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漢不知餓漢饑,太平年代生活的你們自然也不用擔心脖子上架著的腦門下一刻還是不是自己的,戰(zhàn)亂年代沒有安全可言。”爺爺輩的人說起過往,還是一副驚魂未定的樣子。沒有親歷的事情,很難從骨子里影響一個人的認知,但不得不說,溫飽、安全確是那個年代里那些人最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如今,生活太平、溫飽無憂,在這樣的盛世年景里討論“安全”這樣的字眼,多少有些違和甚至滑稽,可就在你毫無防備,覺得世界之大,生活處處是美好,走走停停只管放平心態(tài)、放穩(wěn)腳步的時候,銀行卡被盜了、個人隱私成了公開的秘密、船沉了、飛機沒了蹤影、電梯事故頻發(fā)、海岸失事……接二連三的意外就在一個個沒有防備的瞬間發(fā)生了。這一刻,人們終于明白:原來,安全隱患一直都在,從來都與年代無關(guān),它只是換了一層更為隱秘的外衣,預謀著在某一個人們注意力的空白區(qū)一觸即發(fā)。
2014、2015兩年,事故頻發(fā),安全堪憂,“安全事故”成了各大門戶網(wǎng)站、主流媒體甚至是一些微平臺上幾近沸騰的熱點詞匯,長沙校車側(cè)翻、清華工地塌方、上海外灘踩踏、2014年以馬航MH370為首的先后6起航班事故以及不久前連續(xù)發(fā)生的電梯“噬”人事件、天津港爆炸案。一個不留神,花花綠綠、色彩繽紛的網(wǎng)絡界面竟成了齊刷刷的黑白底片,全民雙手合十,祈福求安,場面好不悲壯。
如果說人身安全在這樣一個本該放寬心的年代都得不到應有的承諾和保障,那么,財產(chǎn)、信息安全又從何處討說法呢?一個網(wǎng)址鏈接就是一個木馬病毒,輕輕一點,從此你在網(wǎng)上留下的每一處蹤跡都成了“裸奔”的鐵證,一覺醒來,每個人都成了再熟悉不過的陌生人;支付寶交易簡單快捷,可從你綁定手機、銀行卡那一刻開始,每一次金額的流失就都不是無厘頭的惡作劇了,表面上看起來的“無理取鬧”實則是私下里無數(shù)次的深思熟慮;微信朋友圈一經(jīng)流行便無所不在,強勢壟斷了人們?nèi)粘缀跛械慕浑H領(lǐng)域,為生活行個方便是好事,但不少人為此患上了手機依賴癥而不自覺,深度迷戀而真?zhèn)坞y辨,就在你盲目信任、警惕度為零的時候,詐騙團伙再一次為尋到新商機而竊喜不已。
無論是毛發(fā)、體膚受到傷害還是財產(chǎn)、心靈遭遇威脅,相比于事后問責與亡羊補牢等滯后性處理方式而言,各方協(xié)力,將不安全噩夢抹殺在造夢階段,讓永世太平從夢想照進現(xiàn)實,盡一切可能防患于未然,為人們騰出一條真正安全放心的綠色通道,才是各行業(yè)為安全投保的思想前提。作為宣傳方,災難或是安全隱患面前,總能看見不少人忙碌的身影,那些試圖在第一時間深入一線報道實況、傳達信息、送上關(guān)懷的新聞從業(yè)者。從客觀、真實、公正的立場為民眾報道險情、提供營救信息、呼吁全民關(guān)注,是職業(yè)操守與道德義舉同時在發(fā)光。
媒體的力量不可小覷,媒體人的行動力更是不容置疑。在“安全”敏感期,人心惶惶時,電媒是一線施救工、戰(zhàn)地參謀,指揮、調(diào)度、號召、呼吁,在各個角色間應對自如;當人們放平心態(tài)、理智應對時,紙媒作為最接地氣的“軍事顧問”,也該適時出場了,如果能在安全防范的檔期里給“科學”分配一個合理的角色,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而作為紙媒行業(yè)里科普期刊的一種,《科學之友》一直推崇著這樣的口號:讓科學點亮生活。馬斯洛的社會學觀點里,溫飽之外,安全是生活底座。從科學的視角審視安全、以科學的態(tài)度看待安全、用科學的字眼詮釋安全,我們一直努力踐行著。相信,當“安全”遇上“科學”,生活從此無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