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勇
學校作為地區(qū)文化事業(yè)單位不僅承載著教書育人的職能,還是地區(qū)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因此,學校就免不了承擔起各種各樣的任務,除了本身的教育、教學、科研和少先隊管理等任務之外,還有各種層次各個方面的接待、展示任務。而作為學校的中層干部,所起的是上承下接的作川,既要在各自負責的領域做好總體鋪設,又要在實施中抓好落實和效果。其中的工作藝術必須恰到好處,多一分則急,少一分則怠。然而,在實踐工作中,我逐漸認識到:“慢”是行政管理的一種藝術。
一、“慢”能有細致鋪排的時間
不少任務往往來得很急,有時由于傳送滯后等問題甚至出現(xiàn)過拿到通知時該活動已經過期的情況。當碰到任務來得急的時候,或者幾個大任務堆在同一周甚至同一天的時候,行政部門往往希望通過快速部署付諸行動的方式把事情大體準備好,以留下更多的時間做進一步的完善。這種工作方式對于經驗老到,威信和控制力強的行政部門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對于資歷較淺、威信力不足的行政隊伍來說,難免會出現(xiàn)考慮不周的現(xiàn)象。小的問題可以彌補,大的疏漏彌補起來就比較困難。
同時,行政隊伍作為一個團體必須互相照應才能使工作效能提高。因而,只有在“緊”中“慢”下來,在行政班子充分溝通、配合、集思廣益的前提下才能做好縝密的工作部署,才能在工作實施中運籌得當。
二、“慢”能充分尊重教師
一是要充分體現(xiàn)行政部門對教師的尊重和關愛。學校的發(fā)展最根本的是教師的發(fā)展和教師能力的提升。在工作中,行政部門應為教師能力的提升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不可急于求成。當任務下來時,行政部門不能只是按照自己考慮問題的方式一味地要求下屬,要充分考慮到下屬在辦事的過程中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思考、理解、梳排。對于效果不如自己的想法,不能簡單粗暴地責怪下屬辦事能力不佳,要學會換位思考,考慮到下屬的身份、處境、控制力對其本身的限制,充分尊重下屬的想法。
二是要讓下屬在執(zhí)行任務的過程中充分展示其智慧,讓其有充分的空間去鍛煉和提升自我。教師的主動發(fā)展是基于工作效果被肯定,自信心得到建立的前提下,領導的支持和肯定是教師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下屬在辦事時有自己的設想和創(chuàng)新,但是由于其眼光視角的局限,可能處理問題時未盡自己的意思,凡事必有不完美之處,行政部門應更多地用贊賞的眼光看待身邊的教師,不急于求成、急于求全,那么,教師就能在和諧的合作中逐步成長起來了。
三、“慢”能有長遠的眼光
學校是育人的地方。俗話說:“十年種樹,百年育人。”我們做的是百年的事業(yè),不能用短淺的眼光看待教育工作。許多任務、比賽都是眼前的短期行為,不必過于在意。只有育人才是大方向,而在執(zhí)行教育工作中鍛煉起來的教師素質、能力,打磨出來的學校文化氛圍才是學校發(fā)展的根基。
因此,在實踐中,我們的視角不要總放在把工作做得無可挑剔上,而應該放在謀求教育教學中是否建構起高質量的教研機制、教師培養(yǎng)機制以及完善的學生成長活動體系上。這三個方面是衡量學校辦學質量最重要的軟指標,是需要多年甚至數(shù)十年長期打造、積淀才能臻于完美的。因此,我們應該花費更多的精力去研討、探究如何科學地架構這三個基礎要素。
四、“慢”能經受時間的考驗
行政工作中有一項是對學校的遠期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即推動制度與常規(guī)的建設。如構建校園文化系列活動并不斷挖掘其內涵,優(yōu)化作業(yè)沒計,規(guī)范作業(yè)、試卷批改規(guī)程,優(yōu)化級組教研模式,推行教師培養(yǎng)制度等。然而,如果行政部門用“空降”制度的方式強加給教師去執(zhí)行,其阻力是巨大的。因此,只有把常規(guī)與制度分塊、細化地推進,并且不斷結合實際反饋調整流程,才能使制度和常規(guī)的建設落實到點上。這樣可能需要很長時間,但執(zhí)行起來更加扎實和細致,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教師的接受度、內化度也會更加到位。
五、“慢”能使人與環(huán)境變得優(yōu)雅
一方面,行政隊伍的氣質是影響教師氣質的一個重要因素。到一所學校有時會發(fā)現(xiàn)該校教師的言談舉止風格相似,內容格調也相仿,這就是一所學校教師長期交流融合的結果。俗話說:“上行下仿”。因而,行政部門的言談、舉止甚至思維的方式都會給教師們作出一個示范。如果行政人員的形象是儒雅、沉穩(wěn)、內斂、開明的,遇事就會留給下屬足夠的思考、消化時間,為下屬提供充足的支撐力。相反,如果行政人員的形象是粗暴、浮躁、張揚、專斷,那么,其下屬也會遇事不經深入思考,只看表層效果忽略長遠目標,甚至不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只求盡快完成任務。更嚴重的是這樣的領導風格很容易形成派系,以親疏論成敗,這也是教師隊伍建設最糟糕的問題。
另一方面,學校文化環(huán)境的構建與成長是需要時間的,人們在每個校園文化成長時問段內所獲得的滋養(yǎng)、感悟是不同的,也足具有發(fā)展性、層次感的。只有“慢”才能有充足的時間讓人在育人的文化環(huán)境中得到充分的熏陶和凈化,而這種“慢”又能使文化環(huán)境的內容變得細膩和豐富,成為值得人們駐足品味的東西因此,在校園文化環(huán)境的建設過程中,行政部門不必只盯著建設的目標走,更重要的足過程性的熏陶和影響。為此,我們只有關注好每一個校園文化建設的節(jié)點,讓每一個校園文化都能把其內涵充分地傳遞給每位師生和家長,才能發(fā)揮好環(huán)境育人的功能。
“慢”不是拖沓和不作為的代名詞。這里的“慢”是指在行政工作中需要把握的尺度和技巧,需要注意的節(jié)奏和力度。行政工作繁瑣單調,粗看沒有規(guī)律和頭緒,然而,只要我們細細分類,各項任務下達的時間、種類還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只要我們梳理好這些規(guī)律,合理歸并處理,就能為自己留下一定的時間去思考、準備,這樣的“慢”也就有底氣了。
綜上所述,只有“慢”才能使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教育的規(guī)律;只有“慢”才能使行政部門有足夠的時間在工作部署和工作推進的過程中與教師進行充分的溝通,才能讓教師在工作中逐步成長起來;只有“慢”才能有時間讓師生、家長充分感悟校園文化成長時間段內帶來的文化的滋養(yǎng)和熏陶;也只有“慢”才能使校園內的人們變得氣質優(yōu)雅,從容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