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蓉
摘 要:中國文化語言學是本世紀80年代在中國興起的以研究語言和文化的關系為主旨的語言學分支學科?!拔幕Z言學”這一術語中的“文化”所對應的就是英語的culture。19世紀以來歐美各國的一些著名學者在研究人類文化的基礎上建立了一門內涵豐富而影響廣泛的文化學或文化人類學。
關鍵詞:文化語言學;理論;方法;探索
一、關于文化語言學的體系建設
1990年申小龍在《中國文化語言學》一書中首次提出了一個文化語言學的理論體系,其特點是以人文主義語言觀為理論基礎,以對中國現代語言學的文化反思為理論背景,以漢語的人文性為理論核心,以語言文化功能的研究為主要任務,并建立了一個人文主義的語言學方法論系統。
近年來人們在文化語言學的對象、性質又發(fā)表了各種各樣的見解。戴昭銘《文化語言學的對象、任務和性質》一文將文化語言學的研究對象區(qū)分為三個方面,一是語言的文化符號功能,即語言本身具有一種建構和保有文化傳統的作用。二是語言與文化的“共變”關系,即在發(fā)展中的相互制約和影響。三是語言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心理。
戴昭銘從文化語言學的理論思辨出發(fā)認為文化語言學的性質有四個要素。第一,文化語言學是語言學。他不同意有的人把文化語言學說成是“(文化+語言)學,”說成是既不屬于語言學,也不屬于文化學的“關系學科”。他認為科學研究有時可以側重于事物相互關系的考察,但考察的目的仍是為了更深入地認識和了解事物本身。文化語言學是語言學擴展領域和變革方法而形成的語言學科,仍應歸屬語言學。第二,文化語言學是解釋性語言學。它要解釋語言和文化之間的因果關系。第三,文化語言學是交叉性學科。第四,文化語言學是語言學的分支學科,不能認為只有文化語言學才是語言學。
二、文化語言學的具體方法
具體方法是方法論基礎和方法論原則的實踐方式,它表現為研究者對于研究客體的把握方式、處理方式和導出結論方式。在文化語言學方面,語言學家和學者們提出了許多具體方法。比如陳建民提出的方法是:對比法、投影法、文化結構分析法、文化心理分析法;刑福義、周光慶等提出的方法是:實地參與考察法、共層背景比較法、整合外因分析法;申小龍?zhí)岢龅姆椒ㄓ校何幕R象法、文化參照法、常態(tài)分析法、多元解析法、心理分析法、異文化范疇借鑒法、”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傳統闡釋法。然而文化語言學較為常用的具體方法可有以下幾種:
1.文化思維認同法
“文化思維”是指具有類性的人類群體在文化建構中表現的傾向性思維。人類文化發(fā)源于人類的思維,同時又與人類思維在互相推動的狀況中獲得發(fā)展。語言既是文化的重要形式,又是思維的外化形式,語言結構類型上的特點必然具有這樣的雙重性:一方面,它是民族文化思維方式特征的體現,受民族文化思維方式的制約,另一方面又構成一種思維框架,規(guī)范著民族文化思維的運作和發(fā)展。既然世界上眾多民族的文化不是均衡同質的統一體,而是具有深刻差異的個體,那么其語言結構的特點必然與民族文化的思維方式的特征具有某種關聯,如果能夠結合對民族文化的思維方式的分析來認識本民族的語言結構,就可能獲得對民族語言的更為深刻的認識。這里的“結合”就是認同,即既從民族文化思維出發(fā)分析語言,又使用語言分析落腳于對民族文化思維的分析。
2.文化背景考察法
語言植根于文化之中。民族文化不僅是民族語言活動的廣大舞臺,更是民族語言形成、發(fā)展和演變的根本動力。我們通常都承認,語言是隨著社會的產生、發(fā)展、消亡而產生、發(fā)展、消亡的。其實,這句話中的“社會”應該理解為“社會文化”,才更加切合問題的實質。語言的歷史和民族文化的歷史是緊密地交織在一起的,因此,無論是對語言歷史的研究或語言現狀的理解,都必須緊密結合說這種語言的人民的文化歷史背景加以論析。
3.文化差異比較法
文化差異比較法是通過對不同民族的語言在結構上和使用上的差異的研究來揭示產生差異的文化根源的方法。語言的民族差異是明顯的、容易感知和容易引起關注的現象,因此不同語種之間的比較研究早就存在。比如19世紀的歷史比較語言學和近世的對比語言學就是用比較的方法來研究語言的。但是歷史比較學的目的是建立語言譜系和構擬語言的早期狀況,因此比較的對象僅限于有親屬關系的語言;對比語言學的目的或者在于探討語言的普遍現象,或者在于探討有效的外語教學法,在研究中也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比較,但并不像文化語言學在研究語言差異時那樣專注于文化精神方面差異的分析。文化語言學繼承洪堡特關于語言和民族精神的關系的學說,認為語言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現,一個民族的精神特性和語言形式的結合極為密切,因而把分析不同民族文化精神上的差異作為解釋語言結構和語言使用的差異的原則性方法。在比較的對象上注重于不同結構類型或親屬關系較遠的語種,在比較的方式上深入到文化精神的內在的層次(而不是止于一般的文化背景的描述),這使文化語言學的比較研究有別于其他語言學的比較和對比的研究。
4.文化心理揭示法
文化心理揭示法是對語言的結構和語言的使用中所隱含的心理機制進行分析和揭示的方法。語言是思維和表達的工具,思維和表達的基礎是一系列的心理過程,因此無論語言還是言語都和社會的和個人的心理現象有密切的關系。語言學和心理學交叉滲透的結果已經產生了邊緣性的心理語言和語言心理學。
盡管文化心理通常由一定的文化背景造成,但是由于人類的共性、文化的共性以及語言的共性,語言中的文化心理也有一些超越民族、種族或國界的共同性表現。我們把語言中具有共同性的文化心理稱為共同文化心理,而把與之相對的,僅與某特定民族、種族或國家、區(qū)域相聯系的語言文化心理稱為特殊文化心理。
三、結語
中國文化語言學是本世紀80年代在中國興起的以研究語言和文化的關系為主旨的語言學分支學科。文化語言學的理論問題分別從關于人文主義和科學主義、關于語言觀、關于文化語言學的體系建設三個方面論述;文化語言學的具體方法有:文化思維認同法、文化背景考察法、文化差異比較法、文化心理揭示法四種方法。
參考文獻:
[1]游汝杰.中國文化語言學引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2]吳國華.語言文化問題探索[M].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1997年.
[3]伍鐵平.語言和文化評論集[M].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年.
[4]王福祥、吳漢櫻.文化與語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年.
[5]申小龍.中國文化語言學論綱[J].北方論從.1988年第5期.
[6]陳建民.關于語言和文化研究的思考[J].漢語學習.199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