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升
本文介紹的是20年前三地郵友聯(lián)手制作的一組“抗戰(zhàn)勝利五十周年”實寄封。
1994年底,中國郵政主管部門發(fā)布的1995年郵票發(fā)行計劃中,明確列出1995年9月3日發(fā)行“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五十周年”紀念郵票(以下簡稱“抗戰(zhàn)勝利五十周年”郵票)一套8枚的消息。得知此消息后,我很快投入到構思實寄郵品的策劃之中,并基本確定以自制記史實寄封為主。
一般而言,制作一套規(guī)范、完整的自制實寄封基本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選好信封。對于“抗戰(zhàn)勝利五十周年”郵票這一特定歷史題材,我選用了特定的“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公函信封,以利于突出郵票的主題。為此,我于1995年3月親自到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向有關部門領導說明用意后,購買了部分“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公函封,以備實用。
第二步,要盡量多地了解郵票的相關信息,如了解郵票內容、圖、文、規(guī)格及郵票郵資面值等信息,這對下一步使用郵票、選擇實寄形式、實寄郵局地點及郵戳等至關重要。另外,如能聯(lián)系到郵票設計者,不僅能了解部分郵票信息,而且可能為制作實寄簽名郵品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抗戰(zhàn)勝利五十周年”郵票的設計者是誰?一直不得而知。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從一位郵友處得知是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潢藝術系主任何潔與夫人馮小紅及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潢藝術系教師陳楠三位,這令我喜出望外。兩年前的“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紀念郵票就是何潔、馮小紅兩位設計的,他們二位曾為我手繪了一枚實寄封。對于陳楠老師,盡管我不熟悉,但我還是在郵票發(fā)行前帶著空白公函封找到何潔主任,煩請他等三位設計者抽時間幫我在空白公函封上簽名、蓋章。對我這個有些“過分”要求的集郵者,何潔主任仍是以誠相待,讓我把信封先放在那里,半個月后來取。半個月后,我如愿取回了三位設計者簽名、蓋章的公函封。令我喜出望外的是,其中一枚封上有三位設計者手繪、手書的盧溝橋標志性建筑圖,即盧溝橋東端的“蘆溝曉月”石碑亭。
第三步,根據郵票內容、面值與圖文,選擇實寄地郵局與郵戳。這是自制實寄封的最后一步,也是決定自制實寄封成敗、綜合價值高低的最關鍵一步。
1995年8月初,“抗戰(zhàn)勝利五十周年”8枚郵票的芳容終于公布于眾了!8枚郵票分別選取了“七·七”盧溝橋“戰(zhàn)火”、“臺兒莊大捷”、“百團大戰(zhàn)”、中國共產黨領導8年“敵后游擊戰(zhàn)”、中國遠征軍與中國駐印軍在畹町附近的“芒友(勝利)會師”、8年抗戰(zhàn)海外“華僑捐獻”、1945年10月25日臺灣地區(qū)舉行日軍投降儀式及“臺灣光復”、1945年9月9日中國戰(zhàn)區(qū)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舉行的“偉大勝利”圖。
據此,為全程、全面記錄8年抗戰(zhàn)的史實,我選定北京、南京、臺灣三地郵友聯(lián)手制作8枚系列實寄封的方案,即用三位郵票設計者簽名、蓋章的8枚“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公函封,分別貼上述8枚郵票,并按郵票面值分別選用本埠平信、外埠平信、海上平信、掛號信和郵政快件5種郵遞形式,同時在郵票發(fā)行之日分別從北京、南京、臺灣三地相關郵局、蓋銷標郵戳后同日實寄。
具體實寄情況是:在上述郵票發(fā)行前,先把一枚三位郵票設計者簽名、蓋章的公函封寄給南京郵友,請他在1995年9月3日郵票發(fā)行首日,貼100分面值的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舉行的“偉大勝利”圖郵票,以郵政快件寄回北京。
另外,1995年9月3日郵票發(fā)行當天,我從郵票公司領出上述郵票后,迅速趕到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所在地郵局,即北京長辛店郵局,在其余7枚三位郵票設計者簽名、蓋章的“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公函封上分別貼上其他7枚郵票。然后在7枚郵票上均蓋銷有盧溝橋“蘆溝曉月”石碑亭圖案及銘有“北京長辛店—蘆溝橋—1995·9·3·22(2)”的風景郵政日戳,7枚信封上再分別加蓋銘有“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五十周年——中國·北京—1995·9·3”及醒獅圖案的紀念戳,其中貼10分、60分郵票的封按本埠平寄和本埠掛號信寄本人,貼20分和50分各2枚信封按外埠平寄和外埠掛號信寄給南京郵友高德琴,另外一個貼100分“臺灣光復”圖郵票的信封按海上平信寄給臺灣郵友徐冠雄。南京、臺灣郵友收到信封后,再套寄回北京。
至此,歷經7個多月精心籌劃、三地郵友齊心協(xié)力制作的實寄封終于制作完成了。