扭轉這一局面,筆者在英語教學中特意引入英文歌,把語言知識貫穿于有趣的歌詞和動聽的旋律中,把知識和趣味結合起來,使基礎好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從而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鞏固,也讓那些基礎暫時不好的學生提起興趣來。這一舉措得到了全班學生的認可。
2.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
中職學校幼師專業(yè)的學生剛好是十六七歲的花季年齡。她們非常樂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和新的生活方式。只要她們感興趣,就會花許多精力去學習、去實踐。如果讓她們枯燥地學習英語單詞、課文和語法知識,她們會認為是老師在把她們捆綁起來,控制了她們的學習空間,實在引不起她們的學習興趣。而采用聽、唱英語歌的教學手段,將語言與情境結合,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學生在獲得愉悅的同時,心靈得到了凈化,更激活了學習的心理驅動力,使大腦充滿生機和活力。這樣既可以陶冶學生的情緒,使她們的腦神經高度興奮,又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增強學習的樂趣。
3.符合學生的專業(yè)特點
幼師專業(yè)的學生活潑、好動,性格開朗,是一個具有青春朝氣的群體,她們很想通過各種渠道去展示自己的專業(yè)特點。例如唱歌、跳舞、彈琴、畫畫等。她們當中大部分同學擁有優(yōu)良的音樂細胞,擅長于唱歌。把英語與音樂配合著來學,特別是學唱英文兒歌,內容生動、活潑,給學生一種全新的視聽感覺,歌聲激發(fā)起了學生的求知欲,在客觀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積極性轉化為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更能提高她們學習英語的熱情。
二、 英文歌曲輔助幼師英語教學的具體運用
1. 用英文歌導入新課堂
在教學中唱英文歌可以巧妙自然地引出新授課的內容。比如,把需要學生掌握的單詞、句子配入學生熟悉的曲調,讓學生既感到熟悉,又有些新鮮,在哼哼唱唱中掌握了新知識。例如教“An apple a day keeps doctor away.”(一天一蘋果,醫(yī)生遠離我。)這一句諺語時,將其套入“An apple a day keeps doctor away. An apple a day keeps doctor away. An apple a day keeps doctor away.A-p-p-l-e,apple.”的曲子中,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從演唱中感知,直到熟練,學生在了解了句子意思的同時,又能牢牢地記住了apple這個單詞的拼寫。就這樣,在優(yōu)美的旋律以及和諧的氛圍中把學生帶進英語知識的殿堂。直到一堂課結束時,學生還沉浸在音樂享受之中,情緒依然是那么興奮、激昂,嘴里哼唱不停,體驗了學英語的快樂。
2.用英文歌復習舊知識
復習舊知識是學生大唱英文歌曲的好時機,她們可以借此機會一展歌喉。一曲曲優(yōu)美、熟悉的旋律,把學生帶入到以往的分分秒秒,引起她們美好的回憶。曾經學過的單詞、句子歷歷在目。從學生的面部表情及“手舞足蹈”“搖頭晃腦”的姿態(tài)中可以看出,她們是那樣興奮,那樣自如,那樣怡然自得。一種成功感、自豪感、快樂感洋溢于學生的眉眼之中。在這種情境氛圍中,那些先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融入了大集體,一起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學生們隨著歌曲的旋律,耳中聽、口中唱、腦中想,各種感官協(xié)調并用起來,既放松了肢體,又舒緩了腦力,從而精神振奮、興味盎然,學習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來。
3.用英文歌調節(jié)學生情緒
在每節(jié)課上課前或下課前,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讓學生唱英文歌或用錄音機播放英文歌給她們聽。唱英文歌能將學生課堂上的動作變成音樂中有規(guī)律的動作,上課前唱英文歌能使學生從課間十分鐘的活動中迅速轉移到課堂教學中來;授課中途唱英文歌能消除學生的厭倦、疲憊心理,提高學習效率;下課前唱英文歌能使學生以飽滿的情緒結束一節(jié)課的緊張學習,為轉入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精神上的準備。此外,每逢遇到節(jié)假日,筆者都會教學生唱英文歌來感受節(jié)日氣氛。例如在教師節(jié)那天,唱“Hello! Happy TeachersDay. Hello! Happy TeachersDay.Hello! Hello! Miss Li! Hello! Happy TeachersDay.” 而遇到婦女節(jié)、兒童節(jié)等節(jié)日,我們也可以借用這曲子的旋律來唱,只要把歌詞中的TeachersDay 分別改為 Womens Day 和 Childrens Day 就行了。新年唱《Happy New Year》, 圣誕節(jié)唱《Merry Christmas》 ,班上有同學生日就唱《Happy Birthady》。這種教學方式,將語言與音樂情境結合,非常應景,讓學生在感受節(jié)日氣氛的同時輕輕松松學習英語,很好地調節(jié)了她們的學習情緒。
4.用英文歌進行演唱比賽
我們平時總是強調學生要向45分鐘課堂要質量,這是無可置疑的。但英語是一門語言,要學好英語只依靠每周的幾節(jié)英語課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們還要大力開展課外教學活動。但是我們不要把這種活動變成是課內教學的延續(xù),也不要毫無計劃地進行。我們應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愛好,進行適當?shù)慕M織。比如,有目的地分層次進行,開展英文經典歌、英文流行歌以及英文兒歌演唱比賽。由于幼師專業(yè)學生的表演欲較強,能以歌聲來充實她們的課余時間,這對她們來說是樂事一樁。人們常說“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奔热皇潜荣?,學生在賽前固然要多練習。這無疑是活躍了學生的課外生活,鞏固了課內所學的知識,創(chuàng)造出濃厚的英語學習氣氛,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課內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相得益彰。
三、 用英文歌曲輔助幼師英語教學的注意事項
1.教學歌曲要有選擇性
為了讓英文歌有助于英語教學,我們要注意科學地選用要教的英文歌,切忌濫用。要把選唱的英文歌和選聽的英文歌區(qū)分開來。選唱的歌曲一般可以聽賞,但聽賞的歌曲不一定能選唱。如《Do,Re,Me》(音樂之聲插曲)宜選唱,而《Edelwaiss》(雪絨花)宜聽賞。其次,選英文歌應多以兒歌為宜,因為幼師專業(yè)的學生以后工作面對的是幼兒,現(xiàn)在學好了兒歌,正好為以后勝任工作崗位打下好良好的基礎。
2.教學歌曲要有趣味性
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動力。因此我們要教授的英文歌曲不管是從歌詞到音樂,從題材到形式,還是從結構到風格都要具有趣味性。如《Twinkle,Twinkle, little Star》(小星星)、《Two little black birds》(兩只小畫眉)和《Ten little Indians》(十個小印度男孩)。這些歌曲的歌詞形象化、口語化都比較強,容易讓學生接受。我們可以讓學生邊唱邊表演,激發(fā)興趣,感受音樂的情趣。
實踐證明,英文歌輔助教學有趣易懂,能增強學生的動口能力,效果顯著。用英文歌輔助幼師英語教學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為她們日后從事幼兒教育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因此,用英語歌輔助英語教學,能使學生覺得學習英語是一種快樂,在音樂中充分表達自己的喜怒情感,增強語言的運用能力。這種教學方法值得我們進一步推廣。
責任編輯 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