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龍
【關鍵詞】 杜甫;《秋興八首》;賞析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6—0086—01
《秋興八首》是杜甫晚年(時年55歲)旅居夔州之作, 這組詩不僅內容豐富,且感情深沉。讀來令人一唱三嘆。陳眉公說:“云霞滿空,回翔萬狀,天風吹海,怒濤飛涌,可喻老杜秋興諸篇(《杜詩鏡銓》引)”。這話是對《秋興八首》的全面評價。
第一首詩是全組詩的序曲。此首為杜甫在白帝城外舟居而作。作者通過對巫山巫峽秋聲秋色的形象描繪,烘托出一個兼天波涌、接地風急、陰沉蕭森、動蕩不安的氛圍。使人感到夔府峽山、秋景蕭條、撲面驚心,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和孤獨抑郁的感情。抒情寫景,風云激蕩,晦暗蕭森,不僅僅是寫巫山峽江秋景,而且影射了唐王朝政局殘破,人民顛沛流離。叢菊孤舟、目見其狀;刀尺暮砧,耳聞其聲;故園之思,一心常系。第二首,寫詩人身處夔州孤城,從落日坐到深宵,翹首北望,京華不可見,徒聽猿聲而悵隨虛槎長夜難寐,伏枕聞笳,起視夜色于州前。 “每依北斗望京華”一句,是八首中之精髓,表現(xiàn)了作者對故國強烈的思念。第三首詩寫朝暉中的夔府,是第二首的延伸。詩人曰登江樓之上,坐望群山翠微,江色寧靜,信宿漁者,還泛舟于江中;清秋燕雀,故意翱翔于水上,令旅人徒添煩惱。憶及漢之匡衡,劉向經歷,對比個人從政生涯,卻是屢遭貶斥,壯志難酬。而舊時同學諸生,俱已富貴,輕裘肥馬游于五陵之上。
第四首是這組詩中的過渡,前三首抑郁不安的心情,步步緊逼,此時,望京華,念長安;長安政局像“弈棋”一樣,你爭我奪,歷經戰(zhàn)火頻燒。王侯宅第易主,文武衣冠易服,朝局之變幻,邊境之侵逼;身居故國,退而思之,深感國運遠非昔日。平居有所思;又引領下面四首。第五首寫唐王朝強盛時,筑蓬萊宮于終南山北,置承露盤于霄漢之間;宮殿的巍峨瑰麗,早朝場面的壯麗肅穆;天子駕臨,西望瑤池,疑王母之欲降;東瞻函谷,迓紫氣之方盛。宮扇開乎雉尾,月色印于龍鱗。杜時為小吏,曾于早朝得識圣天子之容顏,不勝欣慰;晚年臥病滄江,曾幾次夢回于青瑣宮門,晨點朝班之上,空懷故國之思。第六首遙念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華。由于人主沉湎于游樂引來無窮的“邊愁”。清歌曼舞,斷送百年“帝王州”。瞿峽曲江,地隔萬里,風煙遙接,同感蕭森。曲江歌舞場,回首已逝去。第七首憶及昆明池,展示唐王朝昔日國力昌盛,景物綺麗,物產富饒。昆明池本漢時所開,漢武帝演練水師之處。后遭遇“安史之亂”,宮闕殘破零亂,菰米蓮房,皆漂墜于波中,無人收拾。關塞阻隔,明皇避亂奔蜀,詩人漂泊無依,如漁翁泛舟于江中。第八首再現(xiàn)了詩人當年在長安昆吾、御宿,渼陂春日郊游的詩意豪情。昔時何其壯,如今何其疲憊,詩人此時已聲淚俱盡,“頭垂扶不起,老眼淚難干”。
這八首詩一氣貫注,內容毗連,謹有次第,但又互為始終,彼此聯(lián)絡,首尾照應,構成了一個可分可合,開放的環(huán)狀結構。于此,前人有所論述,略引征如下:
王嗣奭《杜月意》卷八;《秋興八首》以第一首起興,而后七首俱發(fā)中懷;或承上,或啟下,或互相發(fā),或遙相應,總是一篇文字,拆去一章不得,單選一首不得。
王夫之《船山遺書·唐詩評選》卷四:八首如正變七音旋相為宮而自成一章,或為割裂,則神態(tài)盡失矣。
這八首詩循環(huán)往返,一唱三嘆。從夔州到長安,又從京華到巫山,撫今思昔,孤凄冷峻,盛世奢靡,反復映襯,喜中含悲,淚中含情?!肚锱d八首》中反復運用了循環(huán)往復的抒情方式,把讀者引入詩的境界。組詩中綱是“每依北斗望京華”;樞紐是“瞿塘峽口曲江頭”,把客蜀望京,撫今追昔,憂國憂民,種種復雜情感交織成一個深厚壯闊的藝術境界。 如第一首從眼前叢菊開放,追憶“故園”,沉思被白帝城黃昏幾處砧聲打斷,這是從夔州到故園長安,又從長安回到夔州的一次反復;第二首由夔州孤城按北斗星的方位遙望長安,聽峽中猿啼,想到“畫省香爐”,這是二次往復;聯(lián)翩的回想,又被山城的悲茄喚醒,這是第三次往返;第三首從在山城坐看到遙想,主要抒發(fā)抑郁不平之氣,最后“五陵衣馬”,又是一次從夔州到長安的往復,第四、五首,一寫長安十多年來的動亂,一寫昔日京城宮闕之盛況,都是從長安的追憶開始,最后兩句回到夔州(“秋江冷”、“滄江驚”);第六首從瞿塘峽口到曲江頭,從眼前的萬里風煙到過去的歌舞升平,又是一次反復;第七首從回想盛唐時武功,回到眼前“關山極天惟鳥道”的冷落,仍是一往復;第八首從昆吾、御宿、渼陂,最后歸結到“白頭今望”的現(xiàn)實,都是往復。由此可見,循環(huán)往復是《秋興八首》表達感情的基本手法和藝術特色。詩人感慨國家殘破、黎民涂炭的憂思,并非他一時一地的偶發(fā),而是自歷經喪亂以來,他憂國喪世感情的集中體現(xiàn)。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