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寶森
晚清時期的慈禧太后不僅愛聽?wèi)颍矏劭窗賾螂s陳。天橋有個唱單弦的叫黃輔臣,經(jīng)常被慈禧宣進(jìn)宮去。起初,黃輔臣的嗓音悠揚,吐音清楚,深得老佛爺?shù)臍g心,老佛爺賜他坐唱。后來隨著年紀(jì)漸老,他感到自己嗓子也在衰老,很希望兒子能繼承他的演技,因此常帶兒子進(jìn)宮。
一次,慈禧又宣黃輔臣進(jìn)宮,黃輔臣嗓子有病,他很為難,不進(jìn)宮就是抗旨,進(jìn)宮唱砸了也得治罪。兒子看父親為難,想出個辦法:“爹,我在椅子后面替您唱,您在前邊比畫不就行了?”“這行嗎?”“行,那幾個段子我全會唱了?!?/p>
爺倆兒進(jìn)宮以后,黃輔臣拿著弦子坐在椅子上,兒子裝作扶著椅子,就蹲在椅子后邊又說又唱,黃輔臣在前面只張嘴比畫,爺倆兒合作默契,繪聲繪色。慈禧多機(jī)靈啊,她悄悄地走到椅子后邊,看見孩子低著頭唱得正帶勁,“撲哧”一聲笑了出來。
爺倆兒知道事情露餡,慌忙跪下請罪。慈禧卻格外高興:“輔臣啊,你唱得越來越好了,嗓子比過去清亮多了。”
黃輔臣連連磕頭:“不是奴才唱的,奴才有罪,奴才欺君?!?/p>
慈禧隨口問:“你有什么罪?”
黃輔臣把嗓子有病,不敢進(jìn)宮獻(xiàn)藝及讓兒子代唱的過程說了一遍。沒想到慈禧今天一高興,不但不生氣,反而笑道:“你們倆一個人唱,一個人演,叫我看了高興,足見你們的忠心,該給這個玩意兒起個名字,叫什么好呢?”
“老佛爺不降罪,奴才知足了,奴才黃輔臣給老佛爺叩頭謝恩?!?/p>
“你們倆都姓黃,干脆這個玩意兒就叫‘雙黃吧!”
爺倆兒剛要謝恩,慈禧又改口說:“不行,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大清國只有一個皇上,怎么能出現(xiàn)雙黃(皇),你們倆學(xué)一人,干脆叫‘雙學(xué)吧!”
從此以后,“雙學(xué)”的名字就傳出來了,而且成為一種表演形式傳了下來。清朝滅亡以后,人們認(rèn)為還是叫“雙黃”切意。因以滑稽取勝,便把“雙黃”寫成了“雙簧”,成為一種獨特的曲藝形式。
(摘自《你不知道的京城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